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会讯 TKK Bulletin#3

Page 1


2017 年 03 月 # 03

目录

03

百年海乡情·开拓新丝路/编辑部

05

专题

18

年度闽南文化盛事 世界闽南文化节花城举行

15

24

人文

29

一带一路及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 /饶兆斌 深入世界的「他者」认知 ——海上丝路与跨文化/安焕然

海丝文化与闽南文化论坛 各国闽南学者齐聚马六甲

助力一带一路提升影响 厦门卫视深耕东南亚 /厦门卫视东南亚工作站

09

12

20

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林少川

中国与南洋·族群与教育: 嘉庚情怀及其意义/吴小安

一带一路与陈嘉庚的梦想 /林德顺

58

32

缅怀先贤 .铭记历史 常识赛弘扬嘉庚事迹

36

72

69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再现嘉庚精神/陈万诚

40

叙事的叙事: 策划人物纪念馆或主题展的关键问题 ——以「南大精神领航人陈六使」特展为例 /庄诒晶

纪念馆

陈嘉庚与巴生/刘崇汉

嘉庚学堂一周年 人文与社会研习班结业礼

阅读伴你前行—— 走访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图书馆 /李林璟 资料提供· 陈佳敏采访

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 已故丹斯里拿督郭鹤尧荣膺殊荣

「百年海乡情 .开拓新思路」座谈会 从嘉庚情怀看一带一路

86

动态

54

76

79

51

巴生福建会馆设立历史走廊 重拾老巴生历史记忆 / 巴生福建会馆 资料提供 · 林欣仪 整理

陈嘉庚基金迎三周年办千人宴 以「海乡情」拓新思路

王鲁湘:陈嘉庚成就三不朽 记王鲁湘与南方大学学院代表到访

88

总结过去 .规划未来 陈嘉庚基金同仁脑力激荡

91

先贤特展再耀光辉 南大精神领航人陈六使放异彩

95

嘉庚学堂公开课程正式开课 受公众热烈欢迎

97

配合陈六使特展 座谈会陈嘉庚陈六使的历史贡献

106

07.2016 - 02.2017

非卖品

第三届嘉庚语录书法比赛 齐辉嘉庚语录 .再现伟人精神


专题

百年海乡情·开拓新丝路 / 编辑部

中国以南沿海而居的群体,长期亲近海洋,以海为生。海洋 孕育了这个地区独特的文化,形成地方特征与风土人情,进而塑 造区域群体的人格特质。那些冒险进取、刻苦耐劳、离乡背井到 南洋讨生活的人们,久而久之形成另一个特殊的群体— —“华 侨”。华侨是海洋文化实力的最佳体现者,他们以过人的拼搏精 神,推动着区域海洋经济发展。 华侨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 角色,当中特别突出者是下南洋的华侨。在这个群体之中,涌现 了这个时代重要的侨领——陈嘉庚。一百多年前,陈嘉庚与他同 时代的乡人过番南洋,成为近代移民的先驱,最后蜕变为华人社 会的重要领袖,成为华侨群体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在教育、 文化与社会建设方面的贡献,为后人钦敬崇仰。 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华侨的后裔已经完全融入到当地的 生活,海洋文化的核心成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例 如勇于克服困难、开放性与包容性、不安于现状、与时俱进、诚 信经营、坚守契约精神等,成为这个群体的“海乡情结”。 陈嘉庚可说是近代海丝之路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与开创 者。他从集美出发到东南亚学商创业,从米业中间商跃身为橡 图取自flickr网站

3


专题

胶大王,通过拓展其企业、从事航运业等,促进了区域之间、东 西之间的经济发展,成为推动海丝之路的经贸重要一员。

陈嘉庚一生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对从事开拓海洋、海丝 人才的培养,更是不遗余力。早在1920年,陈嘉庚创立了商科、 水产科(后改设高级水产航海部),致力于培养商业及航海人 才,把“开拓海洋”作为办学宗旨。尽管创办航海学校的过程充 满曲折,但陈嘉庚的一生始终围绕着建设海丝之路、开创海洋 新思路而努力,从中亦可见他目光之远大。

我们从“嘉庚精神”中,找到海洋文化的核心精神。马来西 亚陈嘉庚基金同仁以“从侨到桥”这个概念,意喻我们所共同景 仰的陈嘉庚不仅是一位著名“侨”领,更是连接、沟通世界华人 的一座“桥”梁。 “一带一路”的倡议与建设,构筑各国紧密的经 济、贸易与投资关系, “嘉庚精神”所承载的海洋文化特征,增 强沟通、促进关系、架构桥梁、开拓思路,助益良多。发扬“嘉 庚精神”,将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 文化支持。w

4


专题

中国与南洋·族群与教育

「嘉庚情怀」及其意义 / 吴小安

无论在旧中国,还是在殖民地的南洋,贫困、愚昧、落后、被欺 负、被压迫,一直是国家和民族的大殇,海外华侨更是有着切肤之 痛。祖国强大、民族复兴,一直是广大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梦想。与经 济和国防一样,文化与教育,更是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王道出路。 如同文化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一样,族群与文化也是相互 辉映、互为因果的。文化是族群的魂,教育是文化的根,已是广泛的 共识。 值此机会,首先我要感谢陈嘉庚基金会的盛情邀请,能够 受邀参加今日的论坛(编者按:于2016年10月22日在巴生福建 会馆举办之“百年海乡情 开拓新思路”座谈会),我深感荣幸。 荣幸之余,我还有两个很私人的缘分与大家分享。

·

其一,就主办机构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而言,陈嘉庚先生 是我的校主。1984至1993年间,我在厦门大学求学七年、教书 两年,前后整九年。厦大九年生涯继续改变了我的人生。我的 硕士研究生报考方向是东南亚近现代史,博士研究生则是马来 西亚华人史。我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第一个从中国大陆前来马 来西亚从事博士论文田野调查的学人,因为如此在申请办理研

厦门大学芙蓉湖,原图取自网络

5


专题

究签证过程中与内政部移民厅有过许 多现在回想起来非常有趣、但当时却很 棘手困难的事情。我本来在荷兰留学攻 读博士学位,最有可能是研究印尼华人 史,但是由于当时印尼国内政治气候, 中国籍学者无法拿到华人研究的研究 许可。而马来西亚当时与中国关系的政 治环境却刚好解冻,于是我便选择了研 究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史。所以说,陈嘉 庚间接地改变了我的治学方向与人生 轨迹,延续了我与南洋和大马华人的缘 分。 其二,就举办地巴生而言,我的马 来西亚合作导师谢文庆教授在巴生出 生。出生后日据时期,文庆教授随公务 员父亲辗转在彭亨州福隆港,战后在随 父亲工作调动转到在巴生港英华学校 (现Methodist Boys School)上学。谢 文庆教授是享誉国际学界的当代马来 西亚历史学家,2015年7月不幸逝世。 我们之间,关系亲如父子,他对我影响 至深。今天在巴生谢文庆教授出生地出 席论坛,令我非常怀念敬爱的谢文庆教 授。所以说,对我而言,通过陈嘉庚先 生,通过教育,我与谢文庆教授、与南 洋、与华侨华人,密切联系起来。这是 我的缘分,也是我的幸运。 主办方陈嘉庚基金,给我的命题作 文,主题非常重要、非常有趣、也非常 宏大。所以,这些天,我一直躲在酒店 房间里做功课。然而,在非常有限的时 间里,我还是经不住诱惑关联中国与南 洋、族群和教育这两大宏大课题,与大 家一起探讨分享我个人对陈嘉庚先生的 情怀及其意义。

中国与南洋

陈嘉庚既属于南洋,又属于中国。 既是鲜明的历史伟人,又是鲜活的精神 领袖。改变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三个伟

人政治家分别是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 平,其中孙中山来自海外,本身是华侨。 而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孙中山与陈嘉庚 是两面最鲜艳、最值得骄傲的旗帜。孙 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和中华民国 的创始人;陈嘉庚则是华侨旗帜、民族 光辉。一位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 一位是伟大的实业家和教育家。一位来 自美国檀香山,一位来自南洋新加坡。 相同的是,两位都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 和民族主义者,爱国爱乡、救国图强的 理想和情怀都是一致的。另一个共同点 是,两位领袖在中国始终是被尊敬、被 怀念、被歌颂的旗帜,然而在南洋两位 却有几十年被禁止提起,直到最近世纪 之交,有关他们的纪念活动才开始越来 越火热。究其实,原因在于两位领袖与 中国的密切关联,在于华侨华人与本土 化国家和社会的密切关联,在于亚洲冷 战政治的密切关联。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南洋,陈嘉庚的 名字都是如雷贯耳、家喻户晓的。这固 然与他作为富商巨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 系,但更与他的超越个人利益的,对国 家、民族、社会的大爱博爱密切相关。 陈嘉庚的名字,与他创办集美学校和厦 门大学密切相关,也与他不遗余力地奔 走呼吁修建连接厦门岛和大陆的厦门 海堤,以及连接福建和外省的鹰厦铁路 密切相关。当然还与他积极捐款捐物创 办厦门华侨博物院和中国华侨历史博 物馆、弘扬广大海外华侨的历史文化密 切相关。更重要的是,陈嘉庚的名字, 与他作为广大华侨华人的领袖,积极奔 走呼吁,发动广大侨社,筹款筹物、出 钱出力,为抵御日本入侵、救亡图存的 民族主义热血丹心密切相关,与他心系 侨社、情牵南洋、关心侨社福祉、维护 侨社权益密切相关。所以,陈嘉庚跨越 中国与南洋,同属中国与南洋。

6


专题

族群与教育

无 论在旧中国,还 是在殖民 地的 南洋,贫困、愚昧、落后、被欺负、被压 迫,一直是国家和民族的大殇,海外华 侨更是有着切肤之痛。祖国强大、民族 复兴,一直是广大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梦 想。与经济和国防一样,文化与教育,更 是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王道出路。如 同文化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一 样,族群与文化也是相互辉映、互为因 果的。文化是族群的魂,教育是文化的 根,已是广泛的共识。文明之间的交流 融合,本质上是族群之间的交流互动。 反之也一样,族群之间的交流互动,也 是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人类历史上, 各个不同族群,各自创造了不同的文 化,相互吸收了各自不同的文化,从而 构成人类世界多姿多彩的灿烂文明。同 样地,文明的兴衰,与族群的存亡和国 家的兴旺,唇齿相依。于是,人类历史 上,教育成为全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 家、各个文明、各个社会、各个家庭和各 个人必不可少的基本需要和重点战略选 项。 在马来西亚,族群与教育的关系联 动,尤其是华文教育,则具有非常特殊、 非常鲜明的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含 义。马来西亚拥有全球海外华人社会引 以为豪,数量最多且最完整的高质量华 文教育体系;马来西亚拥有最系统和历 史悠久的华基政党;马来西亚华人经商 才能与经济实力更是举世公认。诚然如 此,由于殖民主义时期分而治之的历史 遗产,以及后殖民主义时期族群政治的 严峻现实,在马来西亚,教育与族群的 关系,不仅是正常国家和社会下文化进 步的关系,也不仅仅是实现国家、社会、 家庭和个人共同提升发展的关系,更是 远远超越了教育专业领域之外的强烈 的语言政策、文化诉求和族群政治。幸

运的是,在马来西亚,自始至终有一大 批热爱华社、关心华教的热心人士,从 商界到政界,从精英到草根,不分彼此, 亲力亲为,令人敬佩。今日的隆重集会表 彰和踊跃出席的千人宴(于2016年10月 22日,在巴生福建会馆举办之“百年海 乡情 开拓新思路”2016年马来西亚陈 嘉庚基金晚宴暨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 颁奖典礼)便是最好的例证。

·

嘉庚情怀

相对于耳熟能详的“嘉庚精神”一 词,在今天的论坛集会上,我个人更倾 向于使用“嘉庚情怀”一词,虽然我也 深知“嘉庚精神”更为“高尚”。这并非 是我个人故作标新立异,而是觉得作为 历史遗产的“嘉庚情怀”一词,更能切 合当下现代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关怀的氛 围。那么,何为“嘉庚情怀”呢?

其一,嘉庚情怀,是以关心国家强 盛和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大情怀,是以维 护和促进广大华侨社区福祉为面向的。 嘉庚情怀,立足事业发展的个人根基, 瞄准教育自强的千秋大计,胸怀国家, 心系族群,跨越中国与南洋之间,连接 华侨与华人传承。 其二,嘉庚情怀,展现的是一代华 侨文人陈嘉庚先生崇高的人生境界与 家国情怀,却远远超越了其个人的时代 局限,穿越了历史。从陈嘉庚,到陈六 使和李光前,再到林连玉和沈慕羽,然 后到今天千千万万陈嘉庚的热情追随 者,一代又一代,延绵不断,激励着每 一个海内外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乡土 之情。

其三,嘉庚情怀,是立足国家与族 群,传统与文化,但是却目光远大、胸 怀宽广;是中西结合,对外开放,与时 俱进。嘉庚先生本人,一身标准的西装 大衣、眼镜、礼帽和文明拐杖,便是很

7


专题

好的明证。所以,华人教育,不是抗拒 英文教育,不是抗拒西方文明,不是因 循守旧和固步自封,更不是歧视、傲慢 和偏见,而是开放和包容,是向世界各 个族群各种文明和文化学习,是取长补 短,和睦共处,共存共荣。

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

在中国与南洋之间,在国家与族群 之间,在实业与教育之间,在筑堤修路 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在文化遗产与对 外交流之间,在历史与当代之间,陈嘉 庚先生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一面鲜艳的 旗帜和一个鲜活的榜样,是华侨华人, 尤其是新马华人的骄傲。 几个世 纪前,因为贫 困 和生 活所 迫,成千上万的闽粤华侨远离故土下南 洋谋生。当下历史的车轮倒转,中国已 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 以及中国大规模的对外投资,已然汇集 亚洲和全世界。回顾历史,缅怀先人, 展望未来,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 互联互通的愿景下,亚洲与世界之间、 中国与东盟双边关系将更加前景光明。 华侨华人,一直以重视文化传统、吃苦 耐劳、勤劳节俭、与时俱进、善于经商、 操多种语言而闻名海内外,在一带一路 宏伟战略规划中,相信更是携得天独厚

之势,未来可大展宏图。

当下,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高达5 千亿美元,未来五年更是翻番,达1万亿 美元。马来西亚,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 要国家,作为海外华人重要集聚地,作 为中国在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和中国大 贸易伙伴国,更是大有作为。华侨华人, 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现代化和国际化 的重要动力和重要窗口。2016年10月 19日,中马合建马六甲港口的奠基仪式 已经举行;10月31日,首相纳吉将访问 中国七天,隆新高铁讨论将会在议事日 程中,便是最好的明证。在国际化大潮 中,华人教育前景将会更加美好。 嘉庚情怀不变的历史遗产,延绵的 当代意义,也正在于此。祝福华文教育, 祝福大马华人,祝福中马关系,祝福亚 洲复兴与世界和平。

谢谢大家。 (作者指:此文系2016 年10月22日陈嘉庚基金“百年海乡情 开 拓新思路”座谈会之演讲稿)w

·

作 者 是 北 京 大 学 历 史 系 教 授、博 士 生 导 师,兼 任 北 京 大 学 华 侨 华 人 研 究 中 心 主 任 。研 究 方 向 为 东 南 亚 近 现 代 史 、华 侨 华 人 史 。

·

“百年海乡情 开拓新思路”座 谈会上,拿督翁清玉(中)颁赠纪 念品给吴小安教授(左)与安焕 然副教授(右)。

8


专题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与中国国旗合成图,原图取自网路

一带一路及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 / 饶兆斌

中国推行“一带一路”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经济命运的结合, 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形成命运共同体。从战略研究的角度来 看,中国是以经济作为连接点,以经济化解政治和安全上的分歧,使 日后就算出现纷扰或冲突,也不会影响共同繁荣。 自中国国家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界海上丝绸之路” (合称“一带一路”)倡议后, “一带一路” 已经是中国国内外的一个不断受到关注的热点和话题。本文主 要探讨的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缘由, “一带一路”在东南亚 各国的发展现况,以及潜在的影响。

“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

首先,中国推行“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是近几年中国面对 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变化的挑战。从地缘 政治的角度而言,大概在2010年开始,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提出美 国重返太平洋的战略,中国在东海与南海地区随之遭遇到不少 问题。中国在2010年在东海问题上与日本和韩国发生诸多冲突。 南海问题紧接而来,特别是和越南与菲律宾发生了许多事端。虽 说中国本身推行的强势外交也需要负上责任,但美国推行的重

9


专题

返太平洋战略确实让中国的外交战略面 对了许多挑战。 面对美国的挑战 和威 胁,中国北 京大学的王缉思教授在2012年就曾提 出中国“西进”的战略思路。西进,也是 面向中亚方面。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 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乃至导致朝代的兴 衰,也发生在中亚。满清的时候,中国 的影响力也渗透入中亚。西进战略就是 把中国的地缘政治不再定位为纯粹的 东亚大国,把中国也定位为一个中亚大 国。这种做法避开与美国的正面冲突, 选择到西面开辟另一片天地。

在地缘经济方面,在特朗普上台之 前,美国推动的跨太平洋贸易协定,是 “重返太平洋”战略的经济手段,是想 把中国排除出由美日主导的贸易体系。 奥巴马就曾经明言,世界贸易体系的规 矩不可以由中国来制定,必须由美国 来制定。跨太平贸易协定是所谓“高标 准”的贸易协定,其实不大符合包括中 国在内的大多发展中国家。要是这个协 定真的落实,中国会在东部面对一个巨 大的将其排出在外的贸易体系。 “一带 一路”使得中国和中亚、东南亚、南亚、 西亚、东非、欧洲的关系更紧密,从某 种程度而言,是对跨太平洋协定的“未雨 绸缪”。

第三,近几年中国面对产能过剩的 经济问题,去产能化成为中国亟需解决 的问题。同时,中国国内东西部发展极 不平衡,中国政府多年实行的“西部大 开发”战略,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成就,但 并没有扭转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同时,中国也正在致力于经济模式的转 型。粗 放式投资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 持续,但经济转型也会使得国内经济放 缓,不少企业因而需要“走出去”。 “一带一路”的战 略思考便 是在 应对上面三大挑战。当然,中国官方论

述主要提及“一带一路”是个“共建、 共商、共享”的互惠互利的倡议,和中 国的国家战略没有太 大直接关系。这 里我并不否认这一点,只是认为“一带 一路”作为经济合作的倡议和“一带一 路”作为中国国家的战略,并不一定相 互矛盾。我相信若“一带一路”实施成 功的话,中国将成为一个能与美国平起 平坐的大国。

中国参与东南亚十国的发展

中国在马来西亚投 资了“双国双 园” (关丹的马中产业园)和马六甲的皇 京港,还有近期受到关注的东马铁路和 新马高铁工程等等。去年中国国务院出 版了一本“一带一路”经济年鉴中,里面 有个“五通指数” (五通指政策沟通、设 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 通)。马来西亚是65个沿线国家中,继 俄罗斯之后,五通指数排名第二高的国 家。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以“五通” 为合作重点,即政策沟通、设施沟通、 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东南 亚十国的五通指数在这65个国家排名 非常高,除了马来西亚排名第二,新加 坡排名第三,泰国和印尼分别排在第四 和第五。 在 东 南 亚 国 家中,马 来 西 亚、新 加坡、泰国及印尼被列为中国“一带一 路”畅通型国家,越南(第14名)、柬埔 寨(第16名)及寮国(第23名)则处于 良好级别,缅甸(第25名)、文莱(第31 名)和菲律宾(第32名)则是有潜质的 国家。 在东南亚各国中,马来西亚算是走 得比较前面的国家,和中国合作的项目 也比较多。相较之下,其他各国有的不 是因为太穷太弱以至于无法配合,就是 存有各种对中国的疑虑,而没有展开较 广泛的合作。

10


专题

我 认 为中国 推 行“一 带 一 路”的 最终目的是,通过经济命运的结合,与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形成命运共同 体。从战略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以 经济作为连接点,以经济化解政治和安 全上的分歧,使日后就算出现纷扰或冲 突,也不会影响共同繁荣。虽然如此, 南海问题依然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 “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当中的负面因 素之一。中国和东南亚的各争议国,包 括马来西亚,是否能够就南海问题达成 共识,将会影响东南亚国家参与“一带 一路”和与中国互动的信心。 虽然东南亚国家在“五通指数”排 名很高,但是不少国家的智库人士和战 略界的学者对“一带一路”的负面影响 也表示担忧。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行 前,东盟在2010年已推出“东盟互联互 通总体规划”,提出在东盟内的基础建 设和互联互通的概念。若“一带一路” 战略与之无法结合,将会不对接的情况 出现。

国,这将会破坏了东盟在东南亚区域的 主导角色。同时,中国也必须保证其投 资的基础建设的项目具有透明性和持 续性。有些地缘战略学者则是担忧基础 建设是否有其他目的(比如说,马六甲 的皇京港,只是港口建设呢,还是具有 军事港的作用),这些都是中国应该要 给予清晰的答复。

总体而言, “一带一路”对东南亚 国家来说,对马来西亚来说,是重要的 机遇和挑战。产、官、学三界都应该对此 多加重视,加强了解和研究。w

东盟国家一直有一个概念,东盟在 东南亚区域要有主导权。马来西亚外交 部的网站就写到东盟中心性的重要性。 若“一带一路”的推行让大陆型东南亚 国家(如寮国,柬埔寨等)更加倾向中 图取自网络

11

作者是东北大学美国公共与国际事 务博士。现为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 所副所长。


专题

郑和下西洋,原图取自网络

深入世界的「他者」认知

—— 海上丝路与跨文化

/ 安焕然

古代中国纵有天朝上国的优越性神话的自我想象,但就中国 海洋发展史而言,从中国古外销陶瓷的烧造和营销,郑和跨文化 的出身背景,以及明朝人也学马来话等等事例,不论是民间海贸 交易,还是官方朝廷之维系宗藩关系,都或多或少对“他者”有所 认知,有主动了解“他者”的心,也有一定程度“和而不同”的跨 文化管理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贺照田在其文章《当中 国深入世界……》中认为,中国人缺乏把他者视为“他者”的认 知。贺照田指说,中国想要对亚洲国家切实把握住理解对方的 能力,首先就必须同理心地了解“他者”跟中国的不同。在中国 周围的多数国家多有被殖民的经历,它们的文化传统与价值体 系也多被宗教影响。 贺照田认为这种不把他者视为“他者”,跨文化认知不足的 心理背景,一部份要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格局上。他指 说,中国人深入世界不愉快感的背后,还和中国人长期形成的文 化心理有关,跟“推己及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2


专题

这些在中国长久受到尊崇的理解作文 化背景有关。

对此,我想回应的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认知格局并不一定是贺照田的那 种说法。事实上,相类于跨文化认知的 经验,在古代中国海洋发展史上早已有 其灵光显现。基于此,我尝试从古代海 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外销陶瓷,郑和的 出身以及明朝朝贡体制圈对“他者”的 认知和学习等层面,谈其跨文化经验对 当代“一带一路”新海上丝路的历史启 示。

中国古外销陶瓷是海上丝路商品 之大宗,自晚唐、宋元至明清,一千多年 来,享誉全球的中国瓷器,以质高物美 之姿,大量销往世界各地。这种产品的 款式专为外销用途,所以这种专供外销 的陶瓷,谓之“中国外销陶瓷”。这是中 国长程贸易中,除传统丝织品之外,另 一个重要且量多的输出品,是享誉世界 的“中国制造”。尤其是在海上丝路,中 国陶瓷更见其魅力。瓷器与丝绸不同, 它笨重易碎,不适于陆路骆驼承载,而 较适宜于承载量大的船运。因而中国古 外销陶瓷主要取道于海路。中国古外销 陶瓷的烧制主要是契合东南亚特殊的 习俗所需,在东马的原住民的家中可以 看到这种外销陶瓷。

郑和下西洋的跨文化特性

明朝是中国海洋发展史的重要时 期。明代有郑和下西洋。明成祖之所以 选择了郑和来负责下西洋之重任,我认 为有以下三点:第一,郑和是他身边的 心腹亲信;第二,在于其伊斯兰的出身 背景,是认知到中国朝贡体制圈的建置 与扩大,要与世界友好,就必需熟悉于 不同的文化、宗教,尤其是要了解伊斯 兰文化,并应该与伊斯兰世界结盟的重 要性。第三,当年郑和下西洋之所以选

中国古代外销陶瓷的军持,销往东南亚和阿拉伯 等地。

择在满剌加(马六甲王朝)设立官厂,将 满剌加视为“外府”,除了满剌加对明朝 中国的“事大诚意”,以及中国有意介入 干预东南亚海域事务的势均格局之外, 满剌加王朝的伊斯兰因素,恐怕也是郑 和下西洋寻找诚信中继地联盟的重要 考量。 那与其傲慢地把满剌加视为郑和 下西洋海权战略上的“海外基地”,不 如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看出郑和下西 洋与满剌加同时具有的伊斯兰共性。相 应于今天的时局,李浩然、袁晓航《从 世界工厂到世界工程师:新角色下中国 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指说,马来西 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债券市场, 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伊斯兰世界的开 展和延伸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 说,马来西亚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一 带一路”的重要支撑,更是通往伊斯兰 世界的枢纽。我认为我们不应该缺乏对 于跨文化的了解,因为这样将会错失很 多的契机。

13


专题

中国跨文化思路需升级

郑和下西洋时,他并不排斥其他文 化。在当时的锡兰(今斯里兰卡)的郑 和“三语文碑”中有中文、泰米尔文和 波 斯文三种语文的描述,他们希望 通 过各自的神明来祈求远洋航行平安顺 利。这种和而不同的气魄早在六百年 前就已经实现,所以我们在讨论“一带 一路”是不是更应该学会这种跨文化的 启示呢?当今全世界第一本马来语词典 是由明朝人编纂的。明朝嘉靖二十八年 (1549),由通事(翻译官)杨林校正的 《满剌加国译语》,总共收载了482个古 代马来语词汇及其读音,但整本词典却 全是用中文书写的。

