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镇江10月18日消息(记者王锡斐)2023年中秋节、国庆节假期,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势头强劲,全国假日市场平稳有序。为期8天的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亮眼文旅成绩单的背后,景区同质化、承载力堪忧、转型发展遇阻等问题也逐渐显现,成为不少景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双节过后,记者实地走访了江苏镇江的一处历史文化街区——西津渡,看街区如何求变创新。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央广网发 镇江市西津渡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古渡历史文化街区一眼看千年

西津渡始成于三国,距今约1400年历史,自唐代起具有完备的渡口功能,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漕运的枢纽。街区考古挖掘的渡口遗址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来自无锡的曹先生和朋友在渡口遗址前仔细观看,“我是第二次来西津渡了,和以前变化挺大的,很不错。”当我们问他在遗址前和朋友交流什么时,他感慨:“以前脚下这个地方就是渡口,现在你看,江在那头,真的是沧海桑田,变化大!”

曹先生和朋友在渡口遗址前驻足(央广网记者 王锡斐 摄)

镇江地处长江中下游,六七千年前,长江的入海口就在如今镇江、扬州一带,因此,镇江、扬州以西的河道定型较早,变化不大,而镇江、扬州以东,随着长江三角洲的不断演变,变化繁复。西津渡渡口的变化与长江河道变化紧密关联,街区导游介绍,春秋战国时期西津渡南倚云台山,江面宽40多里,到了汉晋唐时期,江面已逐渐缩小,北宋时江宽仅18里,到了清代时仅宽8里。长江的北坍南淤,使得大量泥沙顺水下流,江水反复冲刷后泥沙堆积,世业洲、新民洲、江心洲等地逐渐形成。如今,离街区最近的也只是内江,长江则更远了。

古渡口经过岁月的洗礼掩埋地下,但因渡而生的生态和文化却历久弥新。昔日渡口的繁盛悄然印刻在花岗岩石板路面的独轮车车辙印里,在沿街的清水乱砖墙壁上,在人来人往的待渡亭下……走在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历史遗迹西津渡,可感可知的历史、独具特色的渡口文化随处看见。国内唯一保存完整的元代过街石塔昭关石塔、世界最早的水上救助机构救生会、观音洞、英国领事馆旧址……吸引游客细细端详,有别于热门景区的喧嚣,这里更静谧,节奏也更慢,每一处遗迹都是有形的历史,与时间对话,游客也更走心。

游客行走在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央广网记者 王锡斐 摄)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依附历史遗迹而建,主要街区1500米。目前,西津渡拥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3处、省市级文保单位38处。修旧如旧的街区已成为市民文化休闲、游客观光度假的集聚地,是镇江城市文化旅游新“名片”。

古渡历史街区现代与传统的碰撞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是开放型街区,不收门票,街区内部分遗址,游客感兴趣可自行购票进入。目前,街区保护修缮基本完成,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街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吸引众多游客前往。

恒顺味道打卡墙(央广网记者 王锡斐 摄)

在西津渡,你可以参观历史遗迹,也可以体验当地特色,还能看到不少看中街区独特气质而进驻的网红店。恒顺是镇江当地有名的品牌,恒顺醋更是全国闻名,企业在街区开设了一家店铺,取名“恒顺味道”,门口的网红墙和店内的产品广受游客喜爱。出口瓶装醋、醋口味的冰淇淋、小包调料供不应求,地方特色进驻街区,双向赋能实现了品牌与街区的共赢。

独特古渡历史文化滋养的街区还吸引了不少茶文化爱好者,刘金霞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把自己的第一家茶食店开在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国庆前夕,这个愿望实现了,在西津渡的一家沿街商铺,她的梦想照进了现实。“我个人一直很喜欢茶,就想着寻一个气质相符的地方,让大家可以喝喝茶、聊聊天,有个身心放松的地方吧。”刘金霞一眼相中了西津渡的一家院子,房间依庭院四周而建,庭院古朴静谧,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带着少许大隐隐于市的感觉,这样的放松更难能可贵。谈及首店开在西津渡的原因,刘金霞说,镇江也有不少商圈,但是同时兼具文化底蕴的商圈只此西津渡,商圈很多,但特质如此契合的只有它。目前,一个多月的经营数据也让刘金霞更坚定自己的选择。

