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近年来,黄河流域九省区胸怀“国之大者”,践行“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使命与担当,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书写中华民族黄河治理史上的崭新篇章。央广网黄河流域九地频道记者从三江源出发,自西向东,沿着母亲河的足迹,走进大河两岸深处,带您一起领略新时代黄河流域的发展之美、人文之美和生态之美。

央广网渭南12月20日消息 黄河从陕西大荔缓缓流经,为沿岸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黄河水滋养的“大荔冬枣”“大荔蔬菜”“大荔西瓜”名声赫赫。黄河文化、现代农业、特色乡村旅游,让大荔这片土地焕发着新的生机。

大荔古称同州,黄河、渭河、洛河让这片土壤充满了生机,20万年前就有大荔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

在陕西渭南市大荔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一颗小小的冬枣成为了当地富民强县的大产业,优美的黄河湿地扮靓了大荔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小城大荔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鸟瞰大荔县城(央广网发 大荔县委宣传部供图)

小冬枣让大荔富起来

在陕西提起大荔冬枣,可谓家喻户晓。黄河沿岸产枣的很多,但是能靠一颗枣实现富民强县的地方并不多。

自上世纪末引进冬枣以来,截至2022年,大荔冬枣品牌价值达59.02亿元,成功进入中国果品品牌前十强。从默默无闻到品牌价值达59.02亿,在这亘古不变的黄河滩边,大荔用一颗枣绘出了富民强县的图景。

大荔县冬枣大棚连天接地(央广网发 大荔县委宣传部供图)

初冬时节,站在安仁镇小坡村观景台上放眼望去,万亩冬枣大棚连天接地甚为壮观。

小坡村党总支书记薛安全介绍,20多年前,小坡村的人均年收入还只有几百元,是省级贫困村。现在,小坡村一片新气象,万亩冬枣田展现在眼前,家家户户一年收入能达到十几万元。

安仁镇小坡村是大荔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向黄河盐碱地要效益的典型示范。

小坡村共有耕地面积1.5万亩,其中冬枣面积1.2万亩,年产量达1.5万吨、产值1.5亿元,仅冬枣一项产业,就为农民带来人均纯收入2.7万元,高出渭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倍以上。

冬枣产业使小坡村走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路子。

谈起大荔冬枣产业的发展,大荔县果业中心主任游建敏如数家珍。“大荔县从开始种植冬枣,经历了‘保障产量、提高品质、延长货架期’三个阶段。”据游建敏介绍,截至2022年,全县冬枣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产量50万吨,产值65亿元。

冬枣产值占到第一产业GDP的60%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以上。冬枣成为大荔县兴产富民举措中名副其实的“压舱石”。

村民正在采摘成熟冬枣(央广网发 大荔县果业中心供图)

大荔县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冬枣赋》,其开篇直言“无边河滩,地属秦川之宝;千里飘香,人沐纯朴之风”。据称,早在西汉,同州便栽枣树于沙苑。这样源远流长的历史,为大荔打造“大荔冬枣”精品品牌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规模化、差异化、标准化”三步走则进一步巩固筑牢了“大荔冬枣”品牌的技术优势。科技是三步走的关键与核心,更是大荔冬枣不断发展的底气所在。

“自大荔引进冬枣以后,我们就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合作,联合建立了大荔冬枣试验示范站,对冬枣种植进行技术指导。”周爱英是大荔县红枣发展中心副主任也是当地枣农口中的“技术专家”。

用技术手段科学种植是大荔冬枣产业不断发展的关键。据周爱英介绍,技术人员每年都会对大荔土壤进行检测,建立冬枣生长的初步模型,同时开发了冬枣精准施肥的APP,指导枣农精准施肥,保障生产高品质的冬枣。

大荔县围绕“做强冬枣产业、促进融合发展、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品牌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创新联农带农”等六个方面,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实现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的转变。

完善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大荔冬枣产业带来了明显的增值效应。冬枣产业也带动了大棚薄膜、塑框等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脆冬枣、枣酒、枣醋等精深加工产品应运而生。

冬枣酿美酒,自然发酵中的冬枣酒整齐排列(央广网记者 张丽娜 摄)