题。对于“他者”的认知,跨文化经验的 倡导,还是需要的,否者那份深入世界 的“不愉快感”会愈来愈多。事实上,古 代中国纵有天朝上国的优越性神话的自 我想象,但就中国海洋发展史而言,从 中国古外销陶瓷的烧造和营销,郑和跨 文化的出身背景,以及明朝人也学马来 话等等事例,不论是民间海贸交易,还 是官方朝廷之维系宗藩关系,都或多或 少对“他者”有所认知,有主动了解“他 者”的心,也有一定程度“和而不同”的 跨文化管理经验。

基于此,我认为中国的“思路”需 要 升 级,这 恐 怕 还 是 一 个“ 态 度 ”问

14

作者是台湾成功大学历史语 言 研 究 所 硕 士 ,厦 门 大 学 历 史 系 博 士 。现 为 南 方 大 学 学 院 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处所长。


专题

图取自flickr网站

一带一路与

陈嘉庚的梦想 / 林德顺

2013年,中国政府先后提出一带与一路倡议,是一个有别于以 往的跨国地缘政经合作概念。倡议的构架雄宏,铺张开来,合作对 象涵纳几个大洲,实属大手笔之作。若仔细比对此倡议的版图,当 可发现其范围已超越了以往帝王者欲以刀枪铁腕征服的想象。 一带一路以和平、经贸、合作、双赢等概念为核心,输出自 身的产能和资金,依造各国自身订制的发展计划,投资建造开 放和沟通四方的港口、铁路、码头、公路、通讯及其他城市化基 建。理想若是成功,这将是一个史上最多元概念、资源、文化与 人种的合作发展蓝图。虽说支援方还带有清理过剩资源的私议 程,但己所不欲非人所不欲,中方所提供的产能,只要是对沿线 国的发展有所助益,最终有赢得尊重和企业盈利回收的可能。

一带一路与“中国梦”之体现

从另一个角度看,一带一路其实也可看作是习近平“中国 梦”的体现。现代中国史上,历届政府都免不了要回答后鸦片战 争中国如何进行现代化的试卷。作为历史上曾经的大国,中国 对现代化的追求相对他国比较在意。如今中国综合国力已是现 代史上最强,对外展现强国之道,本是题中之意,唯以推动和平 与援助性质的倡议,让人耳目一新。

15


专题

自2013年推出到现在,倡议在6 4 个沿线国家当中各自立项,施行的速度 各有不同,效果亦好坏参半。去年十月 中国政府公布的大数据显示,一带一路 的64个沿线国中有两个跟中国是“深度 合作型”、13个“快速推进型” (马来西 亚名列其中,但在五名以后)、17个“逐 步拓展型”和余下的一半是“有待加强 型”。这是推动一带一路三年以后的第 一份成绩报告,撇开标准由中国政府自 定的考虑不谈,成绩算是不差。倡议由 中国政府主力推动,自2000年开始“走 出去”投资海外的中企参与响应,其实 最后还是需要沿线国政府和民众响应, 一般上历来与中国友好的国家配合度 比较高,换句话说,软实力也在这里起

着一定的作用。

中国大陆以 外,对中国亲切友 好 的社群不少,唯海外华人肯定是其中一 个。以马来西亚为例,大马华社多年来 与大中华圈的关系亲密。从早期南来的 中国人到华侨再到海外华人,大马华社 对华的亲近感虽然是今不如昔,但文化 同源的纽带尚在。因此不意外当一带一 路倡议被带进大马时,华社的响应与支 持非常热烈,尤其是商界。多个华商组 织主动与中国驻马大使馆配合,协助马 中两国沟通与合作,迄今已经落实多个 旗舰基建项目,未来还有更多元项目持 续增加。中国政府对海外华人的关系建 立与网络维系,显然是不遗余力。

图取自网络

中国富强的梦想在于教育

被毛泽东形容为“华侨旗帜、民族 光辉”的陈嘉庚先生,正是上文叙论的 最佳注释。杨进发教授总结嘉庚先生 一生与世界大气候的关联时尝言,在嘉 庚先生有生之年曾经历中国三改朝代, 终结一个千年君主专制,亦目睹日不落 帝国的英国国势旁落,就是无法看到今

天中国走向繁华盛世。在上个世纪的大 时代里,平庸过活的人熙熙攘攘浑过时 日,但也有嘉庚先生这样的人物受世界 大潮启发。因此在他身处的社会和家 国,纵然以一介平民之身,在历史潮流 里留下大我的形象。嘉庚先生早期见证 了大批中国人迁移海外,他们到各国各

16


专题

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南洋的港口、 美国的铁路、巴拿马的运河、法国的造 船厂等等,凡是当时连接全球的交通枢 纽,中国人作为基层工程的建设者,几 乎无役不与。这些建设与现在的一带一 路似乎异曲同工,都是通过基建连接世 界,让物流资金信息畅游全球,只不过 推动主导在西方列强。活在这个大时代 里的陈嘉庚,最大的梦想就是想看到中 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因此当他 见证全球化对中国的正面作用后,就奋 往直前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当中包括 支持能带领国家现代化的领袖。

陈嘉庚之 所以出众,在于 他得利 市场以 后,却不似一 般 华商把资金持 续挹注营商,反之大部分捐出建设公共 教育。他的商业基地在南洋,但心在中 国。有人曾经统计,他一生捐出大约一 千万元建设学校。他的行为,放在发达 先进国里,不外是商人贡献公益之余 顺便扣税的双赢之举。不过在当年的中 国,在国家财政捉襟见肘的时候,陈嘉 庚取利办学则是无利可图,堪称倒贴。 对中国的现代教育发展则是雪中送炭, 甚至是五饼二鱼。学校一所一所地接着 捐建,小学、中学、技术学校到大学,从

新加坡到集美、厦门,他通过办教育赞 助中国,通过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培育 的学生更是为社会国家贡献。他把这千 万元投资在国家现代化人才培训,放眼 的回酬是未来产生更多能进行现代化 建设的新生代。奈何,陈嘉庚先生晚年 目睹中国往意识形态斗争的方向发展, 最后他在国家迷途的当儿郁郁而终。

如今时代再度改变,中国崛起让中 国国民对未来感到乐观,也让居住在海 外对中国有感情者关注其发展动向。爱 国者最终在自身认同的祖国落叶归根, 现今的海外华人则如陈嘉庚先生热爱 中国那般效忠本国,同时他们也对中国 保持善意。所谓得道多助,中国推动对 外的发展战略,挟雄厚国力欲与国际合 作谋求改善形象,欢迎者众,疑虑者也 不会少。海外华人是一股稳定的支持力 量,只要中国是正面崛起,他们都会乐 见其成,并乐于配合。w

17

作者是马来亚大学东亚系硕士,北 京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现为马来亚 大学中国研究所高级讲师。


人文

漳州折子戏,图取自“星洲网”

年度闽南文化盛事

世界闽南文化节花城举行 结合了南传的中原文化,同时兼具“海洋文化”和“侨乡 文化”双重特质的闽南文化,随着闽南人飘洋过海、在东南 亚乃至世界各地开拓发展并落地生根,早已不再局限于两岸 海峡,而是形成了跨越国界的闽南文化圈。 自2012年始在台湾首次举办的“世界闽南文化节”,齐聚了 来自海内外的闽南学者、文化团体及侨社一同参与其盛,不仅透 过一系列活动带领来宾与民众一同感受当地的闽南文化,更借由 多场学术研讨会,让跨领域、跨区域的学者们汇聚一堂,深入探 讨世界各地的闽南文化与相关学术课题。

适逢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让海丝文化与 相关研究成为近来学界和文化界的热门话题;而作为海上丝绸 之路一个重要节点的马六甲,除了是郑和下西洋时的驻节地、闽 南人下南洋后的中转地,更是东西多元文化交融之处,呼应“一 带一路”促进经贸与文化交流的想象和愿景。此外,闽南人早在 六百多年前就已来到马六甲,至今当地建筑与民间习俗上仍保留 不少闽南元素;因此,2016年,来到第五届的“世界闽南文化节” 继台湾、泉州、澳门、金门后选择马六甲作为第五个举办地,并 以“海丝文化”为主题,让这场海内外闽南人的文化盛事跨出海 18


人文

1 3

2 4

1+2+3. 来自泉州的表演艺术工作者、书法家及工艺大师,于文化周上为民众 带来精彩的艺术作品。4. 广东省福建商会创会会长拿督李贤义(左三)为2016 (马六甲)世界闽南文化节主持鸣锣仪式。一同出席者包括左起郑和·朵云轩 (马六甲)艺术馆馆长黄文庆、甲福建会馆主席拿督威拉颜文龙;右起文化节 筹委会常务副主席颜泳和、福建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副会长陈耕、文化节筹 委会大会主席拿督威拉颜天禄及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总会长丹斯里邱 财加。

峡两岸,也让世界各地的闽南人认识马 六甲的闽南文化。

有别于过去活动仅为期三天,马 六甲所举办的2016世界闽南文化节从7 月开始启动,先后与金门、漳州和泉州 文化代表团进行交流,并举办漳州文化 周和泉州文化周,为民众带来折子戏、 木偶戏、剪纸、木雕等两地传统戏曲和 工艺表演,并展示书法、剪纸、陶瓷、雕 刻等各类传统艺术品;而10月26日至28 日展开的大型开幕与闭幕活动,更包含 海丝文化与闽南文化论坛、海内外闽南 侨领座谈会、 “马六甲与闽南文化”图

片展、马六甲世遗城区踩街等一系列活 动,吸引逾三百位国内外嘉宾参与。

陈嘉庚作为出生于福建厦门的海 外知名侨领,其勇于开拓进取、不忘回 馈祖国的精神,正体现了闽南文化中的 海洋性与侨乡文化特质。本期《嘉庚会 讯》也特别收录2016年10月27日于马六 甲惠胜酒店(Hatten Hotel Malacca) 举行的“海丝文化与闽南文化论坛”部 分学者的发言摘要,冀透过学者对闽南 文化的解读及结合当下时空的诠释,提 供读者更为广泛的思索空间。w

19


人文

图取自网络

海丝文化与闽南文化论坛 各国闽南学者齐聚马六甲

重启海上丝绸之路有三重意义:一是重启古代文明,二则重 塑中国的形象,三则重建海洋精神,让中国文化从黄土地文明走 向海洋文明,这是世界的大趋势,却也是闽粤两地人民长久以来 所建立的文化精神。海上丝绸之路一言以蔽之,即是一个崛起的 大国通过平等贸易、友谊参与和资源共享,来与周边国家和平相 处的概念与代名词。

以古鉴今:应多元开放

继当天早上九时举行的盛大文化节开幕仪式后,紧接着进 行的论坛共分为三场,由来自海峡两岸及新马的二十位学者及 来宾轮流发言。每场论坛约两小时,分别由马来西亚吉隆坡暨 雪兰莪中华大会堂执行长陈亚才、台湾成功大学教授陈益源及 福建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副会长陈耕主持。来自世界各地的二 十多位学者共提交论文三十篇,并收录于《海丝文化与闽南文化 论坛:论文演讲集》。 英迪国际大学董事会主席陈友信首先发表题为《一带一路 倡议的文化考量》的演讲,他从文化角度出发,认为古代的陆海 双丝路不只是贸易互惠的管道,更是人才流动、文化互鉴,是全 球人类的伟大创举;宗教在丝绸之路上双向传播、物资互通,

20


人文

而彼此影响,让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的高 度。中国也曾公开阐明一带一路以民心 相通为愿景,而当此世界战事纷乱、政 治暗流汹涌之际,若要借由一带一路来 发挥对全球格局及对全人类的影响力, 就 必须 重新审思“ 非 我 族 类,其 心 必 异”的传统思想,开展新文化思维、重 视包容性并吸纳普世价值,推动文化中 国的再造,才能达到互惠互利,再现丝 绸之路。

南京大学教授范从来在题为《马 六甲文化的多元性:建设海上丝绸之路 的精神支柱》的演讲中也表示,开放性 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显著特征,它 并非一个自由贸易区协定,而是对所有 沿途国家和地区都开放。其原因在于各 国、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大, 若坚持某种标准则会影响共同发展的 愿望和机会,且成效不佳;加上亚洲国 家资源和产业各有优势和特点,较适合 以先实现贸易投资一体化、再来签署贸 易协定的市场驱动模式来达成区域经 济一体化。

适应亚洲发展需求

此外,亚洲国家在宗教与文化上也 存在多样性,唯有坚持开放性才能展现 包容,因此海上丝绸之路最优先的目标 应是适应亚洲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让更 多国家通过合作实现多赢。以马六甲来 说,其多元融合的特性正符合21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的开放性定位。 泉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则透过 论述闽南文化及“泉州学”的内涵与特 性,以及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 点城市的深厚历史 底蕴,来展望泉州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可扮演的 角色。他认为闽南文化具有多样性、开 放性、包容性及创造性四大特质,而作 为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泉州也是海

港城市,其文化内涵中不只有着海洋文 化的开放与包容,也融合闽粤、中原及 外来文化,而形成多元文化体系。 早在唐朝时期泉州已可见“夷夏杂 处”、 “市井十洲人”的繁荣景象;到宋 元时期更发展为对外航运进入鼎盛时 期的国际大港。20世纪以来随着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展开对海上丝绸之路的 研究与考察,泉州已成为海丝文化研究 的重要城市之一;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 后,如今泉州则正积极谋划打造成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以充分利用 传统优势资源,成为连接亚非欧的重要 桥梁枢纽。

闽南文化在海外的传承

此外,部分讲者则聚焦于闽南文化 随着华人与华侨的移动而在海外开枝散 叶的过程及其现况,从中观察闽南文化 的传承,并展望其对“一带一路”发展 战略可能产生的影响。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胡沧泽以《当代 视野下的菲律宾闽南文化》为题,论及 闽南人早在唐宋时期已有乘船到达菲 律宾,明代时更有不少人前往贸易或定 居,随后历经西班牙、美国和日本殖民 统治直到菲律宾独立,在菲华裔在与当 地人长期交往、融合之际,仍保有传统 闽南文化并将之传播开来。

例 如 菲 律 宾 主 要语言他 加 禄 语 (Wikang Tagalog)中就有很多来自闽 南方言;而属于佛教、道教等闽南传统 信仰的宗教场所,以及由宗亲会设计的 宗祠,在菲律宾也不少见。然而随着国 家政策推行“菲律宾化”,如今不少菲 律宾闽南人后裔已不懂得说闽南话,思 想也已全盘“菲化”。因此,如何在保存 闽南文化的前提下融入当地文化,是当 下菲律宾闽南籍华人努力的方向。

21


人文

中国传统节庆的本土化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曾玲则以新加 坡春节为例,在其题为《中华文化在东 南亚的传承:当代的新加坡春节》的演 讲中谈国家如何透过认可与传播传统节 日,来凝聚族群意识与文化认同。她认 为闽南文化由地域性演变为以文化为疆 界的世界性文化,是经过许多在地化的 变迁、以及透过现代化来与当代时空结 合,才能往前发展。

以地处东南亚伊斯兰世界海洋之 中、东西文化交汇处的新加坡为例,这 是唯一一个华人占绝大多数的海外国 家,在如此特殊的疆域中发展,随着新 加坡政府近年来对文化多元化的加强, 让新加坡春节发展出了其本土特色与形 态。国家领袖出席春节庆典,将华族节 庆上升至国家多元种族的层次,不仅强 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记忆与血脉的联 系、促进社群认同,也向非华族传播中 华文化、促进种族和谐。这同时也显示 出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士绅精神凝聚族群意识

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 中心荣誉研究员凌友诗博士同样以菲

律宾华裔为例,由当地闽南籍华人出钱 出力成立自愿消防队和义诊队、捐建农 村校舍等义举,来谈“闽南文化士绅精 神与‘一带一路’的开展”。

她认为闽南文化固然有着奋发、冒 险的海洋精神,核心仍是儒释道敬天法 祖的中原文化,而且对之珍惜、发扬更 甚其他省份。中原文化注重历史,要求个 人对祖先及后人负责,透过对联、楹联 或匾额上的格言、家训等,无时无刻、 无处不在地教化自己与后人;认为人最 重要的是根、源和先祖、后裔,人生是 有上下左右位序的完整人生、而非单独 的个体。因此人要为善积福,也从而有 了成立义消队这样的义举。 从中,也可看出以中原文化为核心 的闽南文化对纪纲的重视,加上由天、 地、人序位观衍生的五伦八德,成了闽 南人在侨居地凝聚族群意识的依据。因 此,作为乡族和社会精英的士绅,其士 绅精神就如费孝通所考证,即为儒家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己达人的精神。 这样的士绅精神延伸到侨居地,即成为 协助当地政府解决问题的重要助力。 由此 思考,一带一路上 所 经 过的 国家大都为发展中国家,无论在文化或 图取自网络

22


人文

宗教上都需要尊重;因此中国传统文化 里主张多元性、互惠互利、礼仪待人的 观念,以及毛泽东所主张的平等待人精 神,都对一带一路具有莫大启示,而其 中,闽南人的士绅精神更具有开拓及支 撑的意义。

另外,日本京都文教大学教授潘宏 立从历史上福建人与日本进行的商业与 文化交流说起,谈及当下旅日福建华侨 华人社会及其文化传承;金门采风文化 协会创会会长黄振良透过在巴生、马六 甲、柔佛等地对金门人聚居的乡镇上的 寺庙建筑进行考察,而比较分析当地闽 南移民社会中原乡民间信仰的传承情 形;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石奕龙则从 源于泉州和厦门、最具闽南人特色的宗 教文化现象“王船祭”出发,观察其在 马来西亚和印尼闽南人聚居地保留与实 践的情形。

重启海丝路的三重意义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研究中心郑名烈 在回应时表示,曾玲的演讲透过新加坡 的春节活动展现文化通过政府的力量 开展新的变化,政策的调整可让文化往 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其内涵包括由国 家逐层到社群、家庭和个人的影响,呼 应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核心文化,也展现政府在文化上的职

能与作用。

对于范从来的演讲,他则认为虽是 从经济学上的角度来谈让市场推动区域 经济一体化,却也可看出不管在经济或 文化上,相互包容是实现互惠共赢的方 式。

对于潘宏立的 演讲,郑 名烈 则认 为虽然日本不在一带一路范围内,但长 久以来,旅日闽南人早已透过与日本民 间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而让亚当·斯密 (Adam Smith)所谓的“看不见的手” 来促进一带一路的前进。 新加坡宗乡总会学术部主任柯木林 在总结回应时则表示,目前来看,以海 丝文化为主题的讨论大都从中国的立场 与视角出发,他期望日后有更多结合中 国与海外学者的观点的讨论与研究。另 外,他认为重启海上丝绸之路有三重意 义:一是重启古代文明,二则重塑中国 的形象,三则重建海洋精神,让中国文 化从黄土地文明走向海洋文明,这是世 界的大趋势,却也是闽粤两地人民长久 以来所建立的文化精神。 最后,柯木林认为海上丝绸之路一 言以蔽之,即是一个崛起的大国通过平 等贸易、友谊参与和资源共享,来与周 边国家和平相处的概念与代名词。w

23


人文

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 」 / 林少川

早在唐末五代,泉州由于环城遍 植 刺桐花,因此别称“ 刺 桐城”。在“ 海上丝绸之路”时代,它曾以波斯、阿拉伯文音译 为“ZAITUN” (刺桐)而驰名世界。720多年前,马可·波罗来到 泉州,他在《游记》中说: “刺桐是世界是最大的港口,胡椒进口量 乃百倍于亚历山大港。”中古时代风云已离我们远去,然而“海上 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字,却一直萦绕在人们追寻那 逝去的梦中,它就是众多东、西方旅行家笔下的“ZAITUN” (刺 桐)——泉州,它是东方第一大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一、海丝起点 风云际会

泉州是一座有着悠久海洋文明历史的城市, 海洋文化是 泉州区别于其他城市文化的鲜明特征;泉州是有着850万人口 的“本土泉州”, 而又拥有超过本土人口的泉籍侨亲,构成“海 外泉州”;泉州与台湾一衣带水、五缘相通,900万泉籍台胞构 成了“对岸泉州”;泉州还建起200余个异地商会,人数达200多 万的异地泉商,构成了“异地泉州”。追溯历史,泉州最大的特 点,是以古代海外交通贸易的繁盛而著称。尤其是10到14世纪 的宋元时期,刺桐港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海港之一,是泉商跨 国贸易的起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二、良港众多 条件优越

泉州因其港湾交错,水道深邃,历史上便以“三湾十二港” 的优势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公元10世纪,泉州港因栽种在港口 周边迎接远方航海者的火红的刺桐花而得名刺桐港(Citong), 阿拉伯航海者则昵称之为Zayton。泉州有泉州湾、深沪湾、围 头湾所构成的古刺桐港(泉州港),有长达541公里的海岸线, 有后渚港、法石港、安海港、围头港等十二港。 刺桐港在宋元时期(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曾与海上丝绸 之路沿线100多个港口有商贸联系,如印度的马德拉斯,伊朗西

24


人文

拉夫港,阿曼的马斯喀特,还有远及非 洲坦桑尼亚东北部的桑给巴尔岛。与此 同时,泉州还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造 船和航海技术的中心之一。

三、南朝五代 海交初兴

早在春秋时期(约公元前8世纪), 泉州就开启了造船航海的历史,当时泉 州土著居民闽越族便已擅长造舟航海。 此后,滨海而居的泉州人以舟为马,以 海为田,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毅力,在广 阔的海域不断延伸自己的足迹。唐代中 期,战乱使陆上丝绸之路逐渐式微,而 在中国的东南沿海,海上交通兴起,一 条以泉州为重要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 逐渐形成。 泉州海外交通发达,从南朝(6世 纪)开始。南朝天嘉二年(561年),天竺 (印度)高僧拘那罗陀来到泉州,住在 九日山建造寺(今延福寺)翻译《金刚

经》,这是泉州最早的海交史料记载, 至今“翻经石”仍在。

唐代,泉州和广州、交州、扬州并 称为我国四大对外贸易港口,唐王朝特 在泉州设置“参军事”,管理海外交通贸 易。当时,泉州出现“市井十洲人”的繁 荣开放景象。五代时,闽王王审知很重 视海外贸易, “招来海中蛮夷商贾”,用 铜铁陶瓷换番商的金贝、珠宝和香料。 王审知的侄儿王延彬任泉州刺史,积极 开展海外贸易,被称为“招宝侍郎”。后 来,继任的留从效和陈洪进,也都沿续 而采取与海外贸易的政策。

四、宋元时期 海交繁荣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分裂割据 的混乱 局势,泉州的社会 经济 得以 进 一步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 品,泉州的海外交通贸易更加繁荣,地 位更为重要。在宋代近300年时间内,

丝绸之路

一提起“丝绸之路”,人们自然而然会联想到沙漠、草原、马帮、驼 铃,还有丝绸、瓷器、茶叶、香料。这是由中国汉朝张骞出使西域以来,相 继开辟的一条由长安经河西走廊、葱岭向西,最终到达中亚、西亚直至 欧洲的国际贸易通道。由于这条沟通亚、欧、非三洲的国际贸易路线的商 品,以中国丝绸最为著称,所以被公认为“丝绸之路”。

最早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是19世纪曾经7次到中国旅行的德国 地理学家李希托芬(1833—1925),他在《中国》一书中,首次将公元前2 世纪以来中国经西域横穿欧亚大陆长达7000多公里的通道称为“丝绸之 路”,并得到各界的赞同,沿用至今。

其实“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一条路线:凡是经由内陆沙漠草原地带 的,称之为“陆上丝绸之路”;而经由海洋的航线,则称之为“海上丝绸之 路”。无论是陆上或是海上丝绸之路,进出的并不仅仅是中国的丝绸、陶 瓷、茶叶,还有阿拉伯的珠宝和香料等等;正是由于双向贸易的伙伴关系, 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 “丝绸之路”研究,走出书斋,走出历史, 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25


人文

泉州港有三次飞跃:北宋中期,赶上并 超过明州(宁波),仅次于广州;南宋初 年赶上广州,与广州并驾齐驱;到了南 宋末年,泉州超过广州,成为全国最大 的贸易港。 宋朝,泉州的造船业和航海业就占 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当时同外国交易, 自泉州港乘船便可出洋。古书上记载某 国与中国的航线距离,也都是采用以泉 州港为起点来计算的。

说到海上丝绸之 路,不能离开 船 的话题。泉州湾出土的宋代古船和广 东“南海一号”沉船是当年泉州海上丝 路繁荣和兴旺的重要实证。其中,1974 年泉州后渚港出土宋代(公元13世纪) 古船,轰动世界。据分析,当时这艘商 船满载香料、药品和其他商品,从东南 亚回国后在港口沉没。这艘古沉船是目 前中国出土并展示的年代最久远、体积 最大的木质海船——残长24.2米,残宽 9.15米,船上遗存的尖底造型与龙骨结 构、水密隔舱结构和用于操纵尾舵升降 的绞车等,都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 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泉州出土宋代古