刘金霞茶食店庭院(央广网记者 王锡斐 摄)

顺着沿街店铺走一走,还能看见不少非遗店铺,太平泥叫叫就是其中之一,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太平泥叫叫)代表性传承人周宝康正在和两位徒弟制作太平泥叫叫,“太平泥叫叫有几千年历史了。”周宝康拿起其中一个轻轻一吹,发出了清脆的声音,“你听,它声音好听吧?以前,人们吹它,寓意吹去晦气,带来好运,是一种吉祥物。”响应省里鼓励非遗进景区,几年前,周宝康就在西津渡开了这家体验店,街区带来了人气,也让非遗进入更多人的视野。现在,上海、南京、浙江等地的很多研学团会来这里体验太平泥叫叫的制作。徒弟中也有南京艺术学院毕业的,年轻人会创新,新的理念和传统文化碰撞,创作出的作品很受市场欢迎,周宝康很欣慰。

周宝康的非遗体验店(央广网记者 王锡斐 摄)

如何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向特色产品转化,使传统文化体现时代价值?西津渡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最近悄然走红的‘轧马路式’旅行,年轻人称它为‘城市漫步’,镇江毫无疑问是最合适的地点之一,沉浸式、慢节奏。街区也在充分考虑政府和企业的承受能力,通过引进非遗传统商贸,打造网红商店,推动传统文化和街区的‘活化’,把沉睡的资源唤醒。”

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接待游客近25.6万人次,同比2022年、2019年增长300%、56%,其中省外、省内市外客流超七成,街区旅游综合收入约800万元,同比2022年、2019年增长320%、40%。丰富多彩的新场景、新业态激发消费新活力,街区住宿业态平均入住率达80%,周家二小姐的店、THECRU、伙头烧蟹黄汤包等一批“网红”餐饮休闲餐厅更是“一位难求”。

文旅融合沉浸式体验新场景

2019年8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近年来,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依托西津渡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基础配套,培育夜间观光游憩、文化体验、特色餐饮、时尚购物等夜间旅游经济产业,创造了一个商、文、娱共融生命体。

昭关石塔(央广网发 镇江市西津渡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相关负责人介绍,街区通过夜景打造、旅游演艺、特色活动、商街夜市等多种形式,丰富游览内容、夜游体验。依托成熟资源,有重点的培育和打造有主题的商业载体,做优做特各个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技艺展示、产品产销、特色演艺,形成了以美食、文创、民间娱乐为一体的游客及市民休闲必到打卡点。

双节期间,西津渡融入了“云台邀月”中秋雅集晚会、HIFI西津渡、西津爱乐演出季、“民星绽放”艺术表演、传统戏曲、情景互动、快闪等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体验内容,近50场演出,为市民、游客提供了现代与传统碰撞的沉浸式文旅体验。

近年来,西津渡着力培育夜间观光、消费业态,节日期间,晚间游客数量达全天游客数量的60%。今年,成功入选“江苏文旅消费热门新场景”的西津渡夜市品牌——西津大市,也为游客带来了吃喝游购娱一站式体验。持续十年举办的品牌活动“云台邀月”中秋雅集晚会,首次以古今双舞台的方式呈现表演元素,用经典诵读、情景演绎、歌舞表演、共赏明月等方式,营造出有山、有水、有月圆的沉浸式视觉盛宴,给观众们带来了前所未有体验。

街区演出吸引游客驻足(央广网发 镇江市西津渡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面对两节旅游客流高峰,西津渡文旅公司党支部充分发挥“爱在西津”公益联盟作用,组织志愿者等共计120余人深入街区服务游客,在志愿讲解、环境维护、文明引导、安全巡查、应急疏散等方面,进行不间断的志愿服务,用温情提升游客的“镇江”体验。

充分挖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文旅深度融合,西津渡创成国家级城市中央休闲区,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游客量与旅游消费屡创新高,街区的高质量发展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编辑:王纪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