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维护好消费者权益,是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重要一环,也需要加强全链条监管。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嘉融媒推出“消费更安心”系列报道,聚焦消费领域的经验举措、典型案例,为释放消费活力、促进经济发展营造浓厚氛围。

未成年人在游戏平台大额充值,已经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过去一个月,上海嘉定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共收到53起关于“未成年充值”的消费者投诉案件。

“基本上与游戏平台身份审核把关不严格、家长没有监督到位有关。”嘉定区消保委工作人员陆湫安表示,未成年人为游戏充值而引发的消费者维权案件离不开这两个原因。

今年2月,消费者闫女士向嘉定区消保委反映,家中7岁小孩未经家长同意偷偷在某游戏平台充值8360元,因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充值,希望该游戏公司退还全部金额,但公司客服却不予理睬。

接到消费者投诉后,消保委工作人员立刻与该游戏公司取得联系,督促企业与消费者进行多次沟通。“我们了解到,孩子是用爷爷的手机,通过微信小程序登录了游戏平台。在此过程中,游戏平台默认了其成年人的身份信息。”陆湫安说。

在此类消费维权案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向游戏公司确认其充值对象为未成年人。“除孩子的身份证等基本信息外,游戏公司主要根据聊天记录和充值时间来判断是否是未成年人操作。”陆湫安介绍,如充值时间集中在寒暑假,就有更大概率可以证明是未成年人,“除此之外,如果用户在聊天记录中说‘我正在开车’‘等下班再说’,则能判定不是未成年人在玩游戏。”

在上述案件中,游戏公司核实情况后表示,因游戏中的物件有所损耗,需扣除15%的费用后退还剩余金额。但根据《民法典》和新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且游戏公司未对未成年人的注册登录进行严格管理,最终,在区消保委的调解下,闫女士与游戏公司达成全额退款的解决方案。

如何避免频频发生的大额充值事件?如何保护玩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

上海嘉定区消保委提出倡议:游戏平台应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游戏平台对未成年人身份识别和认证的规定,尽到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同时,家长要承担起监护责任,妥善管理好自己的身份证信息、手机支付密码、银行账号和密码等,从源头上减少此类事件发生。如出现未成年人私自游戏充值,可积极收集相关证据,通过投诉、诉讼等方式要求游戏平台予以退款。

下一步,嘉定区消保委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从根源上限制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尽可能减少相关消费纠纷问题。此外,将通过电话访谈、现场约谈等形式,与游戏公司共商未成年人登录游戏的身份审核机制,合理限制未成年人消费行为。(来自“上海嘉定”微信公众号)

编辑:林馥榆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热榜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
    专题
    更多>>
    做客央广网
    大时代
    声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