船,船内分为13个水密隔舱,可载重200 多吨,相当于唐代“陆上丝绸之路”一 支700多头骆驼驮运的总重量,由此可 见“海上丝绸之路”运输比“陆上丝绸 之路”的优越性。 据考证宋代泉州有三条海外航线: (1)东北线:由泉州-明州(宁波)-高丽 (朝鲜)-日本; (2)东南线:由泉州-澎湖-麻逸(菲律 宾民多洛岛)-渤泥; (3)西南线:由泉州-西沙-占城(今越 南中部),其中分一路至渤泥,另一路由 占城抵三佛齐(苏门答腊),越过马六甲 海峡,经锡兰(斯里兰卡)、印度故临、波 斯湾,沿阿拉伯海西行至亚丁湾和东非 的弼琶罗(索马里)、层拔(桑给巴尔)。 宋元佑二年(1087年),泉州正式设 立市舶司。市舶司的职责是“掌蕃货、 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徕远人,通远 货”,也就是俗称的“古代海关”。史料 记载,泉州市舶司的税收增长快速,在 绍兴年间,30年中增加了5倍,宋高宗曾 高兴地说: “市舶之利,颇助国用。”据 考证,绍兴年间,泉州市舶司的年收入

南海一号博物馆,原图取自网络

26


人文

近百万缗之多,约占南宋王朝全部财政 收入的五十分之一。

到了元代,泉州港进入极盛时期, 成为与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最大的贸 易港口。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委任弃 宋投元的阿拉伯人蒲寿庚,招徕番商互 市, “各从所欲”。蒲氏后裔还任福建行 省左丞,受命招谕南海诸国蕃商。此后, 元朝多次重大的招谕活动,都从泉州港 启航,且由泉州当局负责,并有蒲氏参 与。据统计,在元代,泉州与98个国家 和地区进行经济贸易文化联系, “海上 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马可·波罗与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都盛赞泉州 港与亚历山大港并驾齐驱,称刺桐港为 “东方第一大港”。

五、明清衰落 史迹犹存

到了明清时期,泉州港由盛转衰, 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这是由于明朝朝廷 实行海禁, “寸板不准下海”,规定泉州 只允许通琉球,到了明成化八年(1472 年) ,市舶司由泉州迁往福州,则标志着 泉州从一个国际性大港下降为地方性 港口。

明代以后,泉州港逐渐衰落,主要 原因是元末的战乱,明初的禁海和清 初的迁界,以 及倭 寇 和西方殖民者的 东侵。明代以后,泉州港逐渐衰落,以 致后来渐不为人所知。值得一提的是, 在19世纪时,马可·波罗《游记》提到的 世界最大港口ZAITUN究竟在哪里?是 不是在泉州?曾引起一场国际性的一场 (ZAITUN刺桐)学术大论争。 20世纪20年代,张星烺、陈万里偕 德国学 者艾克前来 泉州考古。当他们 来到这 座已被 遗 忘的中古名城,那随 处可见的各种历史 遗 迹,简直令 他们 大 为惊讶和兴 奋不已 。张 星 烺在《 泉 州访古记》一书中将泉州保存下来的

大 量 文物 披 露于世,考 证 阐 微,才结 束了19世纪以来一直困惑国际史坛的 Z A IT UN(刺桐)地名问题。日本的权 威学者桑原骘藏在《蒲寿庚考》一书中 对这场国际大讨论进行了总结,其结论 是“ZAITUN为中国古时第一商港,而征 之汉籍,宋末及有元一代,沿海商港, 无一能及泉州。”

六、海丝“申遗” 泉州领航

1988年,联合国即将启动海上丝 绸之路考察活动,泉州最早得知消息, 即经多方努力,终于促成联合国将泉州 正式列入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察点。1991 年2月14日至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又先后六次来泉州考察并召开国际学 术研讨会,并确认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 的起点。

从2001年起,泉州正式提出用“海 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为题申报 “世界文化遗产”。泉州保存下来的宋 元时期就海交文物数 量之多、种类之 繁、内容之丰富、涵盖面之广泛,不仅居 中国沿海诸港之最,更充分体现了中世 纪“海丝”所带来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和 平对话、共处交融的历史过程。自宋代 以来,包括戏剧、音乐、方言、习俗等融 合“海上丝绸之路”时代众多外来文化 因素的动态文化遗存仍旧生生不息、传 承至今,启价值之高,为国际学术界所 珍视。2002年福建省“两会”期间,泉 州籍福建省政协委员林少川,在2月24 日最早领衔提案《举全省之力,打造福 建“海丝”名牌》,引起时任省长习近平 的关注与重视。从2002年起,泉州成功 举办7届“海丝”文化节。

泉州海丝“申遗”启动后,国内先 后有宁波、广州、扬州、蓬莱、北海、 張州、福州、南京等城市加入到“海丝 申遗”的行列中。在多个城市联合“申

27


人文

泉州开元寺,原图取自网络

遗”中,泉州始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加强协同协作。2016年6月7至9日,由 国家文物局主办,福建省文化厅、泉州 市人民 政 府承办的“海上丝绸之 路国 际学术研 讨会”在 泉 州举 行。国家 文 物局正式确定由泉州牵头,联合广州、 宁波、南京等城市,全力推进中国“海 丝”联合“申遗”,并作为中国2018年项 目组织申报。 千年古港,重振雄风。泉州加快建 设“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以“五 通”,即政 策沟通、设 施联通、贸易畅 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作为主线和 出发点,积极实践、大胆探索。为更好 地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建设,泉州提出了十大行动计划,即:一 是泉州港口复兴行动计划。二是双向投 资贸易行动计划。三是发挥侨力、携手 共赢行动计划。四是阿拉伯新走廊拓展 行动计划。五是绿色制造提升行动计 划。六是金融创新行动计划。七是自贸 区建设行动计划。八是现代海洋城市建

设行动计划。九是文化旅游合作行动计 划。十是人才培引进和人员往来行动计 划。这些策略的制定和推行标志着泉州 将充分利用已有的传统优势资源,积极 拓展与海内外泉州人的合作渠道,在构 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建设海洋强 国中发挥其引领作用。 昔日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泉州, 如今在习近平总书纪“一带一路”思想 指引下,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正在重 振海上丝绸之 路雄风,从泉州港再出 发,驶向海上新丝路。w

28

作 者 是 福 建 省 政 协 委 员 ,泉 州 市 泉 州 学 研 究 所 所 长, 《闽南 杂 志 》主 编 。兼 任 福 建 省 海 上 丝 绸 之 路 研 究 会 理 事 ,泉 州 历 史 研 究 会 副 秘 书 长 ,泉 州 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等职。


人文

助力「一带一路」提升影响 厦门卫视深耕东南亚 / 厦门卫视东南亚工作站

2016年8月,厦门卫视东南亚工作站在马来西亚设立,包括常 驻记者、主持人及摄像等相关人员共4至6人进驻。这在中国大陆副 省级及城市媒体中,是绝无仅有的一项创举。

厦门卫视东南亚工作站一设立,便以报道东南亚各国的人文、 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为主要方向,深入东南亚各国的相关议题进 行深度报道。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之下,厦门卫视东南 亚工作站不但对该倡议进行广泛报道,力争扩大其影响力及感染 力,而且还对沿线国家的华人华侨历史、社团活动及其特色文化进 行讲述与报道。

重视华人华侨的文化及活动

目前,厦门卫视东南亚工作站已迎来了第二批驻站记者,在报 道相关动态新闻的同时,第二批驻站记者在首批记者的基础上,侧 重从华人文化的角度对特定议题进行诠释与宣传。让观众在了解东 南亚日常社会新闻的之外,对于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不容忽视的

29


人文

1

1+2. 厦门卫视东南亚演播室录制“东南亚观察”。

2

海外华人群体其生活现状、文化特色及 社团活动进行深入解读与报道,在当地 引发不小的反响。

该批记者策 划并 推出“华人家乡 味”系列报道,深入大马的双溪比力、 巴生及吉隆坡等地,介绍当地富有福建 原乡风味的传统特色小吃。 “华人家乡 味”系列报道以小见大,从中折射出华 人先辈落地扎根海外后,依旧保留中国 原乡的风味。此举,一方面让中国大陆 的观众了解了海外华人历经磨难与艰辛 之后,依旧保留了原乡的特色;另一方 面,也让海外华侨透过厦门卫视这个平 台,显露对中国原乡难以割舍的情感。 与此同时,驻站记者还推出了“大 马华人聚落”特别报道,介绍马来西亚 华人落地大马之后以群居的方式形成特 色聚落的情况。在报道中,驻站记者深 入当地,用闽南话、普通话及英语与当 地民众进行沟通,透过文化历史、宗教 信仰、乡音、中华文化特色等等各个层 面,对华人聚落进行全方面报道,向外 界呈现一个个华人聚落的历史原貌及 现实的草根生活。并且,由于意识到宗 教信仰及宗族意识在华人社会中的影响 力不容小觑,驻站记者还精心选取了极 具代表性的宗祠进行介绍,比如吉隆坡

的陈氏书院以及槟城的龙山寺邱公司等 等。这些宗祠虽然名称未与“宗祠”直 接关联,但却是名副其实的家族宗祠, 由于特定的历史因素使然,而使其以另 外的形式呈现。这其中便可折射出一段 段华人生活变迁的历史,并与特定的历 史事件发生了联结。驻站记者用自己的 实地观察,以平实语言向观众讲述原汁 原味的华人故事。

深入了解东南亚中资企业

此外,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资 中企进驻东南亚也是值得一书的重要 环节。中资中企落地东南亚,一方面,为 当地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 验,促进了当地产品的更新换代及产业 不断升级。同时,盘活了当地的产业链, 为上下游企业,相关周边产业的发展注 入了新血液与活力,并为当地创造了大 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民众的家庭 收入。

另一方面,中资中企进驻东南亚也 有力地推进了“一带一路”的发展,使 得“一带一路”倡议在具体落实的环节 更为扎实且更具影响力。有鉴于此,厦 门卫视驻站记者跟随中国驻马来西亚 全权特令大使黄惠康深入各地中资企

30


人文

业,对典型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当 地产生的综合效益进行了深入报道,力 争让外界了解“一带一路”对东南亚社 会、经济等各个方面,正在发生的正面 效益。 驻站记者通过历史、宗教信仰、文 化特色及华人生活以及中资企业发展 等各个面向进行深入了解及报道,不管 是具象的企业效益还是深远的文化元 素,驻点记者通过自己的笔端及镜头, 以独特的视角来诠释“一带一路”沿线 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向,力争 借助深耕东南亚,来助力“一带一路” 影响力的提升。w

1

2

3

4

31

1. 厦门卫视东南亚工作站记者在槟 城“姓周桥”采访老华人。 2. 厦门卫视东南亚工作站记者拍摄 家乡味系列。 3. 厦门卫视东南亚工作站记者采访 中国驻马大使黄惠康。 4. 马来西亚华文报纸《中国报》报 道厦门卫视东南亚工作站记者采 访行程


人文

厦大马来西亚分校概念图,原图取自网络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再现嘉庚精神 / 陈万诚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位于吉隆坡45公里外的沙叻丁宜,全 校占地150英亩,总建筑面积为47万平方米。分校于2016年2月首 次开学,目前在校生共有2650人,学生主要来自马来西亚、中国及 周边东盟国家。分校师资来自中国厦门大学本部选派,同时在马来 西亚及全球招聘优秀教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校园建设工程 共分为三期,第一期的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一期建成后可容纳 5000名学生,目前一期已完工;第二期的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 二期建成后与一期共可容纳1万名学生。分校将秉承陈嘉庚先生崇 尚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带走一分钱,即办学 过程中若有结余,将全部用于分校的学术研究和学生奖学金。

“群贤下南洋”的设计理念

与厦门大学其他校区相同的是,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仍沿 用嘉庚式“一主四从”的建筑风格。 “一主四从”的建筑风格是以一 栋主楼为中心,其他四栋楼沿着主楼两侧对称一字排开。嘉庚式建 筑风格最大的特点是融合了闽南红砖民居与欧式建筑造型,为一种 独特的建筑形式。马来西亚分校利用石材的厚实感、柔美的线条处 理,把嘉庚元素和高大的屋顶结合,形成当代独特的“穿西装戴斗 笠”的嘉庚风格。高大的主楼在校园环境中有独特的识别性,屹立 于青山绿水之间。 除了“一主四从”的主楼群外,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也正在 修建人工湖——芙蓉湖。 “芙蓉”二字是李光前先生的家乡——南 安市芙蓉乡(今福建省南安市竞丰村)。李光前为陈嘉庚的女婿,陈

32


人文

传承陈嘉庚办学精神

厦门大学本部校区“嘉庚楼群”是在20世纪90年代 兴建,为典型“一主四从”的嘉庚式建筑风格,主楼旁 为芙蓉湖。

嘉庚在晚年回到中国后,建设了厦门大 学校本部的建南楼群和宿舍楼群,这些 建筑费用皆由李光前出资,所以为了纪 念李光前对厦大的功绩,将校园中的人 工湖命名为芙蓉湖。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一、二期 工程完工后可容纳1万名学生,堪称宏 大规模。目前第一期工程已完工,主楼 群名暂定为群贤、囊萤、南安、同安、集 美,内含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实 验室等教学办公设施;二是五栋学生宿 舍、学生活动中心、食堂等学生生活设 施;三是体育场、变电站、钟楼、道路等 基础附属设施。 1. 已完工的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主楼 群,也依照“一主四从”的方式兴建。 2. 学生活动中心三楼的游泳馆。 3. 学生活动中心三楼的健身房。 2

据了解,设计团队秉持“群贤下南 洋”、 “山水厦大情”、 “再现嘉庚精神” 和“跨文化的回应”四大设计理念,对 校区的楼宇结构、山水园艺、功能分区 进行规划。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大学马 来西亚分校的主楼群名称,与1921年陈 嘉庚在厦门大学最初设立的五栋主楼 群一样,命名为群贤、囊萤、南安、同安 和集美。 在目前已 经 完 工的建 筑中,图书 馆、课室与办公室目前暂时设在学生活 动中心。学生活动中心为第一期前期完 成的主要建筑,四层楼高的建筑中集游 泳馆、健身房、室内篮球场、乒乓球馆 于一体,可以很好地满足在校学生的锻 炼休闲需求。

1 3

33


人文

第一志愿选择厦大马分校

来自中国浙江省的徐岁岁(中文系 二年级)在受访时表示,当初选择厦门 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因为厦门大学在中 国有很高的名气,另外也想把握到国外 求学的机会,所以在填志愿时将厦门大 学马来西亚分校列为第一选项。她来到 这里求学后,发现马来西亚人很热情, 教职人员的素质很好。她也在假期时外 出游玩以更好地了解马来西亚。

徐岁岁回忆当初毅然选择国外升 学,亲朋好友的看法各不相同,但她很 庆幸父母的包容,尊重自己的选择。与 中国相比,马来西亚的学费高了一些, 生活费则无多大差别。她表示目前为止 非常适应马来西亚的环境,与在中国的 生活差不多,因为这里有很多马来西亚 华人。

来自浙江绍兴的徐岁岁(中文系二年级)对目前的校 园生活感到满意。

目前班上共有70位同学,其中17位 同学来自中国,其余是马来西亚人。在 校园设备方面,她认为校园设备完善, 非常期待增加其他设备。最后,徐岁岁 希望校方招收或吸纳来自不同国家的 学子,让厦大分校成为世界各国文化交 汇的地方。另外,她鼓励那些想体验不 同文化、想了解有关南洋历史的学弟妹 可以考虑报读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效仿校主 “以商养文”的精神

目前在国际商务系二年级就读的 杨玮盛来自巴生。他表示,2014年他曾 代表巴生中华独中参加马来西亚陈嘉庚 基金举办的“陈嘉庚常识比赛”,他从 比赛中了解到陈嘉庚的历史功绩。杨玮 盛坦诚表示,他原本计划到国外升学, 但马币疲弱深感无奈,无意中在网络上 看到厦门大学即将在马来西亚开办分 校,所以决定申请报读厦门大学马来西 亚分校。他也表示对历史很有兴趣,但 是发现厦门大学分校没有开授历史系 课程,所以选择就读国际商务系。他凭 着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费半免的优惠, 去年9月来到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就 读。在这半年的大学生活中,他对学校 的师资、课程安排、行政效率和校园环 境都感到满意。他希望毕业后能到中国 工作,在未来学习陈嘉庚“以商养文” 的精神。

来自巴生的杨玮盛(国际商务系二年级)希望毕业后 能到中国工作,学习陈嘉庚“以商养文”的精神。

34


人文

马来西亚学生学习风气好

曾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文 系任教一学期的厦门大学的历史系靳 小龙副教授于2017年3月受访时指出, 比起厦门潮湿的天气,马来西亚的天气 较为凉爽。虽然他来马来西亚不到一个 月,但是感觉马来西亚是一个热情的国 度。与在厦门大学本部开的“隋唐史” 课程不同的是,靳老师在厦门大学分校 开“中国近代史”课程。他指出,分校的

学生非常勤劳,学习风气良好,他也发 现马来西亚学生对中国有一定的了解, 所以很快适应课程的进度。他认为,厦 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课程设计很不 错,并且很快适应课程的进度。他对厦 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整体感到非常 满意。靳老师在分校授课至2017年8月 份,厦门大学分校的中文系课程自开课 以来,都会派一个来自厦门大学人文学 院的讲师到分校授课一学期。

希望赶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列车

来自瓜拉雪兰莪的黄文平先生在 报章上看到校园开放日的消息后,全家 大小来到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参观。 黄先生的儿子黄宇奖去年刚获得大马 高级教育文凭,对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 校开办的英语授课的计算机工程感兴 趣。黄文平表示,他将考虑让儿子黄宇 奖报读厦大分校,主要的原因是数年前 曾到厦门大学本部旅行,非常喜欢厦门 大学本部的环境和氛围。他指出,相比 过去到西方国家留学,当今较多人愿意 到中国留学,以赶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的列车。比起其他本地大专院校,厦门 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学费较为便宜,这 也是他将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作为儿 子黄宇奖报读大学的第一选项。黄宇奖 表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环境优 美,设施完善,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所 以他希望能够来到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 校念书。w

35

1 2

1.家长黄文平先生对厦门大学马来西亚 分校的环境与设施感到满意。2.黄文平的 儿子黄宇奖认为厦门大学是一个读书的 好地方,希望能够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 校就读。


人文

陈嘉庚与巴生 / 刘崇汉

陈嘉庚在巴生有良好的人脉,与巴生华社各界领袖有多重网 络联系,包括业缘、地缘及血缘等联系。陈嘉庚落实“取诸社会, 用诸社会”理念,是儒商典范人物及华商学习榜样。陈嘉庚业务 繁忙,并非长期在巴生活动,但他的创业精神、公而忘私的崇高 人格给巴生华社留下深远之影响,也是新一代巴生人所应珍惜 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

前言

陈嘉庚(1874-1961)是一位领导时代潮流的华人企业家、教育 家、社会活动家及伟大爱国者。他创设企业,振业经济,倾资办学, 培育人才,树立兴学典范。他团结华社,领导南洋华侨支援中国抗 击日本之侵略,是著名的反战斗士。他一生追求进步,坚持正义,是 值得后人学习的光辉榜样。

陈嘉庚,就是一个至今仍令人感动不已的名字!陈嘉庚为了教 育事业、反侵略正义事业及爱国运动,捐出接近全部之财富。他不 是当时南洋最富有者,但仅教育方面的捐款就达到一亿美元左右, 成为那个时代的空前创举。更令人感动的是,他不惜变卖自己的房 产来维持学校经费,其“出卖大厦,维持厦大”的壮举,至今为人传 颂。他还举债办学,从1926年至1934年,他用厂房、地产、货物作为 抵押,向银行贷款来支付厦大及集美两所学校378万元。 本文谨 从商业、华团及人际关系网络视角,浅论陈嘉庚与巴生的“接触”, 以及陈嘉庚直接或间接在巴生留下的历史印记。

陈嘉庚在巴生的商业网络

陈嘉庚于1904年开始自己创业,发展米粮、黄梨、树胶、船务、 工业及制造业等各项业务。1906年,他适时向树胶业发展,奠定其 在新加坡和东南亚工商界的辉煌业绩和地位。同年,他扩张米业, 供应印度市场。他在泰国发展黄梨厂及米业,也在厦门设食品厂。

36


人文

材、皮革、洗 发剂、肥皂等,后期则以 树胶园、欧盟胶品制造厂及树胶厂为重 点。陈嘉庚无疑是那个时代的成功企业 家。

图取自网络

他 经营航 运业,有两艘 运输船。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陈嘉庚的 商业王国已基 本上建立,包括黄梨食 品、暹米、树胶制造业、火锯板厂、抽佣 代理及船运业等生意。 陈嘉庚于1922年收购马来半岛的 九个树胶厂,其中一个就在巴生。 该厂 后来 由其女婿李光前创立的南益树 胶接办。 陈嘉庚于1922年在巴生开设 黄梨罐头厂,直至1930年世界经济不景 气时才结束营业。该黄梨罐头厂由吴福 发于1934年接手经营。

马来亚大学历史学者邱家金教授在 〈巴生城市发展(1870-1941)〉 一文 中提及巴生华侨树胶制造厂厂主黄重 吉在陈嘉庚的新加坡树胶制造厂结束 业务时购买后者的机器。 概言之,陈嘉庚在新马各地广泛投 资树胶业、黄梨业及工厂,巴生是其中 一个投资地点。由于巴生拥有港口,方 便产品出口,因此巴生成为陈嘉庚商业 投资的重要地点之一。

陈嘉庚在巴生的华团关系网络

1925年,陈嘉庚的经济成就可说 达到顶峰,拥有十余家工厂,15万英亩 树胶园,80多间分布于全球五大洲50 多个城市的分支机构及3万多名员工, 早期业务包括树胶业、米业、黄梨业、 运输业、糖果、饼干、巧克力、冰糖、木

陈嘉庚也是卓越的社会活动 家 。1910 年,他参 与由孙中山领导的 同盟会 新加坡分会,支 持 孙中山的斗 争。1928年,也推动筹赈1925年山东济 南五卅 惨 案的人 道救济 行动,并号召 华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侵 略。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陈嘉 庚发起及领导星华筹赈会,南洋华侨筹 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南洋 闽侨总会,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及 南洋华侨机工的工作。他长期和持续领 导的社会动员与救济行动促使马新各 界人士和华团打破地域与帮派观念,进 而同心协力为公共利益献力和捐助,影 响了后来更多有识之士(包括华商)纷 纷投入社会公共事业,包括文教事业在 内。马新华人社会运动与筹赈文化之促 成可说与“公、忠、诚、毅”之陈嘉庚精 神的感召有莫大关系。

在巴生,陈嘉庚直接或间接涉及和 发挥一定影响力的华团组织有华侨树 胶公会(巴生树胶公会前身)、筹赈会 巴生分会及巴生福建会馆。陈嘉庚在巴 生设立树胶厂,与巴生同行一道于1920 年组织巴双华侨树胶公会,并成为最初 会员之一。该公会的《纪念碑序》 (刻在 大理石板上)由林采居(即林连玉)撰 文, 该会于创办首12年里,除了为会员 及行业谋利益,也拨款作为公益金不下 20余万元,而用于教育方面者则占十之 八九。筹赈会巴生分会配合新加坡南侨 总会(陈嘉庚于1938年当选主席),进 行筹赈中国难民的工作,获得巴生华团 与群众的支持与响应。 巴生福建会馆更是陈嘉庚与巴生 华团的关系网络重点。陈嘉庚本身是新

37


人文

加坡福建会馆主席(1928-1949年),他 与马来半岛各地的福建会馆建立了紧 密的同乡组织网络。陈嘉庚与巴生福建 会馆的渊源还在于他是该会馆于1927 年设立建业基金的发起人之一,与吴福 发、叶德建、苏法聿、李绍叠、林文敏和 姚金榜首献巨金以为号召。陈嘉庚与巴 生福建会馆等巴生华团的关系网络对 支援社会运动及中国抗日救亡工作都 有极大帮助。陈嘉庚的照片目前仍高挂 在巴生福建会馆礼堂中及新设立的历 史走廊内,以缅怀这位给后世留下光辉 典范的先贤。 总而言之,陈嘉庚与巴生华团(包 括商业与社会 组 织)有紧密的关系网 络,以服务当时特定的商业和社会运动 的需要。

陈嘉庚在巴生的人脉关系

陈嘉庚之高风亮节人格和公而忘 私精神是儒商之典范,各界人士受到他 的精神感召亦加入社会公共事业,以参 与和支持公共事业为荣,以直接或间接 和陈嘉庚共事为荣。陈嘉庚在巴生有厂 房,有生意业务,有不少好友,也参与华 团和同乡的活动,受其言行影响的巴生

人自然也不少。

陈嘉庚企业集团的班底中有所谓 的“四女婿、四儿子、七伙计”, 他们 都深受陈嘉庚经商与做人之影响,在业 务上有突出的表现,其中多人后来自行 创业,发挥经商之雄心壮志,包括前雇 员及女婿李光前、前雇员及族亲陈六使 与前雇员黄重吉等。李光前与黄重吉的 业务区域包括巴生在内,例如李光前企 业集团在巴生有南益树胶厂及南益油 厂,黄重吉企业集团在巴生有华侨树胶 制造厂、钟有限公司(制造胶鞋胶品)等 工厂及公司。他们都是陈嘉庚的战友和 支持者。 黄重吉与陈嘉庚有深厚交情,政治 理念与为人都有共同点,包括热心推动 华文教育。在巴生,他们是树胶业同行, 福建籍同乡,更是筹赈会的亲密战友。 陈嘉庚于1938年领导南侨总会,推动各 地成立筹赈会,黄重吉给予全力支持, 出任雪兰莪筹赈会常务委员及巴生筹 赈会分会领导。巴生采用主席团制度, 主席成员有岑业良、吴福发、苏万泉,总 务是刘碧海、陈俊乾,他们都是当时巴 生华社及商界翘楚。巴生人以行动来响

