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话剧《苏堤春晓》专家研讨会成功召开-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4/22 09:35:10
来源:新华网

原创话剧《苏堤春晓》专家研讨会成功召开

字体:

4月18日,原创话剧《苏堤春晓》专家研讨会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宁郡王府成功举办。原创话剧《苏堤春晓》是中国国家话剧院与杭州演艺集团共同出品,中国国家话剧院、杭州话剧艺术中心共同演出,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该剧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亦庄亦谐着墨北宋名士苏东坡一生际遇,整体视觉以宋韵为基调,创新使用山水画影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鼎盛时期“宋”之风骨、气象和韵致。

话剧《苏堤春晓》自2023年11月22日亮相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4月5日-4月15日在北京完成首轮演出以来,获得了广泛关注与好评。为了全面提升该剧艺术创作深度和广度,召开了专家研讨会。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苏堤春晓》编剧、导演田沁鑫,艺术总监戈大立,副院长程鹏,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报社原社长向云驹,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宝珍,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南方周末前副总编辑、南瓜视业总经理、南方周末首席文娱研究员向阳,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涛,北京电影学院戏剧艺术研究院院长赵宁宇,编剧、主持人罗兵,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张之薇,中国戏曲学院戏剧文学系副教授安莹,《北京日报》记者王润,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编辑部主编赵妍,中国国家话剧院副研究员乔宗玉,《苏堤春晓》主创、演员以及剧院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共同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由施战军书记主持。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程鹏首先介绍了剧目创排及演出情况。他详细介绍了剧院旗下数字演艺品牌——“CNT现场”,在《苏堤春晓》线下演出的同时,联动上海、成都、南京、深圳、杭州、乌镇六地,共同开启国话“第二现场”同步播放,以全新的媒介形态,创造崭新的文艺演出观演模式,与全国观众共襄文艺盛宴。

施战军表示,《苏堤春晓》体现了宋人之美,中国人之美。本剧通过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跳进跳出的方式,用多媒体屏幕描绘山水景色,演员与舞台谐和同在,喜和悲转换之间,无不彰显中国人骨子里的人文情怀。

向云驹从三个维度解读本剧,他表示《苏堤春晓》树立了一个全新的苏轼形象,在艺术上极具想象力,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名篇叙事”。以艺术思维转化了后现代性,是一种深化和升华了的“后现代”风格。

宋宝珍表示,《苏堤春晓》在选题上具有重大意义,非线性、多视点、多层面、多样态地表现了苏轼的人生遭际,构建了新的创作体系,创造熟悉的“陌生化”,把虚实、多少做了辩证的整合和表现,增强了审美的内涵。

胡一峰围绕历史文化题材戏剧的表现展开阐述,他表示《苏堤春晓》抓住了时代风尚和大众心态的变化,回应时代的文化偏好,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创造意识,提供了一种更深刻的沉浸式体验,符合时代的审美。

向阳表示,本剧用喜剧的方式讲述苏轼,在群口中无处不渗透着苏轼的基因、血液和诗词原句,把苏轼揉碎了又拼凑在一起,用“公务员”的视角带领观众看到了更少见、更刻骨铭心的苏轼。

彭涛认为《苏堤春晓》采用的非线性叙事结构不围绕单独的事件展开,消解了线性叙事结构的时空统一性与因果逻辑性,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也通过跳跃式的时空转换,突出苏东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理念、人格魅力以及他对民生幸福的执着追求。

赵宁宇表示,现实主义戏剧不断发展,拓宽美学维度和表现场域,这是一代代戏剧导演和戏剧人创造创新的结果。该剧是新中国以来戏剧民族化的中华传统文化复兴中的代表作,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典型案例。

罗兵从《苏堤春晓》中传递出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进行了分析,指出苏轼的诗学在两创思想下焕发出时代的光辉,舞台设计不断开拓传统文化的当代审美意蕴,舞台散发的平衡感使得观众从这个戏里看到了生死、祸福、进退等多样的人生滋味。

张之薇表示,《苏堤春晓》打破严肃的正史式样,颠覆常规塑造古人的方式,以游戏感的喜剧方式进入,解除了苏轼的封印,通过打破、穿越、跳进跳出,现代化的语言和思想和“越界”的表演,呈现出不一样的苏东坡。

