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手"不是赞美 而是一种病

重庆卫生12320、医牛健康资讯网整理 2017-08-08 妈妈手|康复|科普 暂无评论 (3064)

       许多妈妈会遇到手腕疼痛、手指无力的情况,连洗衣服、抱小孩等家务劳动都痛得掉眼泪!这就是“妈妈手”在作祟。

       “妈妈手”不是一种赞美而是病,泛指拇指肌腱受伤的疾病。一旦得了“妈妈手”,就有吃不完的苦头。只有留意预防、重于治疗,才能免于“妈妈手”。

       什么原因会造成“妈妈手”呢?

       任何造成肌腱或腱鞘发炎的原因都可能是“妈妈手”的成因。

       妈妈手常见于中年妇女或生完宝宝的妈妈们,大多与日常生活中不正确用力,或是反复用力过度有关,如洗衣服、扭毛巾等。而准妈妈们因怀孕末期荷尔蒙的改变,滑囊及关节本身就容易产生轻微的炎症反应,此时,只要稍有施力不当,如抱小婴儿时手腕过度弯曲、大拇指过度外展等,便容易患上“妈妈手”。

       然而,妈妈手并非妈妈的专利,若爸爸照顾婴儿,也容易得此病症。其他行业中,如果工作中需要长时间重复使用拇指施力者,也可能得到此症。例如:长时间打字的职业、长期握笔的文字工作者、单手端着沉重餐盘的服务生、把书本上架的图书馆员工、常使用手机的“拇指族”,手机抢红包族都属于高危险群。

       如何诊断“妈妈手”?

       常见的症状是手腕在靠大拇指的那侧感到疼痛,特别是在使用手腕或拇指的时候,例如握拳、抓握东西或是转动手腕的时候,疼痛有可能来得很突然,也有可能是渐渐发生、越来越痛,后期此处肌腱可能会有紧绷的感觉,甚至是手无缚鸡之力。

       一个简单的测试可以判断是否患上妈妈手:

       手握拳将拇指包在另外四指下,手腕向小指侧下压。若是手腕拇指侧有明显的疼痛,代表妈妈手找上您了。

       已经得了“妈妈手”,怎么治?

       对于“妈妈手”的治疗,听听重医附属康复医院专家的建议:

       【1】急性发作(2-4周)时必须让手作适当的休息,上述任何原因诱发的症状和测试动作需禁止,减少进一步的伤害。临床上可使用特制的辅具(经由作业治疗师(OT)依病患本身的手型而塑造的),一方面将手腕及大拇指固定于最自然的位置,一方面又不会影响其余四指之活动。口服抗发炎药物有止痛消肿的效果,加上适当的物理治疗(冷疗、超声波、局部冰按摩等) 。

       【2】急性期后 当急性期过后,疼痛缓解后,可继续介入物理治疗。可以开始尝试伸展与简单的肌力训练。治疗师会使用超音波促进软组织愈合;电刺激或冲击波可以减轻疼痛帮助放松;再来会以徒手方式进行深层横向按摩,目的是打破软组织的沾黏与结痂,并促进组织良好愈合;软组织贴扎可以帮助放松、支撑受伤部位,减轻负担。

       动一动,提前预防妈妈手,下面是可以自己在家练习的伸展与训练操,无论是患上妈妈手后的复健运动,抑或是发生妈妈手前的及早预防,不妨按照图中的一些动作稍微动一动!

       【1】

       将大拇指包在拳头内,拳头轻向小指侧下压,直到手腕侧边(疼痛处)感到些微紧绷,停在紧绷的位置20秒,休息5秒,重复10次。

       【2】对掌伸展

       以小指压住大拇指指尖,可用另一支手辅助,停20秒,休息5秒,重复10次

       【3】腕伸肌伸展

       手肘伸直,一手压住另一手手背(不是压手指喔),直到感觉手肘处紧绷,停在紧绷的位置20秒,休息5秒,重复10次。

       【4】肌力训练

       (左图)抓握一颗软球(可利用没气的网球),握紧停10秒,反复15次;

       (右图)开掌训练,以橡皮筋套住手指,不够紧可以套两条,手掌打开撑住10秒,再慢慢收回,反复15次 。

       重医附属康复医院专家给新手妈妈的几点建议

       1、无论单手或双手在抱婴儿时,尽量让五指并拢,手掌、手腕成水平状,平均分摊婴儿的重量,可避免婴儿重量只由虎口及大拇指承受;

       2、哺育母乳时注意不要过度使用拇指,或是持续太久;

       3、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必须避免拇指长时间、经常重复的动作;

       4、工作时,必须注意用力方式不当,避免长时间玩手机;

       5、疼痛症状消失后,可配合正确的伸展运动和肌力训练。

循证来源: 重庆卫生12320,"妈妈手"不是赞美是一种病,重医附属康复医院医生教你防治方法,2017-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