巴生福建会馆,图取自网络

38


人文

应南侨总会及陈嘉庚之呼吁与领导。

陈嘉庚 在巴生有良 好的人 脉,与 巴生华社各界领袖有多重网络联系,包 括业缘、地缘及血缘等联系。陈嘉庚落 实“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理念,是儒商 典范人物及华商学习榜样。陈嘉庚业务 繁忙,并非长期在巴生活动,但他的创 业精神、公而忘私的崇高人格给巴生华 社留下深远之影响,也是新一代巴生人 所应珍惜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

结语

陈嘉庚 一生多姿多彩,他是一 位 结合中西经营方式的商界奇才,他不仅 仅有经济利益方面之关怀,还有价值关 怀,一生追求进步和正义,是华社的儒 商典范,带动了一批又一批具有雄心壮 志的社会企业家,包括巴生的企业界翘 楚。

备注:

编辑部: 〈为什么我们至今为陈嘉庚感动 不已〉 ,载《八闽侨声》双月刊第五期,2013 年10月,页5。

刘崇汉: 〈陈嘉庚在巴生〉 ,巴生中华总商 会及巴生福建会馆联办“陈嘉庚在巴生”交 流会演讲稿,2012年5月12日。 陈育崧: 《椰阴馆文存补遗》 ,新加坡:南 洋学会出版,1983年。 陈嘉庚公司于1934年收盘时,该厂由南 益树胶厂租用。

根 据 口 述 资 料,该 厂 位 于 今 巴 生 中 路 (Jalan Meru)黄美才商店区(离中路口约 一公里)。

陈嘉庚的经济兴国、教育兴国及投 身社会正义运动之思想和实践至今仍 有极强的现代意义,值得世人传承和学 习。 陈嘉庚在巴生的商业及社会实践 是他人生事业和精神文化遗产的一部 分,是巴生华人社团与各界人士(包括 学界和学府)应加强学习和努力汲取的 文化资源。我们期盼华团在推动陈嘉庚 精神及资助“陈嘉庚研究”工作方面作 出更大的贡献。w

Khoo Kay Kim, “Bandar Klang: Perkembangan 1870-1941”, in “Klang 1890-1900: Sejarah dan Pentadbiran”, published by Pejabat Daerah dan Majlis Perbandaran Klang, 1990. 同注6,页80。

作者按:黄重吉是陈嘉庚前雇员,也是陈 嘉庚的景仰者与支持者,两人又分别是吉 隆坡及新加坡福建会馆的领导人,因此不 论在商业、方言群、乃至支援中国抗战救亡 运动领域,他们都是看法较一致、关系非比 寻常的“同路人”。 刘崇汉在第六届全国永春领袖培训营主 讲〈陈嘉庚、李光前与黄重吉其人其事〉讲 稿内容部分(2013年11月16日至17日,马 六甲)。 同注9。

林连玉从集美师范毕业,校主是陈嘉庚。 林连玉南来后曾三次与陈嘉庚会面,也与 巴生华侨树胶制造厂厂主黄重吉熟悉,碑 文立于1931年。同年,林连玉在巴生共和 小学任教四个多月。 李培德:〈华商跨国网络的形成、延伸和 冲突——以胡文虎与陈嘉庚竞争为个案〉 , 载《华人国际学报》第四卷第一期,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等组织联 合出版,2012年,页58。

39


纪念馆

叙事的叙事: 策划人物纪念馆展览的关键问题 ——以“南大精神领航人陈六使”特展为例 / 庄诒晶

纪念馆是为了存放与展示“记忆” (memory与memorial同 源)——更准确地说是集体历史记忆——的场所。它参与到集体 历史记忆的建构中,从而维护群体的稳定性与价值观。因此在博 物馆子类下的纪念馆,同时兼具以博物馆学的学科定位,以及“纪 念文化”的社会定位。由于涉及特殊的历史记忆、族群情感、社会 价值观,甚至政治立场等问题,使纪念馆的内容设计与策划,有 别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 随着博物馆学科本身的不断完善,以及近代博物馆的蓬勃 发展,纪念馆之下又出现两大分支,一是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二 是表彰杰出历史人物。 本文从分析人物纪念馆及其展览的三大特点着手,并以陈 嘉庚纪念馆所策划的“南大精神领航人陈六使”特展为案例, 对本馆两年以来的策展工作所进行的一点思考,以及分享策展 过程所面对的问题与挑战,试图探讨有效融合并发挥有关特点 的策展方法,以符合现代人的观展需求及审美趣味。盼获得专

40


纪念馆

家学者与社会人士不奢指正,助推进人 物纪念馆的整体发展。

人物纪念馆及其展览的特点

当我们说,纪念馆是存放与展示集 体历史记忆的场所,这句话只说了上半 部,而下半部则是本文的关键问题,亦 即,当我们为纪念馆铺陈展览的时候, 同时也在创造“历史”,集体历史记忆同 时也被纪念馆的展示内容与方法所建 构。

这是因为所有的展示都需要通过 打乱、重组、再现的手段来保存历史记 忆,同时无可避免地也保存了当下的社 会与现实。因此,纪念馆更像时空胶囊 而不是历史隧道。在这里的历史是“讲 故事”,讲过去的故事,却不等于过去, 这是历史学家、策展团队与记忆集合体 所共同创造的历史,是 对历史的再建 构,而纪念馆的展示可说是一种“叙事 的叙事”。 “ 叙 事 的 叙 事 ”中的 第一 个“ 叙 事”是 历史学家 通 过不同媒介来书写 “历史”。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曾说, “历史首先是一种写作,一种修辞的灵 活运用,一种语言结构的叙事型态。这 样,历史就不仅仅是对于史实面貌的再 现,它还是一种埋藏在历史学家内心深 处的想像性建构,而这种建构总是有意 无意地遵循着一个时代的特有的深层 结构。”纪念馆的展示也是一种历史的 写作,第二个“叙事”则由展览内容设计 者来书写。 另一位历史学家迈克尔·斯坦福认 为,历史的意义可以从一个轴线、两个 方向来探讨,一是横向的同时代事物, 二是纵向的事件前后关系,两个方向的 交汇点就是历史事件的关键。锁定关键 点,人们就能够通 过熟 悉的生活经验 来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容。因此,为了达

到教育、宣传、唤醒的意义,纪念馆“叙 事的叙事”就需要遵循着时代的特有结 构,依循人们生活记忆中的过去,透过 时间与空间的交错来讲述历史的故事。

人物类型的纪念馆如何有效地“讲 故事”?本文将简析有关人物纪念馆的 三大特点。第一,社会性的“纪念文化” 是所有纪念馆共有的特质,它足以让纪 念馆从博物馆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 子类;第二,人物纪念馆的基础是学术 性的“人物研究”,这也是人物纪念馆策 展的第一步工作。

第三,人物纪念馆的方法论离不开 博物馆学的叙事策略,策展的核心工作 就是内容设计与编排、展品的展示方式 等,它们都会从根本上影响展览整体的 水平。只有在认识到三个特点之间的矛 盾性,并对它们进行充分地融合,才有 可能将展示的内容传达给参观者,以促 成教育、宣传等意义。

社会性转向现实性发展的纪念文化

为什么说人物纪念馆的是一种社 会性的“纪念文化”?如前所述,纪念 馆所承载的是集体历史记忆,它属于一 个群体,是由一个群体共同建构、共同 拥有的一种记忆形式 。在人类古文明 时期, “祭祀”就是维护或塑造集体历 史记忆的一种纪念活动,而祠堂、庙宇 等就是进行纪念活动的“纪念馆”。小 至一个家庭、一个乡镇、一个部落,大 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这些社会群体 都以不同的形式参与或设计了维护自身 属性的纪念活动,并建构了集体历史记 忆。纪念活动让社会群体产生归属感, 对一个国家来说,纪念活动则是产生民 族意识的绝佳时刻。 直到现在,我们的社会依然存 在 着许多为不同目的而服务的纪念活动, 类型虽然繁杂多样,但其服务对象也相

41


纪念馆

1

2 1.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 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图取自 中新网) 2. 人物纪念馆并不仅仅是展示人物历史材料, 更强调人物、展品与观众之间的“意义沟通” ,传 达重要的精神实质。 “美国林肯纪念堂”位于华 盛顿市中心,是进行国家仪式的重要地点,也是 传播国家核心精神的重要场所。

对鲜明,而纪念馆及其展示或纪念活 动,仅是其中一种。但是纪念馆的纪念 文化并未获得学界足够的关注与研究, 以至于我们对它的认识经常存在着许 多偏差,在经营或策展时过于偏重历史 研究、人物研究、文物保存、博物馆理 论等所形成的惯性思维。由各种大小纪 念活动所形成的现代纪念文化,个别承 载着叙述群体历史、塑造群体身份的重 要使命,它为当下所处的时代与社会服 务,有明确的现实意义。 纪念馆作为现代纪念文化的产物, 它并不只是“保存”纪念对象的历史, 而是以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纪念意义,将 纪念馆的纪念文化从社会性转向现实 性。陈嘉庚纪念馆是一座现代化的纪念 馆,履行社会性的祭祀或纪念活动不再 是它的使命。它被赋予的公共责任是维 护群体的属性、稳定性,并塑造群体的

价值观,同时促进群体的社会教育。纪 念馆是为了当下以及未来的社会,建构 着我们的集体历史记忆,其传播的内容 并不仅仅是记述性的历史内容,更重要 的是具有现实意义。

展览是对人物研究的再建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物纪念馆发 展的基础是人物史学研究,它成为纪念 馆内容设计的第一位。毋庸置疑,人物 研究是人物纪念馆的重要支撑与根本 保障,但不代表做好人物的史料研究, 就能做好展览的策划与展示。

同 样 都是面 对历史材料,人物 研 究与人物纪念馆的展示有不同的研究 目的。一般来说,人物研究注重人物本 体的历史研究,更强调某个时代、某个 地域概念下的历史情况。人物纪念馆看 似仅展示历史材料,但其工作并非纯粹

42


纪念馆

特展兼用专题式与编年体来展示陈六使的生平事迹,每个专题之下也加上小标题。

的“展示”,而是整合人物研究、展品与 观众各个关系,强调它们之间的“意义 沟通”,完成“叙事的叙事”的庞大工 程。

当陈嘉庚纪念馆计划每年举办一 次“先贤交辉”系列特展以来,马来西 亚陈嘉庚基金同仁曾针对每年展示、纪 念的对象,进行过讨论及基本的界定。 有关特展很明确有必须围绕在“ 陈嘉 庚”展开,原因有二。一是,陈嘉庚纪 念馆成立之初,对陈嘉庚的人物研究做 得并不透彻,尤其是陈嘉庚在马来亚的 事迹与贡献,甚至缺乏陈嘉庚在马来亚 遗留的文物作为历史资料支撑。因此, 我们希望通过对马来亚其他先贤人物、 陈嘉庚的挚友的研究与展示,作为陈嘉 庚人物研究与展示的一种补充。二,与 陈嘉庚同一时代的人物,尤其是与他志 同道合的支持者、激赏者,为马来亚华 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却并未获得应得 的关注。我们希望透过陈嘉庚纪念馆这 个平台,逐渐将那个时代以及先贤们所 映射交辉的时代精神,形成一个整体的 “意义沟通”与展示系统。

2015年对陈嘉庚的女婿李光前进 行了研究与展示,完成了李光前特展、 陈嘉庚与李光前巡回展的策展工作之 后,我们对“先贤交辉”的展览与出版 计划更有信心,希望这个活动系列将会 逐渐形成意义完整的叙事系统。在这样 的期待之下,纪念馆坚持以陈六使为下 一个“先贤交辉”的展示对象。 对甄选研究及展示的先贤人物方 面,陈六使是不二人选。陈六使是南洋 大学的倡办人,他与陈嘉庚一样,同是 福建省同安县集美乡人,也被誉为胶业 钜子、华人领袖、慈善教育家。他们有着 相近的生活历程,最终却走向不同的人 生道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故事各有 精彩。

在与陈嘉庚的关系方面,除了女婿 李光前,陈六使无疑是另外一位重要人 物。在陈六使成为华人领袖的道路上, 陈嘉庚对他有着深远的影响。18岁的陈 六使第一次在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小学 受基础教育,初到南洋也在陈嘉庚公司 谋职长达9年。对陈六使来说,陈嘉庚 是校主、东家,更是他的伯乐与榜样。

43


纪念馆

陈嘉庚在为人处世、创业经营、倾资兴 学、为国为民方面,都成为陈六使学习 的典范;陈六使更是将陈嘉庚视为父执 辈,对他敬重有加。1950年,陈嘉庚决 定移居中国,为祖国与海外侨民效力, 而陈六使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这个 时候的陈六使,已被视为陈嘉庚的“接 班人”。 对于马 新 华人社 会 来 说 , “陈六 使”这个名字,往往跟“南洋大学”分不 开。纵使社会或历史学者对陈六使持评 价不一,却无碍于陈六使与南洋大学成 为马新华人集体历史记忆中重要的一部 分,也正是这个原因让“陈六使”成为马 新华人史上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选定了以陈六使为特展的研究与 展示对象之后,接下来面对更艰巨的难 题,那就是人物研究与史料收集。由于 陈嘉庚纪念馆并没有聘雇全职研究员, 因此在开始此策展工作之前,纪念馆邀 请了长期从事陈六使人物研究工作的李 业霖老师作为展览的顾问,并由纪念馆 馆员作为执行人员,负责对李老师的研 究成果进行收集、归纳、研究。

除此以外,策展小组也邀请了陈六 使之孙、历史研究学者与南洋大学校友 进行采访,从中获得更多补充材料,他 们是拿督陈锡远、廖文辉博士、徐威雄 博士,南大校友(排名不分先后)李业 霖、周增禧、拿督张文强、柯木林、杨贵 谊博士、李万千、张拔川、陈再藩,非常 感谢他们拨冗接受访问,为这段历史留 下珍贵的口述资料。 人物研究要求在历史资料的基础 上,做全面的分析并提出结论。但是, 这些来自方方面面的历史资料,一旦进 入策展与内容设计者的视野,优先进行 的工作就是“研究”。这里的“研究”与 学术上的人物研究不同,而是找出这个 人物最本质、最具特色的一面,在全面

覆盖他的生平事迹的基础上,务求突出 重点、精致简练。

以陈六使 来说,我们从 人物研究 成果得知,在马新社会与政治急变的时 期,陈六使高瞻远瞩,以新一代华侨领 袖的身份,适时发表“吾人已认识马来 亚无异吾人之故乡”的观点,呼吁侨界 应当为生活在马来亚的子孙规划未来, 创办一所在新加坡的大学,以解决南洋 中学生升学的难题。当时,陈六使“他 乡变故乡”的意志,与当时大多数的华 侨不谋而合,遂成为公意之所托。因此, 展示陈六使的生平,无疑需要将他放在 马新华人史上来理解。

从对人物的选择,到人物研究历史 材料的收集归纳、研究、甄选,以及最 后的组合运用,都是对人物的一种“再 建构”。这一阶段的工作最重要就是塑 造人物与展览之间的“辨识度”,它是 衡量策展工作的基本标准。

陈六使特展的主题确定为“南大精 神领航人陈六使”,其主旨就是将“南 大精神倡办人陈六使”这个历史身份, 提炼出陈六使的精神实质,并表现出他 与当下社会之间的关联与意义。如此一 来,特展的辨识度就体现出来了,其主旨 明确、意义深刻, “领航人”三个字清晰 表达出陈六使的人物特质,把握了他在 倡办南大的那个重要历史时期的人物本 质。

通 过 对陈六使 人物研究的“再建 构”,陈嘉庚纪念馆被赋予再度解读、 挖掘人物精神特质的责任与机会。围绕 着人物研究建构内容体系,并整理出专 题式、重点式的清晰结构。七大专题的 内容体系,根据年代的先后进行排列, 却不运 用人物 传 记 类“编 年体 ”的 结 构、年份先行的方式。以专题的方式, 对于确立主题、建构体系、铺陈内容方 面有深化、清晰化、通俗化的作用。

44


纪念馆

专题 1乘风破浪·闯荡南洋

2兄弟协力·勇往拼搏

3捍卫权力·追求平等

4落地生根·倡办南大

5南大精神·自强不息

6动而得谤·名亦随之

7水源木土·永忆先生

重点

讲述陈六使出生贫寒、下南洋打拼的故事。所幸获 族兄陈嘉庚的关照,陈六使兄弟得以在谦益公司工 作。

兄弟几人在陈嘉庚公司学得一套实际的知识与学 问,创立了益和树胶公司,经营十年已有显著成就, 于1938年跻身马新十大胶商行业。 50年代起,陈六使开始关注当地的政治发展,呼吁 华人争取公民权与参政权,推动选民登记运动,反 对议会的语言限制。在争取贸易平等方面,勇于向 欧美剥削者讨公道,为本地胶商争取国际贸易的主 动权。

陈六使决定留在新马并认为马来亚是自己的故乡, 从他倡议创办南洋大学,以解决华校毕业生升学的 问题上,可见他对马新华人命运的担忧。

创办南大已不是陈六使的私意,而是南洋华人共同 的愿望,反映了华人落地生根、参与建设在地文化 的愿望,凝炼了华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力求上进 的兴学传统。

陈六使一生最突出的贡献是倡办南大,但南大的成 功与它所激发的热潮,将他推到浪尖风口上,并遭 受到政府的对付。陈六使被褫夺公民权之后深居简 出,76岁逝世。 陈六使倡办南大,始终为文化教育事业孜孜奋斗, 成为南洋华人时代精神的一面旗帜,南大精神对各 地兴办华文高等教育起到了先导的作用。

陈六使特展的导览指南帮助观众了解历 史人物与其事迹。

45


纪念馆 4 乘风破浪・闯荡南洋 Through Wind and Waves: Making A Living Way from Home in Nanyang

1

陈六使出生贫寒,自幼父母双亡,生活更为艰苦。为谋求温饱,陈六使兄弟 相继下南洋打拼。所幸获族兄陈嘉庚的照顾,在谦益公司工作。

qj

1

5 兄弟协力・勇往拼搏 Work Together with Brothers: Striving Courageously

22

陈六使兄弟在陈嘉庚公司学得一套实际的知识与学问,并创立了益和树胶公 司。经营十年已有显著成就,并于1938年跻身马新十大胶商行列,50年代成 为最大的树胶贸易公司。

6 图片集①:陈六使 Photo Collection of Tan Lark Sye

3

7 图片集②:南大记忆

3

9

4

50年代,陈六使转而关注新加坡的政治发展,他呼吁华人要争取公民权与参 政权,推动选民登记运动,更反对议会的语言限制。在争取贸易平等方面, 勇于向欧美剥削者讨公道,为本地胶商争取国际贸易的主动权。

qg 8 4

Photo Collection of Nanyang University

8 捍卫权力・追求平等 Defending Rights: Pursuing Equality

8

5

9 落地生根・倡办南大 Settling Down: Establishing Nanyang University

0

陈六使决定留在马新并认为马来亚是自己的故乡,因此更担忧马新华人的命 运。由此,他倡议创办南洋大学,以解决华校毕业生升学的问题。

0 南大精神・自强不息 The Spirit of Nantah: Strive unceasingly

qf 7

6

创办南大已不是陈六使的私意,而是南洋华人共同的愿望,反映了华人落地 生根、参与建设在地文化的愿望,凝炼了华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力求上 进的兴学传统。

qa

5

7 qa

南大生・南大图像 Work Together, Raising Nantah 南大生的脸孔,南大生特有的气质,组合成一幅壮丽的“南大图像”,凝萃 着南大作育英才的伟大贡献与世代相传的南大故事。

qs 专题片:南大精神领航人 陈六使 Theme video: The Founder of Nanyang University Tan Lark Sye

qd 9 qh

qd 众志成城・共筹南大 Work Together, Raising Nantah

6

最能体现“南大精神”的莫过于平民老百姓慷慨捐出一日所得的义举,这些 义款虽是零星小钞,却体现了南洋华人万众一心,筹建南大的高尚愿望。

qs

qf 动而得谤・名亦随之 Fight without Fear: Keep a Good Name

0

陈六使一生最突出的贡献是倡办南大,但南大的成功与它所激发的热潮,将 他推到浪尖风口上,并遭受到政府的对付。陈六使被褫夺公民权之后深居简 出,76岁逝世。

1 先贤交辉系列: 陈嘉庚与挚友 The Brilliance of Wise Men: Tan Kah Kee & Friends “先贤交辉”系列反映以陈嘉庚为首的先贤,如何辛勤开垦、胼手胝足、兴 学办教、反抗侵略、积极建国,奉献毕生血汗精力,立下不朽巍巍丰碑。

qg 水源木本・永忆先生 Leave a Legacy: In Memory of Tan Lark Sye 陈六使倡办南大,始终为文化教育事业孜孜奋斗,成为南洋华人时代精神的 一面旗帜,南大精神对各地兴办华文高等教育起到了先导的作用。至今, 各地官方或民间组织,尤其是南大校友皆以不同方式来弘扬陈六使与南大 精神。

2 先贤人像 Statue of Tan Kah Kee with Friends

qh 陈六使大事年表 Chronology of Tan Lark Sye

3 前言:从“嘉庚精神”到“南大精神”

配合世界现代简史与陈嘉庚的生平事迹,生动地呈现陈六使从出生到逝 世, 他所经历重大事迹的时间动线。

Tan Kah Kee and Tan Lark Sye

细数从陈嘉庚到陈六使的历史贡献,那是从 “嘉庚精神”到“南大精神”的 一脉相承与阐扬光大。这股力量升华为一种精神感召,引导着后来者投入兴 办教育、社会公益的伟业。

qj 集章处

Collect Special Stamps Here

1

2

1. “先贤交辉”特展之“南大精神领航人 陈六使”的参观路线。 2. 陈六使特展的 导览指南帮助观众了解历史人物与其 事迹。

46


纪念馆

以传播为基础的叙事策略

人物纪念馆的重要特点,就是作为 方法论的博物馆学定位,尤其不可忽略 其叙事策略。这里所说的的叙事策略, 主要指的是展示内容的设计与编排,以 及主要展品与辅助展品的展示设计。在 确定以专题的方式来建构内容体系,接 下来的工作就是制定叙事策略。关于这 一部分的工作,在学科上来说更偏向于 一种信息传播的应用科学,它与出版、 广播电视、广告等应用科学有更多相似 的地方,而不是历史研究的分支。这个 根本的误会,导致了我们在博物馆学的 理论及实践上,经常出现定位不明确, 或过分倚重史学或文物保存为主导的 展示方法。 开始着手处理内容编排与展示设 计之前,首先我们要确定展览的传播目 的是什么。以陈六使特展来说,我们策 划及推出这个展览的传播目的有三个层 次。第一层次是人物定位传播,简单地 说,就是展示的内容必须清晰呈现陈六 使的形象,让观众了解他是怎么样的一 个人。我们在开始观看所有展品之前, 观众将被引导阅读特展的“前言”。陈 六使特展的前言以“从嘉庚精神到南大 精神”为题,它将人物、主题、专题做一 个的连接,或说“意义沟通”,简述从 陈嘉庚到陈六使,两者之间一脉相承的 关系,这股力量升华为一种精神感召, 它不仅建立了具有影响力的华人社会、 引导后人继承教育伟业,对国家的建设 与社会的进步,更是做出不可磨灭的贡 献。

第二层次是对陈六使一生的叙述, 尤其是他的生平事迹、毕生的贡献等, 将一一从专题式的展示材料中进行铺 陈。在这个部分,我们要考虑到的是两 个问题,第一个是怎么样让平面的展示 材料更具吸引力,第二个问题是怎么样

有序地、丰实地让观众对这些信息进行 掌握。

我们对于第一个问题,进行了长时 间的思考,最终决定尝试以色彩斑斓的 漫画,取代惯用的黑白历史照片,而历 史照片则作为辅助展品出现在两本“图 片集”当中,供观众翻阅。这些色彩丰 富的漫画由本地漫画家郭豪允先生创 作,部分作品是凭想象创作,大部分则 是参考历史照片而作。漫画作品有效地 活化了纪念馆相对“凝重”的气氛,让 展示空间明亮了起来,这个效果在年轻 观众身上表现尤其显著,他们更愿意花 较长时间阅读展板上的内容。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除了兼用专 题式与编年体来展示人物的生平事迹以 外,也在每个专题之下加上小标题,提 纲挈领地表述有关内容。另外,展板上 也展示了陈六使的语录,让陈六使的思 想精神有所依托,也让观众更容易直接 体会陈六使当时的心境与思维。同时, 我们也结合运用二维码技术,将陈六使 在那个阶段所面对的实际情况或其他 延展性内容,展示在网络上而不是展板 上,补充了展示空间不足的缺点。 传播目的的第三层次,是关于人物 意义的传播,我们必须在展览中总结并 提出陈六使对当下社会的意义及教育 作用。如果我们仅是展示陈六使的历史 价值,而不强调陈六使的现实意义,我 们所纪念的人物就会跟社会产生割裂, 甚至显得毫无意义。第三层次的传播更 注重以尊重、平等、开放的态度,与当下 社会形成一个沟通系统,关注的当下社 会,强调大时代意义,同时也关注观众 的文化特征。 以陈六使特展来说,展品应该帮 助观众了解到陈六使的生平,例如自幼 家境贫苦的陈六使,刻苦耐劳、凭己之 力,最 终成为新加坡的富人 及华人侨

47


纪念馆

1

2

3

4

5

6

1+2+3. 特展首次首次采用漫画以取代黑白照片,活化了基 纪念馆原本凝重的氛围。 4. 展品上展示了陈六使的语录,让 陈六使的思想精神有所依托,让观众体会他当下的心境与思 维。 5. 特展结合运用二维码技术,将陈六使在当下所面对的 实际情况及其他延展性内容,展示在网络上而不是展板上, 补充空间不足的缺点。 6. 黑白历史照片作为辅助品出现在“ 图片集”当中,供观众翻阅。