为延伸冬枣产业链,增加果农收入,陕西关中红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聘请相关专家,历时8年用大荔冬枣成功酿造出一个系列、四款口感的水果蒸馏酒——冬枣酒。

“我们生产的白酒,全部用大荔的冬枣作为原材料,得益于冬枣的营养丰富、微量元素含量高等特点,我们酿出的冬枣酒也很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陕西关中红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黄红波介绍,“为了进一步扩大这个冬枣的产值,保障兜底枣农的收入,我们通过延伸产业链,让冬枣产业拥有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好丰富产业业态。”

近年来,大荔把冬枣产业作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朝阳产业和富民产业,依托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深化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快冬枣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着力打造以冬枣为龙头的百亿级特色设施农业。

游建敏介绍,大荔冬枣产业坚持“稳定面积”和“提质增效”原则,努力实现经济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社会好的大美大荔目标。

黄河好生态让大荔美起来

“以前,生活垃圾处理就是采用简单的堆放和填埋方式,对区域环境以及生活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我们公司致力于让垃圾的处理规范化、标准化,保护了人民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光大绿色环保城乡再生能源(大荔)有限公司运行部经理王新伟说。

工作人员正在通过智能管控系统监测设备运行(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王新伟说:“项目投产之后,可应对大荔县区域所有的生活垃圾全部焚烧量,实现零填埋。同时,每年可提供年上网电量约5600万度,相当于节约标煤约1.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万吨;还可消化填埋场陈腐垃圾,释放填埋场土地资源,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大荔县严格落实减碳要求,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同时,紧紧围绕空气质量保障等重点任务,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让大荔更美。

“大荔县镇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实现全覆盖,建成运行环境网格化视频监控;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朝邑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涉水治理工程先后建成投用,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渭南市生态环境局大荔分局副局长李荣说。

渭南市生态环境局大荔分局副局长李荣接受采访(央广网记者 李红军 摄)

据大荔县环保部门统计,截至11月15日,大荔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9,优良天数239天,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明显成效。1至10月份北洛河王谦村国考断面主要水质指标化学需氧量14.9毫克/升、总磷0.108毫克/升,稳定达到中省考核要求。

此外,大荔县成立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举办黄河流域(大荔)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论坛,制定印发《大荔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策划储备黄河流域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41个,总投资145.07亿元。

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内水天一色(央广网记者 彭华 摄)

站在黄河岸边,宽阔的河床美景尽收眼底。各类湿地公园的不断兴起,让依河而兴的大荔变得越来越美了。近年来,大荔县主动融入黄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县湿地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陕西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洛河以北、县城以东5公里处,是以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为一体的湿地生态系统,区域内有野生鸟类91种,是候鸟重要迁徙“驿站”和“天然观鸟园”。

李荣说:“大荔县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落实生态补水措施,水域面积由原来的2800亩增加到现在的7000亩,建成保护围栏23公里、环湖林带1000亩、休闲栈道5公里以及观鸟台、码头、鸟类繁殖点、水质净化园等配套项目。”

大荔县通过一系列举措,不仅为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也为周边生态旅游业、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若问美景何处觅,一叶小舟入画来。大荔县朝邑国家湿地公园业务股股长马林说:“公园建设以前这里就是脏乱差,我们通过清理垃圾、清除淤泥给迁徙的鸟类打造了一个干净的栖息地;我们通过栽种香蒲、放生白鲢鱼苗等方式,提升了水质,现在这里的水质已经达到了三类水质。”

近年来,大荔当地以打造黄河绿色生态走廊为目标,实施黄渭洛滩区生态建设,统筹推进引渭入沙、朝邑湖生态补水等水资源调配工程,严控全域地下水开采,推进30公里黄河沿岸防护林、10公里朝邑围堤、35公里沿黄大荔段绿化提升,加强水土保持、国土绿化、湿地和沙苑生态保护,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美丽大荔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深挖文化潜力 文旅融合助力富民强县

10月10日,2023“大美大荔 品味同州”美食节在大荔县城举行。活动现场,大荔县特色农产品纷纷亮相,推介展销名优特农产品,做好“土特产”大文章,美食节也为大荔县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一股活力。

