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热播之后,口碑也是两极分化。很多外地人都觉得,90年代的上海怎么可能这么繁华,也绝对不可能如此的纸醉金迷。电视剧里拍出来的效果,和现实相比,相差太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有这么样的不同认知也正常,经历过八九十 年代上海的外地人在上海已经不多了,现在在上海的外地人主力军都是年轻人,他们不知道真正的上海的样子,现在的上海都是按照外地人的模式在改变,上海已经失去自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蒜和咖啡天生互不兼容,这部剧本来就是拍给640万老上海人看的剧,2400万上海人口,也只有1/4人能看懂,更不用说全国14亿人中,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看不懂,有人喜欢有人恨,青菜萝卜各自取舍
900年代的时候,上海人还叫外地人做乡下人。哪怕是北京,也是不如上海的。他们把自己家乡的90年代样子带入上海,觉得我们那么破,上海怎么可能那么繁华所以就说不真实。其实他们中有几个在90年代来过上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论哪个时代都有日子过得好的、一般的、不那么理想的,不能因为你的真实而去否定别人的真实。
说实话,真正的上海人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正在老去他们不会也不屑去向外人解释什么,年轻时代呢连上海话都不大会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剩下的新上海人和外地在上海的,你怎会指望他们了解、理解那时上海,我们心中曾经美好的喜欢的上海即将落幕,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小小的上海和上海人又能如何呢?

又怎能抵挡得这网络上的洪水猛兽和现实中的无限压迫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经济的领头羊,东半球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冒险家的乐园,世界贸易第一城,数不清的风流韵事在这里演绎,道不尽的英雄故事在这里流传。 十里洋场烟花地,风云际会 大上海,不是说说而已。
即便是用“民国”色调拍90年代上海也没问题,另外所谓的“ 民国”色调这些人也不思考一下是怎么被定义的。用黑白默片风格拍繁花也完全没问题,就看导演个人风格喜好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电视剧展示出来的国际饭店九江路黄河路和平饭店这里,三教九流啥都有那时最多了。夏天天太热 和平饭店一杯冰咖啡还用外汇卷。现在人不知道的太多。倒外汇的。切汇的。买彩电卷。应有尽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差头普桑是10块8,夏利是8块8。至于黄河路真假,只能说,当年的热闹程度,电视剧拍不出来。反正,大家都像不要钱一样,平均每桌一千多两千多三千的消费,豪华包房里,一桌吃掉5位数也很正常。外地朋友不知道不代表是假的,就算上海本地朋友,如果没在那个年代去吃过,或者看过,那只能说,你的圈子决定了眼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部剧 ,个人认为, 没有在上海亲身经历过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网友就不要评论了

毕竟许多都是脑补的感觉 ,或者说只有看得懂沪语版的才有发言权吧 ,或者更进一步说, 当时在上海亲身经历过的那一批“弄潮儿”才有真实感受 ,连普通上海人也未必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上质疑的声音其实是惯性思维,他们不相信繁华落尽、经济会衰退,纵观人类文明都是曲折向上,而且曲折期很长,比如经济衰退、活力下降、人口减少也是正常,经过调整会重新步入正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剧只有上海人看懂并亲切,虽也有瑕疵,但是那个调调,老上海人经历过的自然能品到个中韵味与情怀。王家卫的电影不重形,始终深埋在情节中的是一种淡淡、舒缓、审美、感怀、绅士、内秀、精明、雅中有俗、俗中有雅的情调,或许他认为只有上海的百年沧桑才符合他这种情调,能与之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