48


纪念馆

1

2

领;陈六使利用他的财富,运用他的才 智,发挥他做人做事的魄力,竭诚为华 社服务,勇于为民请命,争取华人的合 法权 益,推动 社 会向前发 展等 等。然 后,观 众得以 从 展览进 一步学习或体 会陈六使忠于国家、热爱人民、无私奉 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及为最多 数人谋最大幸福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 特质对当前社会的价值所在。

所谓的“叙事的叙事”,展览对人 物一生所经历的“事件”进行铺陈,但 是并非面面俱到,而是对时间序列进行 叙事建构。换言之,展示的并不仅仅是 事件本身,而是重要事件之间的关系, 或说是“一系列事件”。其中有些是具 有“解释”地位的事件,例如陈六使倡 办南洋大学就是一个可以解释整个系

1. 特展所叙述的“南大精神”实际上 是由“南大人”( 南大校友)整个群 体的集体历史记忆所建构而成的, 展览中以南大人群像作为“南大的 图像”。 2. 南大人作为南大精神的 重要组成部分,由他们来讲述南大 精神最合适不过。特展特别采访摄 制的纪录片在纪念馆内播放。

列结构的事件。

在倡办南洋大学的事件中,又可以 进行详略取舍,找出陈六使经历过最重 要的节点,将它们凝炼为整个陈六使生 平中重要的展示板块。它们成为陈六使 发生重大变化的节点,也可以说是陈六 使精神、南大精神的概括。陈六使倡办 南洋大学,获得华社各界热烈响应,开 启为建设当地华文教育的伟业无私奉献 的全民运动,以及由它所提炼出来的崇 高品质与精神指引,展览中称之为“南 大精神”。南大精神,体现了陈六使一代 人热心公益、关怀社会、重视教育的高 尚品德,同时也突出了下南洋的华人先 辈刻苦耐劳、勤于打拼、勇于创业、自强 不息、力求上进的优良传统。

49


纪念馆

小结:以观众为本

纪念馆的重要任务是从纪念对象 提 炼出一种 精神 特质,例 如“嘉庚 精 神”、 “南大精神”等,诱导当下的观众, 吸取纪念馆从集体历史记忆中所萃取 的“精神”,从中获得一种自发的精神动 力。展览最终所达到的传播目的,就是 激励观众认识到一个人(任何一个被纪 念的人物)如何实现自我的价值,并且 通过展览激发观众学习这种精神特质, 甚至是超越前人,这就是人物纪念馆最 终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所谓的“精神”,对于现代人来说 未免过于抽象,它必须附着在实质的故 居、遗址、文物,或具体的展品、故事 之上,才得以传播。然而,在纪念馆的 发展史上,最常见的传播手段有两种, 一种是在故居或遗址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复 原式纪念馆,由于 侧重实物的 展示,也讲究气氛的感受等,让本来已 经对熟悉有关历史的观众更容易进入 状况,以期达到维护集体历史记忆的目 的。另一种则是缺 少故 居或文物展示 条件的纪念馆,它们一般在社会传播目 的的需求下建设起来,更多的走入一种 “说教式”、单向传播的内容设计与叙 事方式。

纪念馆长期沿用的传播手段,已经无法 得到新一代观众的接纳与认同,纪念馆 则无法承担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任 务了。 纪念馆未来努力的目标,应该是以 观众为本,针对不同的观众,设计有趣 的、双向互动的体验项目,摒弃“说教 式”的与叙事方式。陈嘉庚纪念馆将继 续配合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文化中心 所举办的“陈嘉庚常识比赛”、 “嘉庚讲 座”等活动,加上特展专题座谈会等,让 观众从不同的活动氛围中进入历史情 境。同时也将研究开发导览过程中的活 动,例如导览之后的问答比赛、模拟活 动,以让年轻观众在分组游戏中,对历 史事件本身,或对历史人物所面对的问 题或困难,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等。 纪念馆在现代社会的发 展过程 中,应逐渐减少其硬性的教化、训化色 彩,纪念对象的神化形象也应该淡化, 回归到纪念馆存在价值的问题上来考 虑——以观众为本,传播社会价值观。 只有尊重 观众的主体意识,让 观众 进 行独立思考的情况之下,才能激发观众 的对所传播的“精神”进行再建构与吸 收,产生积极主动的认同。w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进入了一种 以多元价值观为主导的世俗化时代,当 大众文化逐渐取代精英文化,当娱乐性 逐渐模糊了应有的价值观时,以上两种

作者是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 执行长兼陈嘉庚纪念馆馆长。

马来西亚陈嘉庚纪念馆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六(9:30am-5:30pm) 公共假日除外 地点: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 三楼 电话:03-2276 4445

官方网站:http://tkkfoundation.org

50


纪念馆

重拾老巴生历史记忆 巴生福建会馆设立历史走廊 / 巴生福建会馆 资料提供 · 林欣仪 整理

巴生福建会馆创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初立时期名为“福建 公所”,其创立初衷是当时巴生区福建人日益众多,其中有人认 为有必要组织同乡会来联络乡谊及谋求同乡福利。当时负责筹划 的是叶金鸡与李鸿伯,后来得到很多福建人的响应与支持,遂在 1904年成立“福建公所”。 19世纪工业革命,锡与橡胶的需求暴增,凡蕴藏丰富锡矿与 橡胶的马来亚地区大量开发与发展,吸引了大批的中国与印度移 民。大部分的中国移民来自广东省与福建省,他们多从事锡矿开 发,巴生在当时亦是锡矿宝地之一,大多数聚集于此的是福建移 民。

巴生福建会馆创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初立时期名为“福建 公所”,其创立初衷是当时巴生区福建人日益众多,其中有人认 为有必要组织同乡会来联络乡谊及谋求同乡福利。当时负责筹划 的是叶金鸡与李鸿伯,后来得到很多福建人的响应与支持,遂在 1904年成立“福建公所”。在百年多的历史当中,从当初的“福建 公所”遭遇英殖民政府下令封闭,后复办名为“闽南公所”,到二 战结束后的“福建会馆”,其中曲折只能回归历史才能了解。 51


纪念馆

发扬闽情文化 2013年,时任会长的拿督吕清才博 士提出设立 “巴生历史走廊”,希望为 会馆在百年创立之期所累积下来的丰 富历史与史料,作一个规划性展示。在 整个展览策划的过程中,筹委会决定以 “瞻仰先贤精神,发扬闽情文化”为主 题,希望能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于 是同年发起“思源行动”,向民众征求 提供与会馆相关的文物与资料,征求范 围有5类,一是巴生福建会馆发起人、创 办人、建业基金发起人、历届总理及会 长后代,二是巴生历史文人的后代,三 是在巴生生长及各行各业且健在的福 建老前辈,四是有关巴生历史的文物、 照片及文件,五为能提供巴生历史的人 士。 经过3年的努力,在该会会馆名誉 顾问陈凯希先生全额赞助22万令吉的 建设费用下, “巴生历史走廊”于2016 年6月19日顺利举行开幕仪式。历史走 廊设于会馆一楼秘书处旁,占地190尺 乘18尺,展示内容有7个部分,即缘起、 巴生简介、巴生福建人民习俗与饮食、 巴生福建会馆历史、巴生福建会馆建设 与发展、巴生福建会馆各领域贡献以及 巴生福建会馆展望,另外也有巴生区各 闽属乡团的简介。

走进历史走廊,其两侧是满满的历 史照片与资料,阅读之余能观赏文物, 在这偌大的空间可说是相辅相成。尤其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挂满一张张“兴 建本大 厦捐献千元以上者玉照”的展 示,让这些善举人士不只留名又留相, 后人目睹其风姿之余,也不知觉地肃然 起敬!

勿忘先辈南下历史

历史走廊也展示一些有关福建人 祖籍根源、先辈们南下奋斗史、会馆先 52

1 2 3 4

1. 历史走廊于巴生福建会馆一楼 秘书处旁。 2. 两侧是满满的文字 与历史照片。 3. “兴建本大厦捐献 千元以上者玉照”在此! 4. 走廊尽 头


纪念馆

1 3

一、 缘起

2

1. 摆放于巴生福建会馆有关的文 物与书籍。 2. 2016年6月10日开 幕仪式后,由巴生福建会馆会长苏 学民赞助人陈凯希及与会者导览讲 解。 3. 公众边参观边拍照纪念。

巴生福建会馆历史走廊展示内容

二、 巴生简介

三、 巴生福建任人民习俗与饮食 四、 巴生福建会馆历史

五、 巴生福建会馆建设与发展

六、 巴生福建会馆各领域贡献 七、 巴生福建会馆展望

贤们对当地贡献的内容,甚至也展示福 建名人如陈嘉庚与李光前,正如赞助人 陈凯希在开幕仪式时所说“都是后人与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先辈”。同时,展内也 记述有关会馆的创会点滴、福建人在巴 生落地生根的历程及习俗文化,其内容 应有尽有,老巴生来此一趟仿佛重游昔 日时光。 巴生福建会馆建设历史走廊,开创 文化起点,期待抛砖引玉,鼓励未来能 有更多的社团组织加入传承各籍贯文 化的行列,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对于 历史走廊在未来的发展,会长拿督郑今

智曾在开幕仪式中提到,将继续丰富历 史走廊的内涵,尤其鼓励年长者捐献具 有历史价值的旧文物,也考虑增设影片 来呈现会馆历史。此外,他表示,历史 走廊不应是“储藏室”,希望能成为让 外地访客、学生与年轻人了解福建人发 展的地点,另一方面也期待成为巴生的 文化产业之一及旅游景点。

巴生福建会馆免费开放给公众参 观,更欢迎学校与社团组团拜访,一同 了解闽南文化 。开放时间为周一至 周 五,上午10时至下午5时,周末则开放给 10人以上的预留参访团体。w

53


纪念馆

阅读伴你前行 ——走访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图书馆 / 李林璟 资料提供 · 陈佳敏 采访

究竟图书馆在学校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如果学校是一 个人体构造,那么图书馆就像是一个人的灵魂。我们无法去称量 一个灵魂的重量,却不得不承认灵魂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 要。今天要为大家介绍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图书馆,我们有 幸地邀请了一位图书馆馆员——李林璟先生带我们走访和介绍这 所大学图书馆。 由于主楼的图书馆目前还在兴建中,因此学校暂时把图书馆 设立在活动中心一楼。临时图书馆的空间虽然不大,但采用的灯 光和木地板的设计,整体环境给人简洁、温馨和舒适的感觉。走 进图书馆大门,前方就是图书馆服务台,而右边就是馆内提供学 生使用的电脑设备。除此之外,馆内也提供了阅报区、多媒体室和 讨论室。仔细看,可以发现馆内电脑的桌面壁纸上都写着这一行 字: “阅读伴你前行,知识给你力量”,阅读的力量在时代的变迁 下,对一个人的影响却不曾减少。

藏书量汗牛充栋 全马最大中医药藏书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图书馆目前拥有25千本的藏书。其 中未计来自热心社会人士所捐赠的图书多达2千箱,李先生表示 之后会再搬到主楼进行整理。 李先生指出馆内藏书语言主要以英文书为主,大部分的藏书

54


纪念馆

都由厦大本部图书馆按照课程与阅读 需要进行采购,编好索书号后再运来分 校图书馆。之后再由厦大分校图书馆按 系统贴上书标,最后再编排书本上架。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厦大分校图书馆是 采用鲜少在我国使用的分类法——“中 国图书馆分类法” (简称中图法)来进 行分类。图书馆会定期向学生推荐各种 新书和好书。目前图书馆也对学生进行 阅读调查,以便更了解学生们的需求。 每一学期开课,图书馆也会负责采购课 程导师所需要的书,方便让学生或教职 员借阅。 更特别的是,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图 书馆是全马拥有最多中医药藏书的图 书馆。走访当天,靠近服务台的桌上列 着一排排的书,询问之下才知道这些都 是未上架的中医和中药书籍。李先生 说: “这些书都是刚从中国运来的,已经 标上书标正等着上架。”馆内丰富的中 医药藏书量,绝对可以让学生可以得到 更多额外的中医药知识。

馆内设备齐全 网络资源丰富

如今这个时代,图书馆并不再只是 传统的借阅服务,电脑设备也是不可或 缺的。厦大分校图书馆提供了基本的电 脑设备。 “厦门大学知识资源港”是厦 大本部图书馆的网站,该网站提供校内 师生查询各类学术资源和数据。厦大马 来西亚分校也有福利享有使用这些资 源,图书馆内设置了网络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老师或学生也可以 使 用“厦门大学 知识资源港”查询更 多的学术文 献。让学习不再只 是 依 靠 书本,也可以透过这个平台搜索更多资 料。 除此之外,厦大分校图书馆内也提 供了电脑影印的设备。学生可以列印作 业或资料,并使用学生证的“一卡通”

55

1 2 3 1.图书馆采购课程导师所需要的书,让学生 或教职员借阅。书架上摆放了学生的作品。 2.图书馆内的电脑设备齐全,网络资源丰富。 3.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图书馆馆员——李林璟 先生。


纪念馆

服务来支付费用。图书馆内也备有讨论 室和多媒体室。由于学校目前使用的空 间不足,如有外来嘉宾到校,学校也会 安排使用图书馆的讨论室进行会议。 靠近讨论室外,设置了一个小小的阅报 区,报架上会提供每日最新的中文报、 英文报和马来报。

展示学生作品 张贴嘉庚语录

图书馆内的书架、桌子和椅子都是 从中国引进的,整体风格与厦大本部图 书馆有很多相似之处。书架上摆放着学 生在课堂上所制作的建筑物模型,供大 家欣赏。走到图书馆的另一边角落,可 以看到新闻系学生的作品和一些活动 照片,在图书馆的尾端墙壁也贴上了学 生们各式各样的作品。学校善用图书馆 这个公共空间,不但可以让学生展出作 品,也可以促进各系级之间的关系和了 解。

墙上挂着一张张熟悉的字迹,走近 仔细一看,原来是图书馆把马来西亚陈 嘉庚基金2017年台历中的“嘉庚语录” 自行放大影印,张贴在墙上供学生阅读 欣赏。厦门大学由陈嘉庚创办,图书馆 张贴嘉庚语录是希望学生可以认识这 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把嘉庚精神铭记心 中,并散播到学校的各个角落。

创立初期问题 图书馆未来规划

图书馆目前的开放时间是星期一 至五(早上九时至晚上十时)和星期六 和日(早上九时至下午五点)。为了提高 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学校图书馆也聘请 了拥有信息管理的专业人士协助管理图 书馆。馆员们积极学习管理图书馆的相 关知识,不定期举办工作研讨会互相交 流,不断改变进步,希望可以让图书馆 变得更完善。

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图书馆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五(9:00am-10:00pm) 星期六至日(9:00am-5:00pm) 地点:厦大马来西亚分校 活动中心一楼 电话:03-7610 2013

官方网站:http://linc.xmu.edu.my/ 56


动态

1

2

1. 熟悉的“嘉庚语录”也出现在图书馆的墙上。 2. 馆内一角摆放着新闻系学生的作品。 3. 图书馆提供的讨论室。

3

李先生指出,厦大分校图书馆一开 始创立时面对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目 前只有四位馆员负责管理图书馆,如果 未来搬到了主楼,图书馆的空间会变得 更大,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力来协助。目 前学校图书馆是开放给校外人士,无教 职员证或学生证者只需要出示访客凭证 就可入馆。可惜的是校外人士是只允许 在馆内阅读,不允许外借任何的书籍。 然而图书馆未来是否还会持续对外开 放依然是未知数。对此,李先生希望校 方在未来制定校外人士借阅系统,与社 会共享这些丰富的资源。

马来西亚分校图书馆的官网查看,馆藏 内是否有自己想要找的书籍。这次有机 会走访厦大马来西亚图书馆,也是一次 特别的经验。对于正在兴建中的图书馆 也特别期待,希望未来有机会为大家介 绍厦大的新图书馆。w

如今在马来西亚,能让校外人士进 入图书馆的大学屈指可数,所以大家不 妨善用这个资源。大家可以事前到厦大

57

资料提供者是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图 书馆馆员,毕业于马来亚大学图书资 讯理学硕士(Master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曾在拉曼大 学图书馆服务五年及文德学院服务 六年。


动态

07 · 2016

缅怀先贤•铭记历史

常识赛弘扬嘉庚事迹 第三届中学生陈嘉庚常识比赛

决赛日期:

2016年7月30及31日(星期六、日)

联办单位: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

决赛地点: 协办单位: 赞助人/ 单位:

初赛日期:

协办单位:

活动宗旨:

吉隆坡晶冠酒店

马来亚二战历史研究会、林连玉基金

丹斯里邱财加、拿督郑今智、棠记兄弟饼家、义利贸易 有限公司 2016年7月3日(星期日)

吉隆坡坤成中学(雪隆区)、槟城福建会馆(槟城区)、 霹雳永春公会(霹雳区)、古来福建会馆(柔南区)、利 民达福建公会(柔北区)、美里诏安会馆(砂拉越区)及 沙巴崇正中学(沙巴区) ⒈ 缅怀先贤:纪念陈嘉庚、弘扬嘉庚精神 ⒉ 铭记历史: 了解先贤勇士奋起抗战的事迹 ⒊ 珍视和平:宣扬人类和平正义的精神,共创和谐世界

为了纪念陈嘉庚先生、弘扬嘉庚精神,同时提升中学生对陈嘉 庚事迹与太平洋战争的认识,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与马来西亚福建 社团联合会联合举办“第三届中学生陈嘉庚常识比赛”。

2014年举办的首届陈嘉庚常识比赛以雪隆区学校试水温,后 反应热烈,于是主办单位在2015年把第二届比赛从区域赛事扩展 成西马赛事。今年,陈嘉庚基金与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携手合 作,进一步将赛区扩展至东马,开启真正的全国性赛事。

全国39队学生斗智

2016年7月3日上午11时,全马共有39队来自独中、国中与国民 型中学积极响应,参赛学生人数共195名(每队5人),同步在吉隆 坡、槟城、怡保、新山、利民达、哥打京那巴鲁及美里七个赛区进行 初赛笔试,场面热闹。比赛当天,联办单位委派多位代表将赛题送

58


动态

1

2

3

4

1. 初赛沙巴区赛场(沙巴崇正中学)。 3. 初赛柔南区赛场(古来福建会馆)。

往赛区,并在地进行监考工作,力保比 赛过程顺利、严谨与公正。

此项活动亦获得各地福建会馆与 学校鼎力支持与协助,初赛笔试赛场定 于吉隆坡坤成中学(雪隆区)、槟城福 建会馆(槟城区)、霹雳永春公会(霹雳 区)、利民达福建公会(柔北区)、古来 福建会馆(柔南区)、沙巴崇正中学(沙 巴区)及美里诏安会馆(砂拉越区)。今 年,雪隆区仍是参赛重镇,即17队参赛 队伍参加初赛笔试,总人数为85位。吉 隆坡坤成中学作为雪隆区初赛场地的 协办单位,也派了两支队伍参加比赛。 每队参赛队伍由5人组成,所有队 员都必须参与笔试。初赛共设100道题 目,为时45分钟,参赛者不允许在比赛 过程中开卷或讨论。交卷后,每位参赛 学生皆获得参赛证书一张,以资鼓励。

2. 初赛砂劳越区赛场(美里诏安会馆)。 4. 初赛北马区赛场(槟城福建会馆)。

初赛的出题范围主要围绕陈嘉庚 的生平事迹,赛题是由新纪元学院马来 西亚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廖文辉博士与教 育系助教张伟隆出题和审核,而赛题编 排和整理则由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执 行长庄诒晶与职员林欣仪负责。

初赛成绩标青

初赛结束后,由主办单位所指定的 小组负责批卷及统计分数,并在7月中 旬通过新闻文告与电子邮件发布赛果。 今届联合工委会在赛制增设保留席位 制,鼓励各赛区学校踊跃参与。凡区域 的参赛队伍达到总数20队,将保留两 席,少于20队将保留一席,而多于20队 则不再另作调整,但总分少于300分的 队伍将不获保留席位的资格。

59


动态

第三届中学生陈嘉庚常识比赛 初赛16强队伍名单

吉隆坡坤成中学(第一队) 吉隆坡坤成中学(第二队) 吉隆坡尊孔独中

各队伍排名不分先后

张溧殷、饶佳仁、张溧玹、黄荟芹、辜子瑄

温慧诗、胡晋维、唐凯倩、林伟伦、曾余珂儿 曾柏萱、叶姗妮、柯婕儿、胡碧清、洪永真

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第一队) 叶铟姗、颜筱嘫、罗佳维、吴鑫宝、施詠权 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第二队) 冯爱娟、刘沁仪、陈启隆、唐子宇、刘艳晴 吉隆坡循人中学

张基弘、张金保、林祖仪、蔡洁怡、霍萱童

巴生光华独中

杨靖雍、林颖君、张景红、伍洲民、梁慧怡

诗礼圣淘沙国中 巴生兴华中学(第一队) 巴生兴华中学(第二队) 霹雳育才独立中学

林家安、阮可欣、侯贤娸、华于韵、彭洁如

刘凯铷、张汉华、王景涛、郭永康、郑声蔚 苏俊涛、林彦恺、颜学恩、孙小卉、林如心

李汶陞、陈晓晴、刘洁颐、马恺泽、邓子豪

大山脚日新独立中学(第一队) 黄优绮、巫永乐、冯永乐、黄思缘、王沛錤 大山脚日新独立中学(第二队) 郑歆颖、周易康、马芷彦、郑鉫颖、邹敏怡 新山宽柔中学

颜晶、陈瑞庆、曾鼎翰、黄铭胜、谢定峰

柔佛昔加末昔华国民型中学

彭永昇、廖建斐、陈泓全、谭渂鸿、张晖昇

麻坡中化中学

陈素恩、刘欣如、朱惠宁、林天恩、钟文杰

成功晋级的参赛队伍(详见上表) 来自吉隆坡坤成中学、吉隆坡 尊孔 独 立中学、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诗礼圣 淘沙国中、吉隆坡循人中学、巴生光华 独中、巴 生 兴华 独中、霹 雳育才独 立 中学、槟城日新独立中学、新山宽柔中 学、麻坡中化中学、柔佛昔加末昔华国 民型中学。

陈嘉庚基金执行长庄诒晶表示,今 年初赛的成绩标青,16强的成绩较去年 增长了4.5%,整体成绩亦增8%,这项突 破意味着中学生对陈嘉庚先生的事迹 有了更深一层的关注及了解,使得嘉庚 精神得以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另外,主办单位亦对外公布初赛成 绩优异的21名参赛者(排名不分先后) ,他们是张基弘、霍萱童、叶乃妤、杨靖 雍、梁慧怡、郭永康、郑声蔚、李汶陞、 周易康、邹敏怡、张浩田、饶佳仁、张溧

玹、黄荟芹、辜子瑄、胡晋维、施詠权、 刘沁仪、陈启隆、唐子宇、林家安。

晋级的16支队伍于7月30、31日到 吉隆坡决赛赛场,以问答的方式与各校 对手切磋交流,最终诞生冠军、亚军、 季军及殿军。

16强抵隆参与晋级赛

随着比赛来到晋级赛、准决赛与 决赛,赛题范围也扩大至太平洋战争, 并由新纪元学院讲师廖文辉博士与张 伟隆、马来亚二战历史研究会成员陆培 春与杨佐智组成的出题委员小组进行 第一轮与第二轮的出题与审核,最终的 赛题整理与编排由陈嘉庚基金同仁胜 任。 此外,陈嘉庚基金亦赠送参考书予 参赛者,包括《陈嘉庚华侨传奇人物》 (杨进发)、 《太平洋战争史料汇编》

60


动态

1

2

3

1. 参赛者领取参赛证书后与陈松青、陈亚才及带队老师合照(初赛雪隆区:坤 成中学)。2. 初赛雪隆区坤成中学赛场。3. 常识赛联合工委会联合主席 陈松 青颁发感谢状给坤成中学老师代表 陈慧琪、右起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代表 陈 亚才、福联会代表 林展宇、陈嘉乐;左起陈嘉庚基金职员 林欣仪(初赛)。

(李业霖编)、 《马来西亚的“日本时 代”:惨绝人寰的3年零8个月》(陆培 春)、 《陈嘉庚》 (王大伟、赵力田编著) 等。

张伟隆与廖文辉分别担任。

当天赛会裁判由陈松青、陈亚才、 陆培春、廖文辉、张伟隆、杨佐智、强壮 行、姚丽芳担任,主持人则由童敏薇、

隆中华夺冠 光华称亚

2016 年7月30日(星期六)上午8 时,16强参赛者陆续抵达吉隆坡晶冠 酒店,并于当天抽签决定赛场与对垒队 伍。上午10时30分,以两队对垒、问答 形式进行的晋级赛正式开始,每次对垒 为时30分钟。

成功晋级准决赛的8支队伍是吉隆 坡坤成中学1和2队、吉隆坡中华独立中 学1和2队、巴生兴华中学1和2队、巴生 光华独中及新山宽柔中学。在7月31日 (星期日)上午8时30分的较劲斗智后, 四强诞生,他们是吉隆坡坤成中学(1 队)、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1队)、巴生 光华独中及巴生兴华中学(1队)。 常识比赛闭幕与颁奖礼于31日下午 3时45分开始,出席嘉宾有活动赞助人

61


动态

丹斯里邱财加与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一等秘书张维。在颁奖环节中,大会特别邀 请张维与工委会联合主席陈松青与拿督林德仁一同颁发奖杯、奖状给获胜队伍。

冠、亚、季、殿军的奖励各为奖金RM3000、RM2000、RM1500及RM1000每队 获奖杯一座及每人奖状一张。赛会另设个人表现优异奖(RM300现金奖及奖状一 张),以表扬最杰出的参赛者。每一位参与晋级赛的同学皆能获得晋级证书一份, 作为奖励。

