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迎来首次大授衔,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瞩目的焦点。

大授衔

这场大授衔,经历了数年的准备时间,主要以“才、德、资”为标准,依据每一位将帅的贡献来评衔。新中国将星璀璨,每一位开国将帅都有着卓越功勋,对新中国的建立作出过杰出贡献,其中还包含了不少起义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义将领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在这次大授衔中均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其余起义将领也有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他们凭借着及时起义,避免了解放军更大伤亡的贡献,位列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之列,充分展现出了新中国对待起义将领时的胸怀和一视同仁。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当年的这次大授衔,考虑非常周密,几乎顾及到了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在评衔时,甚至都考虑到将军与将军之间的历史关系,既要按照标准评衔,又要照顾到将军之间的层次,这才在耗时数年时间的情况下,最终确定了名单。

但如此反复打磨的重要授衔名单,却有一个特别引人注意的情况,那就是前文提到的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起义将领们均已授衔,按理说傅作义是他们的老领导,功劳比他们也更大,至少也应该授上将衔才对,为什么最终他的名字却没能出现在开国上将的名单中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个问题是评衔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早在最终评衔名单确定之前,就已经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并询问过毛主席的意见,是否要将傅作义的名字加到开国上将的名单之中,但毛主席却一口回绝了这个提议,并声称给傅作义授上将衔太委屈他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傅作义的贡献

傅作义是一位布衣将军,一生充满了传奇,在1949年解放军包围北平,与北平内数十万守敌对峙,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傅作义毅然选择起义。仅此一举,足以令傅作义这个名字写在新中国的功勋簿上,因为此举保住了一座千年文化古城,也避免了北平200万百姓生灵涂炭。

而且,北平守军起义,很大一部分兵力将补充到解放军当中,此消彼长之下,解放军的优势将更大。仅从这三个方面来看,傅作义的贡献就已然不小,而这些还不是傅作义当时的全部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作义的老部下董其武,当时镇守绥远,时任绥远保安司令,手底下掌握着八万大军的兵权,雄霸一方。解放军虽然是高歌猛进,但想顺利拿下绥远,也势必要与董其武率领的八万大军血拼才行,伤亡在所难免。

傅作义起义,令蒋介石极为恼怒,却又毫无办法。眼见这北平和平解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蒋介石无可奈何之际,开始极力拉拢镇守绥远的董其武,打算让董其武继续为他卖命。为了防止董其武起义,蒋介石直接任命董其武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又派人前往游说,许以重诺。

北平固然已经和平解放,但这并不意味着董其武也会放弃绥远,随着蒋介石的刻意拉拢,董其武会如何选择,还是一个未知数。中国兵法讲究的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甚至为我所用,这便是上上之策。

因此,如果能够让董其武起义,对解放军而言,将是一个好消息。但董其武拥兵八万,又深得蒋介石器重,这个时候想要劝他起义,谈何容易?恰好在此时,傅作义主动请缨,要亲自去一趟绥远,劝董其武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当时的局势来看,这显然是一个好消息,毛主席得知傅作义的态度以后,感到非常高兴,果断答应了傅作义的提议,并同意让邓宝珊带着20万大洋同去。

董其武是傅作义的老部下,多年来一直跟随傅作义南征北战,由傅作义亲自出面劝董其武起义,成功的概率将非常高。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这件事情也是如此,傅作义携带20万大洋离开北平去绥远,傅作义如果想趁机离开易如反掌。如果真是如此,董其武自然不可能起义,傅作义则可以重新接掌绥远兵权。

毛主席一向高瞻远瞩,这点事情自然瞒不过他,但他却对傅作义充分信任,给了他足够的自由。傅作义前往绥远时,相信也会被毛主席的这份信任所感动,他抵达绥远以后,立刻就开始对董其武陈述利害,说明当前的局势,劝董其武及其部下起义。

在劝说过程中,傅作义提到了北平和平解放,他将自己成功起义的经验说了出来,希望能够借此打动对方。结果,时任董其武麾下二把手的孙兰峰,却提出了一些质疑,他认为当初北平起义前的约定,在起义之后有部分未落实,可能不可信。

但傅作义坚定地告诉他,北平起义时规模较大,事情较多,不可能将所有的约定立刻兑现,总要留一些准备时间。但所有的承诺,都会陆续兑现,当务之急是先率部起义,不要错过了这个机会。听了傅作义话,孙兰峰这才消除疑虑,决定和董其武共同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边,听说傅作义去了绥远,蒋介石就意识到事情不妙,积极与傅作义取得联系,表达一些拉拢之意,盼望着傅作义能够趁机“恢复自由”,到重庆与他见面。蒋介石是什么样的人,傅作义很清楚,无论蒋介石如何拉拢,他的态度始终一致,那就是拒绝!

在傅作义的努力之下,继北平和平解放以后,绥远也随之和平解放。傅作义对新中国的贡献很大,这一点所有人都看在眼里,陈毅对此最是关注,即便是进京开会期间,也要主动将自己的房间让给傅作义,理由是“他住好地方住习惯了,不能委屈他,我就无所谓了。”

事后,陈毅还以上海市政府的名义给傅作义送了两辆小轿车,这些都充分展示了陈毅对傅作义的认可。而傅作义将军在建国之后,依然忙碌在水利部,继续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最正确的决定

55年授衔之前,曾有人提议给傅作义授上将衔,但这个提议被毛主席驳回了,他认为给傅作义授上将军衔不仅不是一种荣誉,反而是一种委屈,因为傅作义的功劳要远比这个高,这才最终没有给傅作义授上将衔。

毛主席的决定堪称英明,从傅作义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个决定再正确不过。笔者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从几方面来看,下面逐一给大家分析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傅作义昔日的几位老部下,都已经确定授衔上将,如果傅作义也授衔上将,这种情况对傅作义而言,确实有“委屈”之嫌,毕竟他与自己昔日的部下同为一个军衔,多少有些让人不舒服。

第二,傅作义在评衔时的待遇已经很高了,享受行政四级待遇,这是副总理级别的待遇。而当时上将的待遇要比傅作义的待遇低一档,如果傅作义授上将衔,待遇就会出现不升反降的情况,确实“委屈”。

第三,按照当年的评衔标准,离开军队的都没有参加评衔,傅作义并不在军队,按理来说也在不评衔之列。傅作义是一位起义将领,不能区别对待不假,但也不好破坏规矩不是,不给他授衔上将,也合乎情理。

周总理将这个安排告诉傅作义后,傅作义对此欣然接受,也表现出了非常宽广的胸襟,此后一直在水利部部长任上工作,将自己的余生全部奉献给中国的水利事业。而关于当年起义的决定,在多年后再次谈起时,傅作义坚称不曾后悔,还说这是他这辈子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