![]()
有时候,人老了就来不及告别了
几天前,港媒报道,金庸去世,享年94岁。 有人致电倪匡,告诉他金庸逝世的消息。 他还不知道,追问哪里来的消息。 又说两人半年没见,“他一直都病,老人病,90几岁,前阵子他话都说不出来,字又写不了,他病了好多年,人老一定病。” 是啊,人老了就开始生病,生病就意味着告别。 但是有时候,人老了,就来不及告别。 成长就是由一段又一段的告别组成的吧,我们熟悉的建筑老化被拆掉了,我们最爱的综艺跟不上潮流停播了,我们最痴迷的作家年纪大仙逝了。 家人老了,你意识到了吗? “但是自从我奶奶在我在外读书的第二年去世;自从过年回家留意到父母疯长的白发和皱纹;自从村里的一个伯母不到六十却在大年初一走了…… 我才开始意识到,越长大,就必须面对越来越常见的生老病死,父母渐渐变老了,背也弯了,我们必须站出来保护他们了。” 现在,你的父母尚康健能自养,你一周回家几次看望陪伴他们?或者你多久回家一次,一周,一月,还是半年一年?你知道不知道他们的身体状况?你知道他们 的常用药是什么,放在什么地方,用量多少? 你知不知道什么原因会导致老人跌倒?你有没有注意到他们什么时候开始走八字步?你知不知道走八字步意味着什么? 《最好的告别》里这样写到:“严重的老年疾病或者衰弱早晚来袭,如日落一样不可避免。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 么办?” 如果父母罹患重症,你清楚地知道所有的医疗手段都不能挽回他们的生命,所谓延长只不过在重症监护室插管,戴呼吸机,吸痰,但无意识……你会不会坚持 一定要这样? 当他们的积蓄都花在医院了,当你的积蓄也花在医院里了,你会选择继续这样花还是不过度治疗?他们有保险有养老基金吗? 他们是不是越来越听你的话?他们在你面前,是不是越来越小心翼翼,看着你的脸色?你有没有想过他们这是为什么? 他们有没有很坦然地跟你们聊过身后事?你是来一句“别瞎说”还是很认真地跟他们讨论过这个问题? 你有没有因为家庭关系里的利益问题对他们有过看法?有没有因为承担家庭责任的多少这样的问题和兄弟姐妹们有过不同意见?你有没有因此和兄弟姐妹计较过甚至疏远或者反目?更重要的,你有没有因为利益,而疏远冷淡你的父母? 如果还有很短暂的生命长度,他们还非常清醒,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怕不怕,他们会选择和谁在一起?是医院的医生,还是自己的家人?你会不会尊重父母的选择? 你有没有经常反思自己,是不是和他们谈心太少,是不是应该每年带他们出去走走看看世界? 父母老了,可能会这么想。 当我们老了的时候, 除了给我们的亲人能给的爱,也许已经不能为他们做太多的事情,但我们一定要活得好好的,至少不能太拖累他们,不能太让他们操心神伤。 当我们老了的时候, 已经无法为亲爱的儿子再撑起一片天,只想在他的人生旅途中,尽量多陪他一程,但我们总有无能为力的一天,到了那一天,希望他不会孤独迷茫。 当我们老了的时候, 希望我们有个健康的身体,能尽情享受那个年纪所拥有的别样的快乐;希望我还能有个坚实的臂膀,随时让你依靠,为你把风雨遮挡。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告别意味着阵痛,阵痛之后是成长。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一种痛,永远无法弥补,有一种伤口,永远无法愈合。 也许,为人父母者根本就没有期望能从子女这里收获多少回报,他们只是凭本分、良心为我们做了一切,只是希望子女有出息,活得比自己强而已。 但为人子女者,如何去获得良心上的安宁呢?也许我们终生都难以赚取足够让我们快意报恩的金钱,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回报自己的父母。也许我们可以常回家看看;也许我们可以量力而行,花少许的钱让他们做一次短途旅行;也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