经过四强龙虎斗,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成功夺冠,巴生光华独中称亚,而吉隆 坡坤成中学与巴生兴华中学各获季军、殿军,而个人表现优异奖花落来自吉隆坡中 华独立中学(1队)的施詠权。 第三届中学生陈嘉庚常识比赛得奖名单

冠军队

吉隆坡中华独中(第一队) 叶铟姗、颜筱嘫、罗佳维、吴鑫宝、施詠权

季军队

吉隆坡坤成中学(第一队) 张溧殷、饶佳仁、张溧玹、黄荟芹、辜子瑄

亚军队 殿军队

巴生光华独中

杨靖雍、林颖君、张景红、伍洲民、梁慧怡

巴生兴华中学(第一队)

刘凯铷、张汉华、王景涛、郭永康、郑声蔚

个人表现优异奖

施詠权(吉隆坡中华独中第一队)

第三届中学生陈嘉庚常识比赛四强与常识比赛工委会成员、嘉宾与裁判合 影。前排左起:裁判张伟隆、廖文辉与陆培春、中国驻马大使一等秘书张维、 工委会联合主席陈松青与拿督林德仁、裁判强壮行与杨佐智、福联青工委林 世发。

62


动态

1

2

3

1+2. 晋级赛与决赛的赛况。 3. 决赛裁判阵容,左起强壮 行、杨佐智、陆培春、陈松青、廖文辉与姚丽芳。 4. 吉隆坡 中华独中荣获“第三届中学生陈嘉庚常识比赛”冠军。

4

63


动态

配合常识赛 走访聆听碑情故事

基于与太平洋战争历史有关的纪念碑及公墓是历史教育的重要教 材,16强队伍除了到吉隆坡参赛以外,还获得参与大会精心策划的“碑 情故事:参访纪念碑及安葬军人公墓”导览活动,让16强参赛者透过户 外学习探索学校历史课本内容以外的历史故事。

户外导览作为比赛的配合活动始于第二届常识赛“吉隆坡老街历史 事迹导览”。由于去年得到参赛者很大的回响与好评,今届承接去年宗 旨,以活动带活动、善用社区资源、结合地方优势,借此引导现代学子勿 封闭式地“死读书”,并发挥实事求是、实地考察精神,感受马来西亚这 片土地所承载的历史。 导览活动安排在7月30日晋级赛之后,参赛同学和带队老师在联办 单位的安排下分为三组,由各组导览员负责带领与讲解,参观的景点有 包括吉隆坡日本人墓园、吉隆坡广东义山的雪兰莪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殉 难纪念碑、吉隆坡福建义山的纪念中华民国男女侨胞惨死坟、一战、二 战及紧急状态纪念碑、国家英雄纪念碑、共和联邦战争公墓,以及杜南 先生之墓。当天的导览员有陈嘉庚基金文化中心秘书长陈亚才、林连玉 基纪念馆馆员詹敬仁与康碧真、及导览志工陈黎晋、张家伟及黄翠妮。 在7月31日准决赛之后,每队参赛队伍在全体参赛同学面前分享参 与导览活动后的心得。每队分享的同学各献才艺,用自身最擅长的表达 方式分享心得与感想,如用口琴独奏,感怀南侨机工的默默牺牲与奉 献,以及脱口秀、改编歌词、水墨画、折纸及影片制作等方式,分享内容 与形式丰富,令人动容。

64


动态

陈嘉庚基金特邀姚丽芳、詹敬仁与康碧真作分享作品的评审。最终 由吉隆坡尊孔独中、吉隆坡坤成中学(1队)及(2队)、巴生兴华中学(1 队)、大山脚日新独中(1队)及吉隆坡中华独中(1队)以独树一帜的呈 现方式赢得评审的赞赏,并获得现金奖励。

今届主办单位有幸在巴生福建会馆会长拿督郑今智的赞助下,在30 日晚的欢迎宴上与一众嘉宾、带队老师及参赛队伍在甲洞皇龙海鲜大酒 家共享丰盛的晚餐,并在众人的见证下颁发晋级证书予16强参赛队伍, 以资鼓励。 中学生陈嘉庚常识比赛已迈入第三届,从一开始的单一比赛形式, 到后来增设导览活动,基金同仁始终以弘扬嘉庚精神、鼓励学生走出课 堂,接触历史文化遗迹为宗旨,为本地中学生创造一个实地考察与学习 的机会。 今届比赛很荣幸与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携手筹办逾百人两天 一夜的食宿、行程与活动,其中获得丹斯里邱财加、拿督郑今智、陈康益 先生、棠记兄弟饼家、义利贸易有限公司的慷慨赞助,并得到马来亚二 战历史研究会、林连玉基金、福联会青年团、尊孔独中学长团及各位志 工的协助,活动得以圆满落幕。

花絮系列片: 战争与和平

在整个活动结束后,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为了让参赛者重温“中学 生陈嘉庚常识”,决定制作有关“战争与和平”的常识赛花絮系列片。该 系列片每集约2至3分钟,总共6集。2016年8月份,在 “马来西亚陈嘉庚 基金”面子书网页陆续上传。 花絮系列片故事主轴:成功晋级的16支参赛队伍为一年一度的“陈 嘉庚常识赛”备战。他们风尘仆仆来到隆城,以自己的方式杀敌。所谓赛 场如战场,他们只为胜利拼搏,却忽略“胜利”往往只有一个。休兵养息 的时光,他们寻找了一段段碑情故事,重新思考“战争”与“和平”。w

播放日期

“战争与和平”常识赛花絮系列片内容目次

名称

内容

8月28日

第一集:群雄入城

7月30日现场情况

9月10日

第三集:再战擂台

八强竞赛

9月4日

9月17日 9月24日 10月1日

第二集:擂台之战

第四集:最终战役 第五集:寻找碑情

第六集:碑情怀古 (完结篇)

65

十六强竞赛 四强竞赛

“碑情故事”导览 导览分享会


动态

碑情故事导览路线图。

Jalan K u ch

i

ng

n

Jalan Kinabalu

n la Ja

me rli Pa

w Ye ke Lo an Jal

as

n

g

er Ch an Jal

J ala

on ay er K

d基督教坟场 共和联邦战争公墓、 杜南先生之墓

66


动态

1 2

5

3

6

4

7

1~7 : 参赛者在导览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吉隆坡广东义 山的雪兰莪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殉难纪念碑、吉隆坡福 建义山的纪念中华民国男女侨胞惨死坟、吉隆坡日本 人墓园、共和联邦战争公墓,杜南先生之墓、一战、二战 及紧急状态纪念碑与国家英雄纪念碑。

67


动态

2

1 3 4

1. 参赛者讨论着碑上文字。2. 诚毅队导览组同学在陈 亚才的带领下,向吉隆坡广东义山的雪兰莪华侨机工回 国抗战殉难纪念碑行礼。 3+4: 参赛者各献才艺,分享参 加“悲情故事:参访纪念碑及安葬军人公墓”导览活动之 心得。

68


动态

07 · 2016

嘉庚学堂一周年 人文与社会研习班结业礼

/ 关启匡

在这美丽祥和的8月,嘉庚学堂所筹办的“人文与社会研习 班”,也迎来了全职学员毕业的好日子。从2015年9月旬至今, “人文与社会研习班”已办了一个年头的课程,我们7位全职学 员,包括本人关启匡、郑嘉雯、陈宝霓、宋佩霓、李学彬、郑秋盈 与廖勇胜都已顺利毕业。我们非常感谢陈嘉庚基金的董事与领 导无私的奉献、栽培,让我们有幸参与这么难得的学习计划。 由2015年开始筹办的“人文与社会研习班”,是陈嘉庚基金 嘉庚学堂的重要项目。我们必须恳切指出,嘉庚学堂创办为期 一年的“人文与社会研习班”,是我国民间办学的一项壮举。这 个一年计划,总共耗资50万令吉以上,并聘请了近30位的学术、 业界等领域的专才担任课程讲师,而其中的7位全职学员都获得 了为期9个月的全额奖学金。

“人文与社会研习班”是一个由嘉庚学堂所主导的重点项 目,在这一年内,基金会全体领导带着全体学员(包括个别报读 者),一步一脚印的共同探索研习的价值与意义。大家摸着石头 过河,今天终于登上了彼岸,这是值得我们欣喜庆祝的一天!嘉 庚学堂所开办的“人文与社会研习班”,为学员开授了9门专业 的学程,以及多场丰富的学术讲座;为了确保学员研讨学术不离 于实践,嘉庚学堂也安排学员到友好的非营利组织进行为期4个 月的工读实习。下来,让我们以快速的剪影,回顾一下“人文与社 会研习班”9位课程导师的教学风采。 在第一学期,陈亚才老师为学员开授了理论、实践并重的 “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陈老师爽朗的笑声经常感染每一位 听课的学员;他在任何时刻都神清气爽,对学员循循善诱、指点 再三,但他的热情与随和,总让我们如沐春风。徐威雄老师为我 们讲授了“陈嘉庚与新马华人社会”,这个专题有效、全面而深 刻的提升了学员在地的历史意识,让我们对陈嘉庚先生的精神 面貌与历史地位心领神会;徐先生也为我们分享了编撰《移山 图鉴》的辛劳与乐趣,为我们开启了本地老照片的历史新知。叶 乃杰先生与吴依锭女士为我们开授了“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 课程,两位老师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讲解了大马的经济背景,课堂

69


动态

1 2

3

1 . 嘉 庚 学 堂 人 文 与 社 会 研 习 班”结 业 礼 大 合 照 。 2.嘉庚学堂课程主任潘永强在结业礼上致词。 3. 作者关启匡代表全体全职学员在结业礼上致词。

中他们都是平易近人的好老师;在私底 下,吴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参与国际志愿 计划的乐趣,叶先生高明的理财见解, 总是吸引着学员的耳目,但愿我们还有 机会再向叶老师多多请益。詹缘端老师 所开授的“中国现代思想概论”总以广 度的现代史识,点拨学员去思索近代中 国与华人文化的密切联系;詹先生有一 次为大家讲解“一带一路”的旨要,让 人印象深刻,在课程结束前,詹先生还 带领我们参观国家博物馆,为我们讲解 馆中所陈列的中国青瓷与我国文物,让 学员眼界大开。黄进发先生在其“政治 民主化研究”中展现了其超凡的思辨力 与机智的回应力;黄先生善长同时将理 论具体化,再将事情抽象化,他在理论

与实践之间可谓游刃有余,最后总能归 结出几个细密推敲过的策略性方案,醒 人耳目。

进 入第二学 期,作为马来西亚陈 嘉庚基金的发起人陈友信先生亲自策 划了“思维与行动”系列专题课程。在 陈友信老师的热情鼓舞下,他为学员请 来了十多位政、经、文、教各领域之华 裔翘楚。碍于时间所限,我们不能一一 鸣谢他们,但这些讲师的风采,至今仍 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为了支持 嘉庚学堂的活动,陈友信老师都会在百 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与基金会上下同 仁,一起吃饭与分享其人生的理念。陈 先生温润的耳提面命与谆谆教诲,让人 动容。除了邀请友人助阵,陈友信先生

70


动态

也为“思维与行动”主讲了两堂专题课 程,其儒雅的身影,结合创业实践与人 生理想的经验分享,已成为了“思维与 行动”这一概念最好的注脚!

另外,作为嘉庚学堂 课程 主任 的 潘永强主任,也为学员开设了“马来西 亚政府与政治”。潘老师是马来西亚政 治学的著名专家,其课程非常重视内容 的学理基 础,总是让学员可以 深入 浅 出的把握到本专题的要点。 “制度的建 立”如何可能,是贯穿于“马来西亚政 府与政治”整部课程的核心问题。潘主 任非常重视任何体制的规范性与制度 化的实践,在平日管理学堂事务与学员 规范时,潘主任也相当严格的贯彻此一 信念。这使我们可以在他的身上体会到 “知行合一”的重要。马来亚大学中国 研究所副所长饶兆斌老师在百忙中为 我们开设了“中国政治经济专题”。饶 老师是一位学有专精的学者,他有“知 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性格,就算行程再 忙,他在每一堂课中都“出尽法宝”,为 我们讲解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饶老师 是研究当代中国政、经制度的专家,他 既深且广的为学员剖析当代中国的社 会实况与政、经体制;这教会了学员必 须要以理性、客观的视角来理解当代中 国,而不该人云亦云的去“想象”当代的 中国是什么。 前独立新闻在线总编辑庄迪澎老 师是学术与实践兼优的大马新闻学专 家,行家都以研究当代大马媒体学,不 可能 绕 过庄老师的研究,来指 涉其学 术地位。庄老师以一位“在场者”的身 份为学员现身说法,他开授的“马来西 亚媒体与实务”,无论从理论与实务上 对学员都充满启发性。听庄老师的课还 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他对大马的报 界、学界乃至著名人士都有所理解;他 在上课时,总会跟学员分享许多身历其

境的掌故,使我们增长了许多的社会见 闻与经验。请大家容许我以上冗长的介 绍,希望通过以上的说明,让大家得以 体会嘉庚学堂“人文与社会研习班”的 价值与意义。

最后,我还要借此机会,感谢马来 西亚陈嘉庚基金行政处在这一年来对 我们学员的帮助与照顾。在陈嘉庚基金 执行长庄诒晶博士的带领下,行政处的 成员要在忙碌的日程中,执行学务,亦 为学员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这是一份 极为辛劳的工作。当然,我们也要感谢 嘉庚学堂的灵魂人物——课程主任潘永 强博士。虽然,潘主任平时管理学务相 当严格,但这都是他为了坚守学务的制 度化与监察性的原故。在职务以外,潘 主任对学员都是“法外有情”的,他对 我们的谆谆教诲,我们愿永记于心;在 我们面对问题时,他为我们遮风挡雨的 恩情,我们也会感念于心。课程的最后, 在基金会精心的安排下,我们学员有机 会获得一次丰盛的毕业旅行。这次到厦 门华侨大学的学术访问团,由基金董事 锺启章先生带团参访。我们非常感谢锺 启章夫妇在访问期间,对大家的关爱与 照顾,使得这次访问厦门的行程圆满而 成果丰硕。 今天是嘉庚学堂2016年“人文与社 会研习班”的毕业典礼,在我们学员心 中的感激之情,是说不完、言不尽的。让 我们记得这一切美好的因缘与友谊,同 时让我们真正的去继承与体现陈嘉庚 先生伟大的志业与精神,以不负嘉庚学 堂这一年来对我们的恩情与栽培。谢谢 大家的聆听,祝福大家平安吉祥、福寿 康宁!有缘再会!w (作 者按:本人代 表 全 体全职学员在 2016年7月30日的“人文与社会研习班” 之结业礼上致词,此为致词稿)

71


动态

10 · 2016

陈嘉庚基金迎三周年办千人宴

以「海乡情」拓新思路 百年海乡情·开拓新思路: 2016年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晚宴

日期:22-10-2016(星期六) 时间:下午7时

地点:巴生福建会馆礼堂

开幕主宾:丹斯里拿督斯里杨忠礼博士 主宾简介:

杨忠礼是杨忠礼机构的创办人及执行董事。杨忠礼经商有道,对马 来西亚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备受国家领袖赏识,他热心公益的品格亦深 得华社崇敬。杨忠礼在1988年获得英国苏格兰爱丁堡赫烈瓦特大学颁 发荣誉工程博士学位,以表扬他在亚洲及西太平洋区建筑业的贡献,成 为大马史上首位获英国著名大学颁赐工程博士的人士。

身为巴生兴华中学创办人暨现任董事长的杨忠礼重视教育素质之 余,亦设立教师福利基金。他也资助故乡金门的国立金门大学建设,并 捐助100万美元作为校务基金,如今是该校荣誉校长。此外,他亦出任沙 巴国立马来西亚大学荣誉副校长,这是马来西亚建国以来,政府授予华 裔企业家的最高荣誉。

72


动态

华侨的海乡情结

自古以来,有些群体靠海而居,有 些地方靠海而兴,有些人们靠海而存。 中国以南沿海居民以海为田,亦视海洋 为生命的另一个出口,他们铤而走险渡 海下南洋谋生,这种生活所迫而靠海迁 徙的抉择无形中孕育出冒险进取且刻 苦耐劳的“华侨”,他们是海洋文化实 力的最佳体现者,包括陈嘉庚先生。

时至今日,华侨的后裔已经与其他 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和睦共处,他们始 终承载着“海乡情结”,并视海洋为沟通 全世界的起点,从而开创一条新“海上 之路”,正如2016年马来西亚陈嘉庚基 金晚宴的主题——“百年海乡情·开拓 新思路”。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晚宴从2014 年“从侨到桥·走向世界”及2015年“弦 歌不辍·薪火相传”至2016年“百年海 乡情·开拓新思路”,象征着基金已成立 三年。这三年来,基金四位信托人陈凯 希、陈友信、丹斯里拿督斯里林玉唐与 拿督张润安一路引领基金同仁,扎扎实 实地耕耘,无所畏缩地拓新。

嘉庚精神含海洋文化核心

大会主席丹斯里拿督斯里林玉唐 在晚宴的开幕仪式上致欢迎词时提到, 过去一年里,陈嘉庚基金透过陈嘉庚文 化中心委员会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包括 接待和访问国外基金会代表团、赴厦门 参加活动和取经,同时也举办巡回展和 研习班等,这些活动获得广大华社、华 团组织及海外团体的大力支持,证明大 家对弘扬嘉庚精神的认可。 谈到陈嘉庚与“嘉庚精神”,丹斯 里林玉唐说,嘉庚先生与同时代的乡人 在百多年前过番南洋,成为近代移民的 先驱,嘉庚先生也是近代海丝之路的重 要参与者、建设者与开创者,他透过拓

2 1

3

1.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信托人与董事率领 一众基金同仁上台向来宾致谢和留影。2.全 场来宾聚精会神地聆听开幕主宾丹斯里拿 督斯里杨忠礼博士致开幕词。 3.“百年海乡 情·开拓新思路”晚宴在巴生福建会馆礼堂 筵开近110席,盛况令人鼓舞。

展企业及从事航运业等促进了区域之 间的经济发展,并培养海丝人才,故我 们可从“嘉庚精神”中找到海洋文化的 核心。

“‘嘉庚精神’将为建设21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及文 化支持,发扬‘嘉庚精神’亦能弘扬华人 华侨的海洋文化和拓新精神。”

嘉庚精神符合一带一路战略

73

另一 边 厢,开幕主 宾 丹斯里拿 督


动态

1

2

3

4

5

1 . 开 幕 主 宾 丹 斯 里 拿 督 斯 里 杨 忠 礼 博 士(前 排 左 八)与 工 委 会 主 席 梁 家 兴 博 士 (前 排 左 二 起)、厦 门 市 海 外 联 谊 会 常 务 理 事 翁 荣 标 、前 首 相 署 部 长 丹 斯 里 许 子 根 博 士、马 来 西 亚 陈 嘉 庚 基 金 信 托 人 陈 友 信、中 国 驻 马 大 使 馆 公 使 衔 参 赞 马 珈、基金信托人陈凯希、丹斯里拿督斯里林玉唐、拿督张润安、陈嘉庚孙女陈佩 仪 、基 金 董 事 拿 督 翁 清 玉 与 巴 生 福 建 会 馆 署 理 会 长 苏 学 民 一 同 剪 彩 及 合 影 。 2 . 马 来 西 亚 陈 嘉 庚 基 金 信 托 人 陈 友 信 、丹 斯 里 拿 督 斯 里 林 玉 唐 、陈 凯 希 与 开幕主宾丹斯里拿督斯里杨忠礼博士颁赠纪念品予中国驻马来西亚特 命全权大使黄惠康博士的代表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马珈。 3.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信托人陈凯希(前排左起)、丹斯里拿督斯里林玉唐与拿督张 润安颁赠锡制陈嘉庚半身像予开幕主宾丹斯里拿督斯里杨忠礼博士(前排左二)。 4 . 吉 隆 坡 逐 梦 舞 团 以 热 情 奔 放 的“ 欢 庆 连 连 ”迎 宾 舞 为 晚 宴 拉 开 序 幕 。 5.表演歌手尤嘉琳呈献意大利民歌“O Sole Mio” (我的太阳)及经典名曲“七月的草 原”和“父亲”。 74


动态

斯里杨忠礼博士致开幕词时说, “嘉庚 精神”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和精 神支柱,而嘉庚先生的“海乡情”以海 洋文化为核心,不仅是华侨领袖,也是 连接及沟通华人的桥梁,故弘扬“嘉庚 精神”和华人华侨的海洋文化及拓新精 神,有助加强华人华侨的实力。 “马来西 亚华人参 与的‘一 带 一 路’建设将为华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 机遇和发展契机,而传承‘嘉庚精神’ 符合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要求。”

此 外,代中国 驻马来西亚特 命 全 权大使黄惠康博士赴宴的中国驻马来 西亚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马珈致辞时谈 及, “嘉庚精神”的续传使大马华裔先 贤、精英与广大华社殚精竭虑,让大马 华教生根开花,建立完整华教体系,成 为东南亚甚至是全世界之最。 “陈嘉庚基金虽成立仅三年,但在 支持华教事业与弘扬嘉庚精神方面工作 却见成效,值得赞誉。”同时,她认为, 大马华裔在保存传统文化之际,也得积 极融入当地社会,奋发兴业,回馈社会, 并推动多元种族及文化融合,为大马民 族独立、经济发展及社进步作出不可磨 灭的贡献。

陈嘉庚与巴生渊源匪浅

2016年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晚宴 首次从吉隆坡移师至雪兰莪州巴生。 陈嘉庚与巴生的渊源始于嘉庚先生在 1922年收购了马来亚9家橡胶厂,巴生 是其中之一,他也曾在巴生开设黄梨罐 头厂。陈嘉庚生前亦是许多巴生有功人 士的合作伙伴,包括当地华社领袖吴福 发。

层意义。

此外,在11个协办单位相挺之下, 这次晚宴筵开110席,全场共逾千人共 襄盛举,由此足见巴生乃至全国华社对 陈嘉庚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对“嘉庚精 神”的认可。

除了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信托人 陈凯希、陈友信、拿督张润安与协办单 位领导和代表,座上嘉宾还有陈嘉庚孙 女陈佩仪、厦门市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 翁荣标、理事蔡青梅与陈励雄、北京大 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吴小安教授、 前 首相 署 部长 丹斯里许 子根博士、中 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一等秘书刘鹏翔 等。 至于协办单位的阵容包括巴生福 建会馆、巴生中华总商会、马来西亚厦 门大学校友会、雪隆留台同学会、雪隆 同安会馆、雪兰莪厦门公会、巴生广东 会馆、海鸥亲善会、隆雪陈氏书院、雪 隆 颜氏公会,以 及巴生滨海老友联谊 会。 节目内容方面,晚宴工委会邀请吉 隆坡逐梦舞团为来宾呈献两支传统舞 蹈表演“欢庆连连”及“雀舞纷飞”,还 有表演歌手尤嘉琳、 “海鸥之星”林亮 君与在台湾歌唱真人秀节目“华人星光 大道”踢馆获得满分的黄燕欣为台下观 众带来一首首动听的经典名曲及意大 利民歌,为这场千人宴划下句点。w

期间,陈嘉庚加入了巴生闽南公所 (巴生福建会馆的前身),成为会馆建 业基金发起人之一,因此这次晚宴能在 巴生福建会馆掀开序幕,可谓添了另一

75


动态

10 · 2016

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 已故丹斯里拿督郭鹤尧荣膺殊荣

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从在2014年创立“陈嘉庚精神奖”至 今已迈入第三年,在纪念陈嘉庚,表彰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热心慈善的公民或公民企业,亦鼓励个人或团体无私奉献及参 与国家、社会、文化、教育的公共建设事业这一方面,受到外界 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好评。当然也正是因为“嘉庚精神”具有其普 世价值,能为社会塑造正面楷模、凝聚良好的社会风气,因此 在本基金弘扬陈嘉庚精神时,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无论是第一届受奖团体李氏基金,或是第二届的受奖人 杨贵谊博士与受奖单位蒙福少年城(Montfort Boys Town), 皆是“嘉庚精神”无私奉献、毅以处事、爱乡爱民之最佳体现 者。2016年4月, “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评选委员会正式启动。 为了在未来给社会塑造更多的正面楷模,在弘扬陈嘉庚精神时 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评选委员会在5月 修定简章,让其更加完善。评选委员会调整“表扬对象”细项, 即无论健在或逝世,只要是对国家社会政经文教有卓越贡献 者,皆有资格受提名,惟受提名者逝世不得超过五年。

受奖人已故丹斯里拿督郭鹤尧

经 过6月的正式 接受提名,7月的遴 选审核 及8月的评选 后, “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受奖名单终于出炉。2016年“第三 届陈嘉庚精神奖”受奖者是一位在柔南新山家喻户晓的人物, 即新山华教推手——已故丹斯里拿督郭鹤尧。马来西亚陈嘉庚 基金发起人暨“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评委主席陈友信致授奖 词时披露,在评选委员会上,大家一致通过,决定将第三届陈嘉 庚精神奖,颁发给已故丹斯里拿督郭鹤尧,表扬他生前长期奉 献社会,在教育与社会服务领域里可圈可点的表现。

76


动态

1 2

3

1. 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受奖人代表在其他社团代表的 陪同下,与基金颁奖人合影。2. 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受 奖人已故丹斯里拿督郭鹤尧幼女拿督郭少荣代父领奖。 3. 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评委会主席陈友信致授奖词。

