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丨吉林四平:“铁牛”慧耕黑土地-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12/25 15:15:06
来源:新华网

乡村行·看振兴丨吉林四平:“铁牛”慧耕黑土地

字体:

  新华社长春12月25日电 题:吉林四平:“铁牛”慧耕黑土地

  新华社记者李双溪、许畅

  寒冬时节,呵气成冰,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院内,等待提车的货车排着长队,叉车叉起一台台免耕播种机装车发往外地。“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技术普及了。我们的农机也得到广大农户的认可。”公司副总经理刘敬明说。

  近年来,吉林省四平市围绕黑土地保护全产业链,打造北方农机城,让“铁牛”更加智慧高效,从而助力提升吉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助力粮食增收。

  12月18日,在吉林省四平市一家农用机械生产企业,配送人员将农机装车发往外地。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多年前,四平市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几十位专家学者会聚梨树,在梨树县高家村一块225亩的“破皮黄”地块上,进行“秸秆全覆盖”黑土地保护试验,验证了这项技术具有保墒、护土、抗倒伏的效果。这种保护耕作模式,后来被誉为“梨树模式”。

  刘敬明回忆,2009年企业刚刚建立时,农民还不认可免耕播种机,认为秸秆还田、不清理秸秆直接种地是笑话。近年来,随着“梨树模式”护土保墒的效果显现,免耕播种技术被农民接受。现在免耕播种机已经供不应求。“最新的免耕播种机已经实现掀开秸秆、下种施肥、覆盖土壤一气呵成,一穴一株精准下种。”刘敬明说。

  走进该企业厂房,一台台焊接机器人正在快速精准地焊接。刘敬明表示,过去采用人工装配机器,一年只能生产70台农机,现在采用焊接机器人、数控设备等,年产农机达7000台。

  12月18日,在吉林省四平市一家农用机械生产企业,焊接机器人和工作人员在车间内进行生产作业。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保护黑土地对农机的研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四平市顺邦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秸秆自动捡拾饲料揉搓打捆机排成两排,几乎每年一迭代,自主技术不断升级。“从过去需要三个人操作机器,到现在一个人就能实现秸秆捡拾、打捆,我们已经有多项发明专利。”公司市场部经理杨敏用手机展示一台机器的工作数据,“这台秸秆打捆机12小时打包了1000多捆秸秆,为农户赚了3000多元钱。”

  发展农机装备制造业需要上下游的配套企业。为产业补链强链,成了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任务。今年,开发区在得知很多农机制造企业的零部件需要送到外地镀锌后,引入了一家镀锌企业,为企业省去了大量物流和时间成本。

  “经过多年发展,全市围绕农机制造提供配套企业170多户,涉及铸造、电镀、标准件、电子仪器等领域,可以满足农机产业链基本配套需求。”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俊风说。

  截至目前,四平市围绕黑土地保护,从免耕播种、无人机植保到秸秆回收利用,初步形成了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在智慧“铁牛”的助力之下,今年,吉林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保护性耕作面积扩大到3700万亩,粮食总产量837.3亿斤,创历史最高纪录。

【纠错】 【责任编辑:张樵苏】
新闻链接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 京津冀和东北等地洪涝灾后重建观察
      • 瞭望丨 从“四力”回望2023中国经济
      • 国际观察丨 非洲:在国际舞台上更趋活跃
      • 新华全媒+丨 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女孩还好吗?
      • 民生直通车丨 河南郑州高新区新增8个小区实现供暖
      • 新华每日电讯丨 来自“建桥国家队”的70年发展故事
      • 经济参考报丨 这里缘何“承包”国内七成以上商用健身器材
      • 奋楫扬帆,中国经济笃定前行
      • 新华社年终观世界·非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