近年来,以“大荔九品十三花”“带把肘子”为代表的一大批特色美食“香飘四溢”,让大荔的美食为更多人所熟知,更让“吃在大荔”成为一种享受。

“吃在大荔”,更要“逛在大荔”。走进新建成的大荔县民俗文化博物馆,传统民俗文化带来的魅力扑面而来。同朝皮影、大荔面花、剪纸、夹板门帘、大荔刺绣等500余件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优秀非遗作品展出,让游客可以尽情地享受传统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

依托好生态,促进了大荔县旅游事业的发展(央广网发 大荔县委宣传部供图)

品特色美食、观赏非遗展览,逛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沙漠公园沙苑景区等自然风光,在岱祠岑楼、丰图义仓、魏长城遗址、金龙高塔前感悟历史带给我们的思想启迪,一手触摸生态、一手把脉历史,这样的大荔怎能不让人喜欢呢。

大荔县民俗文化博物馆充分挖掘景区文化、景观资源中的清廉文化内涵,打造了清廉故事长廊、清廉文化展台、清廉图书专柜以及各式各样的民俗物件和廉洁图书、廉洁账本等区域、物件。

大荔民俗文化博物馆(央广网发 刘亦尘 摄)

博物馆讲解人员说:“我们的初衷就是想在‘润物细无声’中以民俗文化‘小切口’做实清廉文化大文章,将传统文化和清廉文化相融合,让游客、学生以及党员干部群众触景生‘廉’、寓廉于游,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洁文化熏陶,最终把我们大荔厚重的文化传播出去。”

博物馆里的每一个老物件都蕴藏着大荔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廉政故事,不仅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接受廉洁文化的润心滋养。

“我们希望游客来到这里,在‘老物件’中回味乡情,从‘老照片’里找寻到共同的文化记忆。”大荔县旅游发展中心主任白爱丽指着民俗文化博物馆内陈列的藏品说。

大荔县依托传统文化的厚实积淀,开展了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等一系列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及大荔丰收节、大荔非遗节等区域特色文化展演,“大美大荔 共同富裕”主题摄影展、“大美大荔 多彩非遗”非遗进校园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3200余场次,基本实现了文化惠民“镇村全覆盖,城区有亮点,村村有队伍,人人能参与”的目标。

白爱丽说:“大荔县充分挖掘当地资源,着力打造了一批以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历史典故等为主题的精品文旅项目。在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大荔县力求发展好大荔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为大荔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与丰厚文化滋养。”

同时大荔县以文物活化、非遗保护为契机,加大争资引项力度。今年来,累计投资160万元的大荔非遗体验馆、大荔民俗博物馆非遗展区、大荔同州梆子研习所、大荔碗碗腔陈列馆相继建成开放,留住了大荔文化的历史记忆,提升了大荔群众的文化认同。

位于大荔县的丰图义仓(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们的八鱼石刻博物馆、大荔民俗文化博物馆今年建成开放根本性解决了原景区内容单一、缺少温度的问题。投资183万元的丰图义仓仓城回廊修缮项目顺利完成,粮仓主体140年来第一次得到维修提升,同时岱祠岑楼边坡加固项目、太白庙修复项目等文保项目审批通过,投资超2.04亿元的丰图义仓景区提升、大荔粮食博物馆两个项目近期开工,2025年将建成开放,为大荔县创建5A级景区奠定了坚实基础。”白爱丽细数着大荔文旅产业的发展成就,眼神里充满了自豪。

朝邑大寨古建游、羌白八鱼民俗游与官池新茂研学游、苏村沙漠风情游、安仁小坡冬枣游有效串联,大荔县不断厚植文旅元素,激活文旅业态,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特色大荔旅游线路,让游客在领略大荔自然之美的同时感悟大荔文化之美。

黄河岸边看百鸟翱翔,冬日大荔依旧生机盎然。一条大河向南流去,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大荔将继续书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大美诗篇。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宫歆慧

策划:陶玉德

统筹:胡苗苗

编审:李红笛 李红军

记者:张伟 彭华 李红军 侯凯奇 张悦悦 朱石林

特别鸣谢:大荔县委宣传部 大荔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