2016年“陈嘉庚精神奖”评选阵容 仍是由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包括 陈凯希、陈友信、祝家丰博士、吴木炎、 骆荣福、锺正山及黄循营。陈友信作为 今届评选委员主席表示,陈嘉庚为人处 事 “择善固执” ,对于教育,他始终坚 守不屈,甚至把毕生积蓄献给社会、献 给教育。今届陈嘉庚精神奖受奖人,已 故丹斯里拿督郭鹤尧亦是在教育的建 设上付出巨大贡献的勇士。

新山华教推手示现“宽柔学村”

丹斯里曾说过“除非华社不要我, 不然我将继续为华社服务”。受奖人幼

女拿督郭少容在代父领奖致词中提到, 丹斯里生前虽然遭受两次绑架,动过两 次非常大的心脏手术,但为社会服务的 精神却从不动摇。丹斯里拿督郭鹤尧, 其当仁不让的精神和卓越的贡献,具体 反映在柔佛新山宽柔小学五校(即宽柔 一小、二小、三小、四小及五小)、士古 来国光小学、新山宽柔中学以及南方大 学学院等学府的建设和拓展。他曾担任 这些学府的董事长,促成宽柔一小和四 小成功迁校;也协助完成宽柔二小、三 小及五小的扩建校舍工程。此外,他推 动国光小学扩建校舍计划,使这所小学 发展成为全马规模最大的小学;他甚至

77


动态

把创建国光二校的梦想变成现实,并且 在1998年正式开课。

丹斯里在1980年代担任宽柔中学 董事长期间,慷慨解囊,同时积极推动 该所学校的建设,使宽柔中学成为全马 规模最大,硬体 和软体建设兼顾的华 文独立中学。从此, “郭老情系宽柔”成 了一段佳话。更甚的是,我国著名学者 郑良树教授以集美学村作为参照,将宽 柔小学、宽柔中学以及南方大学学院合 称为“宽柔学村”,可见丹斯里对新山 华教的推动与建设,具有不可磨灭的贡 献。因此,作为宽柔校友兼“八度空间” 新闻主播的陈嘉荣,在“第三届陈嘉庚 精神奖”颁奖典礼代念中文领奖感言时 表示,他为身为宽柔人而感到骄傲,这 份骄傲,源自于宽柔能有丹斯里拿督郭 鹤尧,这样的灵魂人物。

丹斯里的家人从来没有反对他捐助华 教或他所从事的社会服务工作,因为他 有权利做任何他想做的事。

为嘉庚精神立标杆

在“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颁奖典 礼上,除了拿督郭少容代父领奖外,仍 有其他单位代表陪同(宽柔基金、新山 福建会馆、新山福州十邑会馆、宽柔校 友会、雪隆宽柔校友会及南方大学中马 校友会),足见丹斯里拿督郭鹤尧在他 们心目中地位非同一般。对于这么一位 与陈嘉庚有相似性质的人物,马来西亚 陈嘉庚基金在《南洋商报》一篇约4千 字的专题报道,缅怀丹斯里生前事迹, 为 “嘉庚精神”树立标杆。w

承续嘉庚风范不留名

宽柔基金主席萧光华在受访时(受 奖人专题短片受访者之一)披露,丹斯 里生前对陈嘉庚十分尊崇尊重,常常谈 及陈嘉庚与李光前等显现人物的事迹 来启发年轻一辈。2002年丹斯里将自己 一生储蓄中的100万令吉捐献出来,成 立宽柔基金会,协助清寒子弟,甚至提 供教师退休福利金。就后者而言,在当 时可谓开风气之先。更难能可贵的是, 丹斯里坚持不以个人的名字命名这个基 金会,具有陈嘉庚为教育倾资却从不在 一砖一瓦留名的风范。 陈友信在致受奖词提到,丹斯里实 际上并非大富大贵,但是对于教育,他 从不吝啬。此外,丹斯里拿督郭鹤尧亦 活跃于社团,包括新山中华公会、中华 商会、新山福建会馆、新山福州十邑会 馆等等,做事务实,积极领导但不跋扈, 也不会沽名钓誉,任内建树良多,赢得 口碑。拿督郭少容在领奖感言中表示,

78

1 2

1. 丹斯里身前遭遇两次绑票,宽柔师生 拉起布条恳求绑匪放人。2. 丹斯里身前 热爱阅读,每日必定翻阅中英文报章,了 解每日社会上发生的事。


动态

10 · 2016

「百年海乡情·开拓新思路」座谈会

从嘉庚情怀看一带一路 配 合 于10月2 2日拉 开 帷 幕 的“百年 海乡 情·开 拓 新思 路”2016年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晚宴暨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颁 奖典礼,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当天邀来国内外著名学者,在巴 生福建会馆一楼讲堂举办了一场两小时的座谈会。 在这场座谈会上,受邀担任主讲人的学者包括北京大学华 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吴小安教授、南方大学学院华人族群与文 化研究所所长安焕然副教授和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副所长饶 兆斌博士;担任回应人的是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高级讲师林 德顺博士;而马来西亚陈嘉庚文化中心秘书长陈亚才则担任主 持人。

会上,包括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主席陈凯希先生、前首相 署部长许子根博士、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校长高级顾问范智 全教授等嘉宾及逾百名来自各地的公众人士和学生,一起聆听 学者就海丝文化、一带一路、南洋族群等热门课题发言。在当下 马中合作越来越密切的大背景下,期望透过跨地域学者的研究 与讨论,深入探讨全球化视野下的嘉庚精神、海外华人与“一带 一路”区域合作发展。

79


动态

主讲题目

中国与南洋族群和教育:嘉庚情怀及其涵义

主讲人简介

厦门大学历史学系硕士、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 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 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亦是新加坡国立大 学亚洲研究所资深客座研究员,专长于研究 东南亚近现代史与华侨华人史。

主讲人

吴小安教授

发言摘要:

吴小安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全球化视野下的嘉庚精神,第一部分 为从陈嘉庚的出身背景来讨论中国与南洋的关系;第二部分探讨华人的 族群与教育;第三部分则是他对于“嘉庚情怀”的诠释。他认为,陈嘉庚 是既属于南洋、又属于中国的。陈嘉庚既是鲜明的历史伟人、又是鲜活 的精神领袖,无论在中国还是南洋,陈嘉庚的名字都是如雷贯耳、家喻户 晓,这固然与他作为富商巨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更与他超越个人利 益,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大爱和博爱密切相关。

作为广大华侨华人的领袖,陈嘉庚积极奔走呼吁,发动广大侨社筹 款筹物、出钱出力以协助中国抵御日本入侵、救亡图存,一片热血丹心, 让陈嘉庚跨越了中国与南洋。在族群和教育方面,吴教授认为文化与教 育是密不可分,族群与文化也是相互辉映的。在马来西亚,族群与教育的 关系联动,尤其是华文教育,则具有非常特殊且鲜明的历史、政治、社会 和文化含义。马来西亚有全球海外华人社会引以为豪,最完整、数量最多 且高质量的独立中学体系。 然而,由于殖民主义时期分而治之的历史遗产及后殖民主义时期族 群政治的严峻现实,马来西亚的教育与族群的关系不仅仅是正常国家和 社会下文化进步的关系,更是远远超越了教育专业领域之外的强烈的语 言政策、文化诉求和族群政治。幸运的是,在马来西亚,自始至终有一大 批热爱华社、关心华教的热心人士,从商界到政界、从精英到草根不分彼 此的亲历亲为,这是令人敬佩的精神。 嘉庚情怀的内涵

相对于耳熟能详的“嘉庚精神”一词,吴小安更倾向于使用“嘉庚情 怀”一词,他认为作为历史遗产的“嘉庚情怀”一词更能切合当下现代背 景下社会文化关怀的氛围;而其定义是立足于国家与族群、传统与文化但 目光远大、胸怀宽广,是中西结合、对外开放并与时俱进。陈嘉庚一身标 准的西装大衣、眼镜、礼帽和文明拐杖,便是很好的明证。 80


动态

所以,华人教育,不是抗拒英文教育、不是抗拒西方文明,不是因循 守旧和固步自封,更不是歧视、傲慢和偏见,而是开放和包容,是向世界 各个族群和各种文明和文化学习,取长补短,和睦共处,共存共荣。 当下的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高达5千亿美元。马来西亚作为一带一 路沿线重要国家,作为海外华人重要集聚地,是中国在东盟最大的贸易 伙伴。华侨华人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动力和重要 窗口,2016年10月19日中马合建马六甲港口的奠基仪式已经举行,隆新 高铁讨论也在议事日程中,便是最好的明证。吴小安认为,在国际化大潮 中,华人教育前景将会更加美好。

1

2

1. “百年海乡情.开拓新思路”座谈会由陈亚才(中)担任主持人, 邀请饶兆斌(左一)、吴小安(左二)、安焕然(右一)担任主讲人, 并由林德顺(右二)担任回应人。 2.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董事 拿督翁清玉(右三)主持开幕仪式,并颁发纪念品予受邀学者。

81


动态

主讲题目

深入世界的“他者”认知——海上丝路与跨文化

主讲人简介

台湾成功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硕士、中国厦门 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现为南方大学学院华人族 群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副 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地方史、马来西亚华人 史、籍贯研究

主讲人

安焕然博士

发言摘要:

安焕然主要从历史角度来看海上丝绸之路的跨文化交流,如何给当 代中国的“一带一路”带来新的启示。他首先引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副研究员贺照田的《当中国深入世界……》,该文认为中国人缺乏把他者 视为“他者”的认知。

贺照田指说,中国想要切实把握住理解其他亚洲国家的能力,首先 就必须同理心的了解“他者”跟中国的不同。贺认为这种不把他者视为 “他者”、跨文化认知不足的心理背景,一部份要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 思维格局上。中国人深入世界不愉快感的背后, “还和中国人长期形成的 文化心理有关”,跟“推己及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在中 国长久受到尊崇的价值和文化背景有关。 对此,安焕然则回应说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格局并不一定如贺照田 所说,事实上类似于跨文化认知的经验,在古代中国海洋发展史上早已 有其灵光显现。

基于此,他尝试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外销陶瓷、郑和的出 身、明代朝贡体制圈对“他者”的认知和学习等层面,来谈其跨文化经验 对当代“一带一路”新海上丝路的启示。 中国古陶瓷之外销是海上丝路商品之大宗,由晚唐、宋元至明清,一 千多年来享誉全球的中国瓷器,以质高物美之姿大量销往世界各地。这 种专供外销的陶瓷,谓之“中国外销陶瓷”。这是中国长程贸易中除传统 丝织品之外,另一个重要且量多的输出品,是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 尤其在海上丝路,中国陶瓷更见其魅力。瓷器较笨重易碎且不适于 骆驼承载,因此较适于船运。因而中国陶瓷之外销,主要取道于海路。

明成祖之所以选择了郑和来负责下西洋之重任,安焕然认为有以 下三点:第一,郑和是他身边的心腹亲信;第二,在于其伊斯兰的出身背 景——明成祖认知到随着中国朝贡体制圈的建置与扩大,想要与世界友 好就必需熟悉不同的文化和宗教、尤其更要了解伊斯兰文化,并与伊斯 兰世界结盟。 82


动态

从跨文化视角出发

第三,当年郑和下西洋之所以选择在满剌加(马六甲王朝)设立 官厂、将满剌加视为“外府”,除了是基于满剌加对明朝中国的“事大意 诚”,满剌加的伊斯兰因素在中国有意介入东南亚海域均势格局下潜在 的作用,恐怕也是郑和下西洋寻找诚信中继地联盟的重要考量。

那与其傲慢地把满剌加视为郑和下西洋海权战略上的“海外基 地”,不如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看出郑和下西洋与满剌加同时具有的 伊斯兰共性。相应于今天的时局,李浩然、袁晓航的《从世界工厂到世 界工程师:新角色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指说: “马来西亚作为 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债券市场,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伊斯兰世界的开 展和延伸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说,马来西亚不仅仅是一般意义 上‘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更是通往伊斯兰世界的枢纽。” 安焕然也指出,当今全世界第一本马来语词典是由明朝人编纂 的。明朝嘉靖二十八年(1549),由通事(翻译官)杨林校正的《满剌加 国译语》,总共收载了482个古代马来语词汇及其读音,但整本词典却 全是用中文书写的。

基于此,安副教授认为中国的“思路”需要升级,这恐怕还是一 个“态度”问题。对于“他者”的认知,跨文化经验的倡导,还是需要 的,否则那份深入世界的“不愉快感”会愈来愈多。

事实上,古代中国纵有天朝上国的优越性神话的自我想象,但就 中国海洋发展史而言,从中国古外销陶瓷的烧造和营销,郑和跨文化 的出身背景以及明朝人也学马来话等事例,不论是民间海贸交易还是 官方朝廷之间维系的宗藩关系,都或多或少对“他者”有所认知,有主 动了解“他者”的心,也有一定程度“和而不同”的跨文化管理经验。

83


动态

主讲题目

“一带一路”及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

主讲人简介

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国际关系学士、东北大 学政治学硕士和公共与国际事务博士,现为马 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包 括中国政治、马来西亚政治和政治学史。

主讲人

饶兆斌博士

发言摘要:

饶兆斌表示,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 带”和“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后, “一带一路”已经是中国国内外 一个不断受到关注的热点和话题。他在本次演讲中主要探讨中国提出 “一带一路”的缘由以及“一带一路”对东南亚各国的计划及潜在的影 响。

“一带一路”打造命运共同体

在讲述“一带一路”在东南亚的实行现况中,饶兆斌指出,根据中国 国务院出版的“一带一路”经济年鉴,马来西亚是65个沿线国家中,继俄 罗斯之后,五通指数排名第二高的国家。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以五通 为合作重点,即政策沟通、设施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东南亚国家的五通指数在这65个国家排名非常高,除了马来西亚排 名第二,新加坡排名第三、泰国和印尼分别排在第四和第五。马来西亚、 新加坡、泰国及印尼被列为中国“一带一路”畅通型国家,越南(第14名)、 柬埔寨(第16名)及寮国(第23名)则处于良好级别,缅甸(第25名)、文 莱(第31名)和菲律宾(第32名)则是有潜质的国家。

饶兆斌认为中国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形成 命运共同体。从战略学角度来看,中国是以经济为连接点,把政治和安全 联系起来,使日后可能出现的冲突不会影响共同繁荣。他认为,南海问题 仍是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否 与有争议的国家达成共识,将影响东南亚国家参与“一带一路”的信心。

84


动态

现场回应:

对于三位主讲人所发表的演讲,回 应人林德顺首先针对吴小安教授的“嘉 庚情怀”表示,中国清末时保皇党与革 命党已开始在东南亚推动华人社群的现 代化并提升华人社群的知识水平,陈嘉 庚办学的精神则是把这件事情推得更 高、更通过办学把教育推回到中国去。 对于安焕然所提出古代中国海洋 发展史的跨文化认知,他认为这是古代 版的“一带一路”,明朝与马六甲王朝 的沟通是一种成功的方式;至于当代的 马中关系,他认为马来西亚政府高层领 袖和华人社会是热烈回应,但马来社群 则不如想象中热烈,我们应从过去的经 历来解释这个现象并从中学习。 古代海丝之路的借鉴意义

对于饶兆斌的演讲,林德顺则回 应说“一带一路”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之后推行的马歇尔计划有些许类 似,从马来(西)亚的独立建国到90年 代的经济快速发展,是得到日本和美国 的帮助,他相信马来西亚可以在未来获 得中国的帮助,以进一步推动经济和社 会的发展。 观众再次提问有关中国深入世界 会导致不愉快的课题。安焕然回应认 为西方世界媒体有在一定程度上抹黑 中国。事实上从中国的历史来看,唐宋 时期的开放政策,恐怕连当代都不如 当时。比起欧洲花了数百年的时间深入 世界,中国要用数十年来深入世界,这 其中就碰到了需要反思的问题。贺照田 认为中国的反省不足,尤其在“一带一

路”周边的国家多为生活由宗教主导并 具有被殖民经历,因此中国在接触过程 中更需要不时自我反省,以加强互动。 世界需要重新认识中国

对于观众提出蔡英 文的“新南向 政策”与中国的“一带一路”会不会合 作的问题,饶兆斌认为“新南向政策” 的提出是希望与中国保持距离并找出 台湾的战略空间,因此应不会与 “一带 一路”政策配合。他亦指出这已是台湾 政府第四次推动的“南向政策”,且都 是由政治色彩偏绿的总统推行。

但过去推行时与市场考量背道而 驰,导致许多台商依然到中国投资,成 效不大;这一次的“新南向政策”则注 重加强与南亚的关系,尤其台湾一直以 来与印度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如今面对 中国工资的上涨,许多外国投资者开始 把厂房迁至东南亚国家,饶兆斌认为这 或许会是“新南向政策”的机会。另外, 这一次的新政策也更看重文化与教育上 的交流,以加强台湾作为国际成员的实 在感觉。 吴小安认为,外国人对于中国给予 的好处,依然保持着怀疑的态度。事实 上,中国政府和人民,都是以开放的态 度走向周边。中国政府还在反思和学 习,过去学习的是政治与经济,当代则 是文化上的学习。

除了中国认识世界, “重新认识中 国”也应该是外国应该要学习的,因为 长期以来的固有观念使外国对于中国 的认知面对困境,要更好的理解中国才 是真正的互动。w

85


动态

10 · 2016

王鲁湘:陈嘉庚成就三不朽 ——记王鲁湘与南方大学学院代表到访

嘉庚精神具启发意义

对于关注中华文化与学术人文术的观众来说,主持过凤凰卫视 《文化大观园》、 《世纪大讲堂》等文化类节目、曾为央视著名系列纪 录片《河殇》担任总撰稿人之一的知名文化学者王鲁湘教授,早已是 耳熟能详的名字。2016年10月31日,受邀前来吉隆坡主讲南方大学学 院人文大学堂的王鲁湘,在南方大学学院院长祝家华、策略发展部总 监陈再藩及公关与筹款处主任陈进源陪同下到访马来西亚陈嘉庚纪 念馆,由以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发起人陈友信和陈凯希为首的基金 代表接待,并就基金相关活动及嘉庚精神进行交流。 会上,陈友信向王鲁湘介绍设立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的缘起及 筹备过程,并表示陈嘉庚精神对当代来说依然有其启发意义。陈友信 续说,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的主要宗旨有四,首先是透过学术研究与 讲座来探讨、记录陈嘉庚在新马的事迹与活动;其次则要把嘉庚精神 生活化,透过举办具有现实意义的各类活动,来纪念面向海洋、面向 世界的嘉庚精神。第三则是经营下一代、让年轻人认识陈嘉庚,把学 生带到纪念馆来或举办嘉庚语录书法比赛和常识比赛,让嘉庚精神 走入学生之间;最后则是透过精神奖来奖励贯彻嘉庚精神的企业界、 文化界人士,甚至是友族值得褒扬的好人好事。

陈友信表示,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期待持续与中国学界和文化 界来往,并借由王鲁湘在文化界的影响力来增进资源共享与合作,让 嘉庚精神跨出国门。因陈嘉庚不只是马来西亚,更是全球华人代表。 86


动态

陈嘉庚以实业和教育救国

王鲁湘 回 应说,他 对于 作为新中 国“开国元勋”之一、代表中华民族海 外族群和民众的陈嘉庚并不感到陌生。 毛泽东曾说陈嘉庚是华侨旗帜,他在中 华民族最困难的时候几乎把全部家产 都用来抗日、动员海外华人出力出钱, 没有陈嘉庚和海外华人对抗日战争的支 持,抗战会进行得更艰难。

此外,陈嘉庚的事迹也收录在中国 学生的课本里,连带地让不少中国学子 对厦门大学心向往之。而每年固定到厦 门大学讲课的他也曾到陈嘉庚故居参 观,更因此敬佩其人格和奉献精神。他 认为,嘉庚精神确实应该不只在海外和 新马传承,中国国内在历史教科书上、 在国民历史教育和近代史上也不应该缺 了陈嘉庚,因这是不能忘本的。

1

2 3 4

1. 当日来访来宾与出席此次交流的基金代 表合照。2. 陈友信、陈凯希、锺启章、陈亚才、 陈松青、姚丽芳、陈丹生和翁清玉等基金代 表与来宾交流。3. 陈凯希赠送纪念品予祝家 华、王鲁湘及陈再藩。 4.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 金执行长兼博物馆馆长庄诒晶向王鲁湘介绍 馆内展出的陈嘉庚生平事迹。

王鲁湘更表示,凤凰卫视《我的中 国心》节目也曾做过陈嘉庚专题,因为 他是最典型的一颗中国的公心与忠心。 他评价说陈嘉庚看得很长远,在当年中 国落后、大家都在寻找救国的道路时, 陈嘉庚走上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路 线,尽管后来有人批评说要解决中国的 根本问题还是要靠革命救国,但这么说 显然是一种不正确的历史观。因为从中 华民族的强大发展来看,革命可能解决 的是一时的问题,但是教育解决的是长 远的问题。因此陈嘉庚所代表的两个方 向:实业和教育,是代表了中华民族自 强自救的长远之计。 他最后评价说,从这一点上,越发 能看出陈嘉庚眼光的远大,并且身体力 行、切切实实地去完成,如今其留下的 遗泽还一直在泽披后人。很多政治人物 都会成为过去,但陈嘉庚则是不朽的。 古人云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 其次立言,陈嘉庚是三不朽,所以了不 起。w 87


动态

11 · 2016

总结过去•规划未来 陈嘉庚基金同仁脑力激荡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为了总结过去6年来的成长与发展,并 规划未来走向,于2016年11月20日在梳邦英迪国际学院举办了 第一次的“脑力激荡营”。这次的“脑力激荡营”除了让马来西 亚基金同仁有一个创造共识的平台及加强彼此的联系,其目标 还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激荡思维,为往后几年的基金会务拟设另 一个里程碑。

回溯成立始末

在未正式开启“脑力激荡”模式前,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 发起人陈凯希讲述了基金成立的始末。上世纪90年代,陈凯希 因陪同首相敦马哈迪访华而与“云南昆明南侨机工联谊会”结 缘,亲身拜访了居住在云南的南侨机工。那一次的经验,让他深 深地觉得南侨机工的历史应受到重视。在那之后,他开始接触 并赞助与南侨机工相关的活动,如1995年与1999年邀请南侨机 工及组织友好之旅访问中国。因此,陈凯希也成了2011年“四 驱万里滇缅行”活动的主要赞助人及参与者。 若提到南侨机工的事迹,必定提及陈嘉庚这号人物,可惜 陈嘉庚事迹在马来西亚却少有人知。陈凯希认为,郑和、孙中山 及陈嘉庚皆是“千古一人”,前两者大部分人都知道,后者陈嘉

88


动态

庚却不是如此。这使他萌生了创办陈嘉 庚基金的念头。他与当时担任隆雪华堂 的会长陈友信达成共识,共同发起成立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

初衷,即让更多人认识陈嘉庚,推广外 界阅读陈嘉庚传记及建议举办一些与 陈嘉庚有关的讲座,积极邀请相关学者 到馆交流。

加强对外宣传

大趋势下的挑战

此外,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 积极 效法嘉庚先生在教育事业上的热忱,在 2015年开办“嘉庚学堂”,一系列课程 与讲座全年不定期开跑,为民众教育不 遗余力。回顾基金成立始末,陈凯希表 示,未来基金活动还得朝着当初成立之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旗下的嘉庚 学堂正是秉承这样的使命,在2015年开 办“卓越青年人文社会研习班”, 2016 年对外界开办公开课程,让在籍学生或 是在职人士皆受益良多。陈友信表示, 像嘉庚学堂办的“非营利组织管理”, 主要是希望透过这些课程,让未来社团 的执行工作专业化。陈嘉庚基金至成立 以来举办多种活动来弘扬陈嘉庚事迹 与精神,近来亦受到中国方面的关注,

陈嘉庚基金至2011年成立以来,所 举办的活动总是以“发扬嘉庚精神”为 核心宗旨。无论是2013年设立陈嘉庚人 物纪念馆、2015年策划特展及2016年 的巡回展,举办例常活动“嘉庚语录书 法比赛”、 “中学生陈嘉庚常识比赛”, 都是让外界认识有关陈嘉庚生平事迹的 一扇门。2014年设立“陈嘉庚精神奖”, 旨在表扬对国家社会有实质贡献,尤 其是继承嘉庚先生在文化教育、国家社 会、企业发展,甚至是公益慈善精神的 人士,此奖项的诞生也具有为社会树立 楷模之现代意义,是“发扬嘉庚精神” 的另一个管道。

1

陈 友信 在专题 报告中提 到,现今 马来西亚社会转型很快,但社团与组织 间各自活动却少有交流,彼此间产生隔 阂。陈嘉庚基金应考虑自身在这个社会 上的定位与责任,尝试向外界组织、社 团,甚至跨文明交流。此外,他提到现今 华人社团都面临缺乏合适未来接班人 的挑战,希望基金未来能够培育有个人 魅力与魄力,甚至兼有管理能力的接班 人。

2

1. 全体出席者的大合照 。 2. 基金同仁专心听庄诒 晶汇报。

89


动态

未来的挑战则是如何让现今年轻人认 识陈嘉庚,产生现代意义。

未来活动规划

此 次 激 荡营,每位出席者 积极 提 出建议,为基金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提 供了方向。陈亚才在收集各位出席者的 建议后表示, “2017年至2018年活动计 划”应把重心放在嘉庚精神与事迹的推 广,并适时结合媒体力量,才能达到良 好的宣传效果。

陈亚才认为,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 应建立“模范”标准,如每年颁发陈嘉 庚精神奖,确实能起到为社会提供一个 效法的目标与对象。为了让现今年轻人 能够发挥嘉庚精神的现代意义,当日会 议提到举办大专领袖营、企业家论坛, 希望能启发年轻人在未来落实企业社 会责任。此外,陈嘉庚事迹在本地仍有 可挖掘的部分,在未来聘请研究员进行 长远的田野调查亦是可考虑的活动规 划之一。 这一次 的“ 脑 力 激 荡 营 ”圆 满 结 束,讨论内容达到预期的目标,对于基 金未来的资源整合与平台运用都有初 步的规划与展望。w