安莹认为《苏堤春晓》从苏轼作为公务员的职业身份角度切入,剧中插科打诨的运作机制、美学逻辑与传统戏曲是高度一致的。插科打诨不仅是手段、招数,也是一种习惯、信念,田沁鑫导演也通过更加多元的舞台手段的综合运用,持续探索着具备现代性与东方气派的文献剧样式。

王润表示,《苏堤春晓》将中国传统东方美学与当代戏剧精神融合形成了充满个性和创新精神的表达,剧中带有大气写意的美学观、饱满的舞台细节提供了戏剧性的效果和自由开放的演剧观。

赵妍表示,《苏堤春晓》改变了同质化进行了文明原点的当代的重建,巧妙地借鉴了中国戏曲当中的可变性、流动性,运用电影当中打破重构交叉跳跃传播的多元性、流动的多层次空间,打造了充满假定性和游戏性的舞台,加强了整个作品的戏剧性和人物的表现力。

乔宗玉表示,《苏堤春晓》创造了中国戏剧舞台审美的最新高度,在高科技舞美技术的辅助下,营造了宋韵之美,其中中国戏曲的流动性、可变性以及游戏精神融会贯通,人物既在此时,又在彼时。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对一代词人苏东坡的致敬,对北宋文学的致敬!

与会专家分别从戏剧结构、音乐适配度、叙事重点和表演节奏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苏堤春晓》会在之后的排练中进一步加工打磨、修改提高,为下一轮演出做好准备。

中国国家话剧院艺术总监戈大立表示,《苏堤春晓》在题材的选择、内容结构的搭建、舞美设计和装造设计都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打磨。古今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舞台呈现和演剧体系,是剧院积极践行的目标和方向,《苏堤春晓》讲述了苏轼的一生,却无处不体现当代的弧光。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苏堤春晓》编剧、导演田沁鑫发言。首先感谢各位专家对国家话剧院的支持,对剧目的关心厚爱和对创作团队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中国国家话剧院行在当下,发挥出国有文艺院团应有的文化之势、戏剧艺术之力,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田沁鑫表示《苏堤春晓》是在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文广集团、杭州演艺集团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演出的。联合编剧张昆鹏老师几易其稿,一直在寻求创新突破。距离排练一个月的时间,我和张老师痛下决心推翻原有剧本,重新创作。最终选择贯穿苏轼一生的“北宋公务员”作为人物故事线,以朝堂的戏作为开场,摒“实”以“虚”地构造出“似是而非”又舒展大气的北宋审美气象和政治氛围。这部剧在中国表演艺术、艺术美学上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亦庄亦谐之中强调形象魅力,一悲一喜之间见演技真功夫,“戏”的繁体字为“虚戈”,即装扮。中国戏曲里有很多这样的装扮妙趣。在舞美设计上,遵循宋画特点,包括北宋时期的漆板,颜色深沉古朴。这部剧中在分寸得当的情况下不偏离北宋的美学气质。

作为国家级文艺院团,中国国家话剧院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在传播中华文明与“文艺出海”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以此也呼唤今天的艺术家们,以强烈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激发出对生生不息的华夏民族深情的爱与自信,当继续努力。感谢所有的观众和支持者、专家们对中国国家话剧院的支持肯定,剧院将带着自信自强的决心继续挑战和奋力开拓。(文/中国国家话剧院研究教育部;摄影/塔苏

【纠错】 【责任编辑:唐巍】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 农业大省山东的大农业观实践
      • 新华全媒+丨 产值近60亿元,这个产业集群“枝脉舒展”
      • 追光丨 全运会新增“海陆模型足球赛”?好玩、爱玩!
      • 秀我中国丨 在珠峰脚下徒步是种什么体验
      • 新华每日电讯丨 人文经济视野下的绍兴发展观察
      • 香港故事丨 当艺术融入餐饮:探索舌尖上的文化体验
      • 星空有约丨 天琴座流星雨22日极大 或现火流星
      • 矿坑蝶变记
      • 瞧瞧云南人有多懂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