1 2 3 4 1+2+3+4. 各位参与者积极发表建 议与看法。

90


动态

12 · 2016

先贤特展再耀光辉

南大精神领航人陈六使放异彩 “先贤交辉”系列特展之“南大精神领航人陈六使”开幕仪式

日期:2016年12月17日(星期六) 时间:下午2时

地点:马来西亚陈嘉庚纪念馆

开幕主宾:马来西亚南洋大学校友会联委会主席 周增禧 陈嘉庚之孙 陈君宝

“先贤交辉”系列特展缘起

2013年10月,甫正式成立半年的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选址在吉隆 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的三楼右侧打造东南亚唯一一家以陈嘉庚为人 物主题的纪念馆——“陈嘉庚纪念馆”,使陈嘉庚更贴近大马社群,亦 是后人聆听、目睹、理解、感受、思考陈嘉庚的毕生事迹和精神理念的 重要人文空间。 2015年5月,陈嘉庚纪念馆正式推介筹划近半年的“先贤交辉”特 展系列,以补充常设展的内容,并借此展示陈嘉庚与诸位先贤之间的 事迹和情缘,同时突显陈嘉庚具有人情味的一面。陈嘉庚与不同时代 的先贤在此平台相互辉映,他们生平中的每个奋斗、成就、过人之举、 崇高气节与择善固执的精神,都直接为后辈子孙的生活和教育等基础 扎根。

从李光前到陈六使

“先贤交辉”特展系列率先登场的是陈嘉庚的长女婿,即李氏基 金创办人李光前,主题为“承先启后:李光前的慈善精神”。翁婿两人 既是伯乐与千里马,在商业事业、教育文化及公益事业上亦师徒相携, 青蓝相接。李光前特展原先计划对外开放两个月,但各地学校与社会 人士纷至沓来,纪念馆遂将之延长至7个月,坊间的踊跃反应为此系列 特展留下逗点。 为了使“先贤交辉”系列从纪念馆“走出去”,陈嘉庚纪念馆也 附设“先贤交辉”巡回展,制作一套可流动的展板供所需学校和团体

91


动态

“借展”,让“先贤交辉”系列可在全马 走透透,以此加强陈嘉庚纪念馆与各社 群的互动往来,并连接各地想法相同的 贤能,携手弘扬先贤精神。

参观,例如:吉隆坡坤成中学、厦大马来 西亚分校的学生,以及马来西亚创价学 会、南侨机工后裔等。

2016年12月17日,陈嘉庚纪念馆这 一回迎来“先贤交辉”系列特展之“南 大精神领航人陈六使”,讲述南洋大学 倡办人陈六使的生平事迹。纪念馆邀请 到马来西亚南洋大学校友会联委会主 席周增禧与陈嘉庚之孙陈君宝担任开 幕人,与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发起人陈 凯希和陈友信在纪念馆展厅共同主持 开幕仪式。

双陈之交青蓝相接

描绘陈六使与南大故事

1933年中旬,陈嘉庚有限公司因财 务陷困而被迫缩减业务之际,连带影响 长期资助的集美学校及厦门大学,陈六 使以自家公司“益和树胶公司”名义承 租前者的麻坡树胶厂,并将工厂利润以 月捐形式全额充作集美学校和厦门大 学的校费,作为两人的“君子协议”。

除此之外,开幕仪式当天,纪念馆 也迎来陈六使研究所所长莫顺宗博士、 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执行长陈培和、 财政岑瑞楼、副执行秘书叶金辉、马来 亚南洋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陈庆地博士、 南大校友李业霖、莫泰熙、李万千、柯 木林、拿督谢诗坚博士、厦门大学分来 西亚分校校长高级顾问范智全、南方大 学学院院长祝家华副教授,以及其他社 团、独中、大专的代表拨冗莅临。

有别于以往以黑白历史旧照为主的 展览设计,陈嘉庚纪念馆这次邀请画家 以水彩、原子笔及墨汁等颜料,为这段 黑白记忆注入鲜明的色彩,衬托出陈六 使不凡的生平写照及民间筑起南大的 光辉岁月,带来耳目一新之感。与此同 时,纪念馆也打造南大校友的群像,展 现南大作育英才25年,人才满天下。 陈六使特展持续对外免费开放至 2017年8月,开幕当天随即迎来第一批 来自吉兰丹中华 独中、林连 玉基金槟 州联委会、森美兰联委会、昔加末联委 会、森美兰大会堂等访客,之后也陆续 获得不少学校、社团和社会人士的捧场

陈六使是华人领袖和慈善教育家, 他与李光前在50年代皆是举手投足都 会牵动世界胶坛行情的橡胶矩子。陈六 使与陈嘉庚更是渊源匪浅,两人关系始 于陈嘉庚在家乡创立的集美小学。陈嘉 庚对陈六使毕生影响至深,无论是陈嘉 庚的为人处世、创业经营、倾资兴学、为 国为民方面,视陈嘉庚为父执辈的陈六 使都引以为典范,且对前者敬重有加。 年龄相隔23岁的陈六使和陈嘉庚 是同乡人,来自福建省同安县集美乡, 南洋事业已露锋芒的陈嘉庚于1913年 返乡创办集美小学,17岁的陈六使是当 时的受惠学子之一。两年后,陈六使尾 随兄长的步伐过番谋生,在南洋的第一 份工正是在陈嘉庚的橡胶园做粗活,良 好工作表现助他一步步坐上经理之位, 这9年时间也为自己开拓了自立门户的 基础。

当陈嘉庚决定移居中国,为祖国与 海外侨民效力后,陈六使从陈嘉庚手中 接过“侨领”的重任,顺利成为新加坡 福建会馆、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怡和轩 俱乐部等重要社团的领袖。

倡办南大成全民运动

92

1953年,选择在新马落地生根的


动态

.基金发起人与开幕主宾及“从陈嘉庚到陈六使的历史贡献”座谈会 主讲人、回应人和主持人合影。左起为陈亚才、莫泰熙、陈凯希、陈 君宝、周增禧、柯木林、陈友信、李业霖与拿督谢诗坚博士。

陈 六使 为华 侨 子弟的升学出路开山 劈 道 ,倡 议 建 立 第 一 所 海 外 华 文 大 学——南洋大学,并认捐叻币500万元 作为建校基金,其领导的新加坡福建会 馆亦献赠550英亩土地为校址。此议一 出,随即在新马两地掀起一股捐出一日 所得的“全民运动”,南大的一砖一瓦 许多出自市井小民的血汗钱,如小贩义 卖、三轮车夫义踏、大排档义炒、理发 师义剪、舞女义舞、计程车义载等。 南大的落成如同马来西亚陈嘉庚 基金发起人陈友信在开幕仪式上致欢 迎词时所形容,南大作为海外华人教育 文化的最高象征,是南洋华人的精神家 园,它凝炼了华人先辈百多年来在海外 自筹自助、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力求 上进的兴学传统,后人逐渐将它形容为 “南大精神”。

马来西亚南洋大学校友会联委会 主席周增禧致辞时也提到,南大的由来 是世界华人史的特殊现象,展现了陈六 使对民族前进的关怀,南大当年扮演百 年树人的神圣角色,让无数面对升学和 就业难题的马新华人子弟有机会接受高 等教育。

细数从陈嘉庚到陈六使的历史贡 献,那是从“嘉庚精神”到“南大精神” 的一脉相承与阐扬光大。这股力量升华 为一种强烈的精神感召,引导着后来者 投入兴办教育、社会公益的伟业。南大 是华侨在新马落地生根的寄托和曙光, 亦是华社守护母语教育的堡垒,纵使南 大校园不复存在,但南大精神和内涵长 存华社。w

“陈嘉庚与陈六使在新马是一个 时代的标杆性人物,对新马影响深远, 因此应通过更多活动让后人了解他们 的精神,也 希望南大 精神能 通 过普及 化推动,唤 起新一 代人对陈六使的认 识。”

93


动态

1 2

3

4

5

1. 陈凯希(左起)与陈友信带领拿督谢诗坚博士参观陈嘉庚纪念馆。 左四为锺启章。2. 陈友信在开幕仪式上发表欢迎词。3. 陈凯希(左 起)、陈君宝、周增禧与陈友信共同主持特展开幕仪式。 4. 陈嘉庚 纪念馆邀得逾50名来宾见证特展之开幕仪式。 5. 开幕人周增禧代 表陈六使与南大发表开幕词。

94


动态

12 · 2016

嘉庚学堂公开课程开课 受公众热烈欢迎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的嘉庚学堂与星光大马茶城合办的嘉 庚学堂公开课程,于2016年12月6日正式开课,开办的课程以人 文社会和公共管理为主。为弘扬新知,发扬陈嘉庚兴学精神, 嘉庚学堂课程采取不收费方式,让更多人能够参与。

2016年12月的课程,由马来西亚独立民调中心(Merdeka Center for Opinion Research)研究经理陈承杰主讲“民意调 查”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民意调查的基本概念与简介、民意调查 的研究与问卷设计、民意调查的抽样与执行,以及民意调查的 分析与运用四个部分。陈承杰介绍了民意调查的各种方法,教 导公众如何组织民调和收集数据,并分享了当代马来西亚7大种 类的选民类型。 2017年1月的课程由隆雪华堂执行长陈亚才主讲“非营利 组织管理概论”,课程内容共分为四讲:非营利组织经营要项、 《社团法令》须知、社团章程会议与选举以及非营利组织与社 会变迁。课程吸引了数十名对非营利组织管理有兴趣的公众人 士参与。陈亚才介绍了1966年《社团法令》,从法令中了解社团 的章程与选举事项。在非营利组织与华团的社会变迁中,陈亚 才认为华团应该探讨扮演公民团体的角色,更积极关心与参与

潘永强主任与雪兰莪资讯与电子商务理事会执行长杨凯斌和学员们一起合照。

95


动态

1

2

3

4

1. 马来西亚独立民调中心研究经理陈承杰主讲“民意调查”课 程。2. 隆雪华堂执行长陈亚才主讲“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3+4. 嘉庚学堂课程受到公众热烈欢迎,大家专心聆听讲师讲课。

公共事务,发挥必要的影响力,促成族 群和谐、良好施政,进而造福全民。

2017年3月份的公开课程由雪兰莪 资讯与电子商务理事会(SITEC)执行长 杨凯斌主讲“数码经济趋势”。课程内 容“数码经济20年”、 “电子商务与成长 骇客”、 “大数据与物联网”以及“创业 就是快速致富”。因报名热烈,为了让 更多学员参与, “数码经济趋势”课程的 上课地点更换至林连玉基金三楼。杨凯 斌在课程中介绍了当代的数码经济趋 势,并在最后一堂课让学员小组讨论, 创造一个合适的共享经济模式。课程受 到欢迎,共有一百多人报名参与课程。

绍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观念性和思想 性的学科,希望公众在参与学堂的课程 后,对有关专题领域有基本的认识,提 升社会的人文内涵。课程形式弹性,公 众可以全程参与或出席某一堂课程。同 一课程全程参与者,可获得出席证书。 未来将会开办更多的课程,满足社会进 修与学习需要。w

嘉庚学堂每期的课程,以四堂课为 主,每周一堂,一个月内完成。课程以介

96


动态

12 · 2016

配合陈六使特展 座谈陈嘉庚陈六使之历史贡献

“从陈嘉庚到陈六使的历史贡献”座谈会

活动日期: 2016年12月17日

活动时间: 下午3时-下午6时

活动地点: 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讲堂 讲题: 从陈嘉庚到陈六使的历史贡献

主讲人: 李业霖、拿督谢诗坚博士、柯木林、徐威雄博士 回应人: 莫泰熙、潘永强博士 主持人: 陈亚才

为了配合“南大精神领航人陈六使”特展的开幕,马来西 亚陈嘉庚基金于2016年12月17日在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 堂诚毅厅(二楼讲堂)举办“从陈嘉庚到陈六使的历史贡献”座 谈会,探讨陈嘉庚与陈六使之间的异同和对华人社会的历史贡 献、 “嘉庚精神”与“南大精神”在海外华人历史脉络中的意义, 以及陈六使与南大记忆。座谈会获得众多南大校友及社会人士 的捧场,场面热闹。

座谈会分为上下两场,由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文化中心秘 书长陈亚才主持。第一场座谈会的主讲人分别是著名文史工作 者李业霖、著名时评政论家谢诗坚博士,回应人为资深华教工 作者莫泰熙。第二场座谈会的主讲人为新马著名独立学者柯木 林以及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高级讲师徐威雄博士。第二场回应 人为嘉庚学堂课程主任潘永强博士。

97


动态

主讲题目

陈六使与南洋大学

主讲人简介

李业霖,毕业自南洋大学历史系(第1届)。曾在菲律 宾大学研究院学习。1972年出任星洲日报《文化》版 编辑,曾任该报社论委员会主席。曾先后在香港友联 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日本亚细亚 经济研究所、台湾中央研究院、南洋大学南洋研究所 从事研究工作,也曾受邀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 研究员(1996年—1998年),1996年任大马华社研 究中心研究员,2007年改任荣誉研究员。著作《南洋 研究中文期刊资料索引》 、 《林文庆传》 、合编《新 加坡华文碑名集录》 、主编《星洲日报55年》 、 《太 平洋战争史料汇编》 、 《奉纳金资料选编》 、 《南洋 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 、 《南洋大学史论集》 、 《吉 隆坡开拓者的足迹——甲必丹叶亚来的一生》 。另 有文集《读史与学文》 。

主讲人

李业霖

发言摘要:

李业霖谈到,南洋大学是一所民办的华文高等学府,它肩负承传中华 文化、造就专门人才的使命。南洋大学尚有两大特质,即沟通中西文化和 发展马来(西)亚文化。它的存在仅有25年,却培养了一万两千多名毕业 生,对国家与社会做出了许多贡献。

李业霖认为,陈六使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是继陈嘉 庚之后,又一面争取华人权益的光辉旗帜。他以卓越的识力和磅礴的魄 力,倡建南洋大学。当时的新马被英殖民统治,在冷战时代要创建一间华 文大学,注定要受到许多挫折和刁难。首先来自英殖民者的阻扰,随后林 语堂在职权和预算案问题发生纠葛。在新加坡自治和独立后时期,与林 有福政府的权贵交锋,最后跟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领袖的对峙和较劲,使 到陈六使面对重重困难,进退维谷。李业霖认为陈六使一直坚持热爱民 族教育的立场,没有奴颜婢膝,没有摧眉弯腰,表现出他坚韧不拔的毅力 和凛然不屈的精神。结果当权者以“莫须有”的罪名褫夺了他的公民权, 瘫痪了他的社会活动力,迫使他退出社会舞台。 南大在1964年被接管,副校长庄竹林辞职,组织“临时校内行政委 员会”治校,进行改制。1975年南洋大学改变教学媒介语,接受大量非华 文源流的学生入学。为了加强学生使用英语能力,南大和新大成立联合校 园。1980年3月15日,新加坡政府把南洋大学并入新加坡大学,成立新加 坡国立大学,意味南大的生命终结了,南大正式被关闭。

98


动态

李业霖总结时,强调陈六使是“马新华文高等教育之父”。马来西亚 目前有三所华文高等学校,其创办人都是深受陈六使创建南大的精神之 感召而兴建的,堪称为陈六使伟大业绩的继承者,充分说明了陈六使对 后人的积极影响。陈六使创办南洋大学是一个民族文化运动,在马新华 人史上占重要一章,应用浓墨重彩记述。陈六使为了创建南洋大学,受到 许多压力和诬谤,但他的英名和业绩,永垂不朽。

主讲题目

从陈嘉庚的厦大到陈六使的南大

主讲人简介

拿督谢诗坚博士为马来西亚著名时评政论家和资深 报人,获厦门大学中文系博士。2004年荣膺槟州元 首封赐DSPN拿督勋衔。现任中国安徽大学荣誉教 授、韩江三校(韩院、韩中及韩小)副董事长、炎黄国 际文化协会马来西亚分会会长等职。历任《星洲日 报》记者, 《星槟日报》总编辑兼主笔及《联合报业 集团》社长兼总编辑。经过长年的磨练,他已成一代 资深政治评论家。拿督谢诗坚博士以经营中药保健 品起家,现任中国成药药酒中心(槟城)有限公司及 健之花中药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允文允商的熏陶 下,他不仅带动了“韩江三校”的发展,为海外华文 教育建立完整体系,而且还成为文化事业的推动者, 是当下著名马华文学作家。

主讲人

拿督谢诗坚博士

发言摘要:

拿督谢诗坚博士主要围绕在陈嘉庚与陈六使的时代背景来探讨他 们两人之间的关系,进而阐述陈嘉庚为何会在上世纪20年代创办厦门大 学,陈六使则在50年代新加坡创办南洋大学。

他 指 出,陈 嘉 庚 与 陈 六 使 在 政 治 上 最 大 的 共 同 点 就 是 无 党 无 派。1953年,陈六使登高一呼,倡办南洋大学。陈六使希望成为像陈嘉庚 一样创办大学,解决海外华校生的升学问题。这是因为中共执政,英国政 府不允许马新学生赴华留学。随着南大的成立,陈六使面对各方的压力, 在1963年被褫夺公民权。

陈嘉庚与陈六使的出身与发迹的背景没多大的差别,但从事教育后 面对的挑战却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位在中国颐养天年,被誉为“华侨 旗帜,民族先锋”;另一位则忍辱负重,晚年在沉默中离世,留下让华社 无法忘记的“长风万里,大业千秋”的理念。直到1980年南大消失后,南 大生将这种宏愿化身成“南大精神”。 99


动态

谢诗坚总结,正由于他们的不同时代背景,带出了人生的喜悲剧,也 折射出两间大学的不同命运,一个却能在马来西亚设立分校;另一个则只 能在梦中追寻昔日的荣耀。

回应环节: 回应人

回应人简介

莫泰熙(著名华教工作者)

莫泰熙毕业于南洋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芙蓉中华中学 任教职。1981-2006年马来西亚华校董事会联合会“董 总”,担任首席行政主任,同期也担任东南亚华文教学研 讨会秘书处秘书长。2007年1月1日起自任“永远的华教园 丁”职,期间曾任吉兰丹中华独立中学代校长、林连玉基 金常务董事。2016年6月起淡出江湖,积极于巡讲华教故 事。

莫泰熙从南大精神来诠释“精神”的当代意义。他认为,华人社会 依靠的是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 “精神”就是尊严,发扬精神就是一种捍 卫尊严的方式。

他回忆在80年代初到柬埔寨参加一项关于复办华文教育的会议。 身为马来西亚唯一代表的他认识了一位柬埔寨华人,这名先生的全家人 在柬埔寨红高棉政权下被屠杀,而他因为当时在南洋大学就读而幸免于 难。和平后回到柬埔寨,他很平静地面对家人的离世,带着“南大精神” 积极创办柬埔寨的华文学校。 莫泰熙举例,印尼曾经在上世纪长达32年消灭华文教育的历史,这 也间接摧毁了华人的基本尊严。他认为拥有母语教育是一种尊严。他以 过去数十年的教育经验指出,能在马来西亚办母语教育是一个奇迹和自 豪。但是,他认为当代要继续维护和传承民族尊严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挑 战。

100


动态

1

2

3

4

5

6

1. 著名华教工作者李万千发表看法。2. 观众反应热烈,踊 跃发问。3. 柯木林主讲“去留肝胆两昆仑——谈陈嘉庚的时 代贡献”。4. 回应人莫泰熙回应观众的提问。5. 拿督谢诗坚 博士主讲“从陈嘉庚的厦大到陈六使的南大”。6. 马来西亚 南洋大学校友会联委会主席周增禧回忆当年的陈六使之 教育理念。

101


动态

主讲题目

去留肝胆两昆仑——谈陈嘉庚的时代贡献

主讲人简介

柯木林,新加坡土生土长华人,早年毕业于新加坡南 洋大学历史系,获一等荣誉文学士学位,兼备商界 与学界的双重实战经验,为新马著名独立学者。主要 编著有: 《新加坡华族史论集》、 《石叻古迹》、 《新 加坡华人会馆沿革史》、 《新华历史与人物研究》、 《读史随笔》、 《新华历史人物列传》、 《石叻史记》 等。其中, 《新华历史与人物研究》曾获新加坡政府 社会发展部颁发的1988年度书籍奖中的学术著作 奖。2013年4月,中国国家档案馆邀请在北京人民大 会堂发表论文支援“中国侨批”申遗工程;2015年 1月新加坡政府文化、社区与青年部授予“SG50奖 牌”,肯定了他多年来对新加坡历史及文化遗产的贡 献;2015年11月,为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主编 《新加坡华人通史》,该书为纪念新加坡共和国建 国50周年而出版,由新加坡总理主持发布仪式。

主讲人

柯木林

发言摘要:

座谈会上,柯木林主要谈论陈嘉庚在南洋社会做出的贡献。他指出, 新加坡华人社会在19世纪是由来自马六甲的薛佛记家族所控制,薛佛记 家族于1828年成立恒山亭,为当时新加坡华人社会最高组织,与领导机 构。1840年代成立的天福宫和福建会馆一直由薛佛记家族掌握。开始柯 木林指出当时的福建会馆组织并不严密,最主要原因是领导层缺乏推行 改革的决心,故有会馆虚名而无会员的记录。 1929年,陈嘉庚在英国华民护卫司的支持下,击败薛中华,成为福建 会馆主席。柯木林指出,陈嘉庚在担任福建会馆的20年期间,改组福建 会馆。当时的陈嘉庚叱咤新马,雇有员工一万多人,有很大的财力,影响力 和活动力。柯木林把陈嘉庚的时代贡献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改组新加坡 福建会馆,教育上倾资办学和担任筹赈会主席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 在教育上,陈嘉庚自1906年开始就积极办学,1919年成立的南洋华 侨中学,在办学方面培养了许多新马华人的人才。在这种精神感召下,陈 六使在1953年创办南洋大学,是曾经存在的东南亚最高华文学府。

陈嘉庚在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领导抗日活动,号召新马华侨全民 抗日,主张保护中国就是在保护东南亚。他号召东南亚的华侨到滇缅公 路支持抗战,在中国的后方运送物资。日本入侵新马时,陈嘉庚逃到印尼 避难。柯木林指出,当时陈嘉庚随身携带毒药,若被捕就服毒自尽,所幸 他在二战中躲过一劫。

102


动态

二战结束后,陈嘉庚回到新加坡,本身无党无派的他去了延安后, 政治立场开始倾向于支持中国共产党。所以,陈嘉庚也成为了英国人的 眼中钉。1950年,陈嘉庚在卸下福建会馆主席和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 的职务后,返回中国投身于中国的政治活动。

柯木林总结,陈嘉庚所领导的新加坡华人社会模式,不止是同一个 籍贯,而是整个新加坡华人社会,在抗日期间升级到国家安宁的层面。柯 木林认为,陈嘉庚的所作所为,至今无人能望向其背。这当然有其特殊的 时代背景与历史因素,但陈嘉庚本人的气魄与魅力,亦有以致之。

主讲题目

陈六使的遗产

主讲人简介

徐威雄博士为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与硕士,新 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任博特拉大学外文系 中文组高级讲师。他也是华社研究中心学术董事兼 图书馆管理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家、道 家思想,大马华人历史与文化。

主讲人

徐威雄博士

发言摘要:

徐威雄博士主要主讲的内容围绕在陈六使的历史遗产,他分三个方 面来谈论陈六使所留下的历史遗产。第一个历史遗产是南洋大学的建 立。他首先提到陈六使在陈嘉庚回返中国不久后发表了一次演讲中提到 “自第二次大战后,吾人已认识马来亚无异吾人之故乡”。徐威雄认为陈 六使的这篇演讲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宣言。在陈六使看来,南洋大学的建 立是一场新马华人文化自救运动,反映了新马华人对教育和民族文化保 护的重视。 南大立足新马本土,是“以本土为故乡”,为的是能有自己的文化和 教育机构。实际上,南洋大学最早被提议称为“马华大学”。只是英国殖 民地政府认为这与1949年成立的马华公会相似,所以拒绝这个名称,随 后换成不那么敏感的“南洋大学”。所以,南洋大学的建立是华教本土化 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因为华人要留在马来亚参与建立自己的国家,所以必 须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一套国民教育。

徐威雄指出,从南洋大学的创校宗旨中可以看到建立马来亚文化和 建立新的华人精神面貌的表述。南洋大学的成立表现出华人落地生根和 融入本地的愿景,因此南洋大学的出现是顺应历史潮流和发展的。当陈 六使登高一呼倡办南洋大学时,万山响应,最终在新马华人的公众意识推 动下南洋大学得以成立。

103


动态

第二个历史遗产则是陈六使努力为新加坡华人争取国民身份和权 益。当时他兼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和福建会馆会长,而“这两大职务是新 加坡最德高望重的人才能担任的”。在他不断地呼吁和争取下,英国人放 宽了公民权的限制,让22万的居住在新加坡的中国侨民转换成新加坡公 民的身份。徐威雄指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就是依靠这些选民的支持下 在1959年击败执政党赢得选举。陈六使稳固了新马两地一百多年来所形 成的多元族群和文化的文明格局的贡献。这一点与当时在马来亚争取公 民权和教育权利的林连玉相似,所以陈六使“代表着永恒的乡愁和重要 的文化符号”。 最后,徐威雄指出有关“南大精神”四个字的出处。 “南大精神”早 在陈六使在1953年提出要创办南洋大学时, 《南洋商报》社论即提出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南大精神”,所以“南大精神”是先于南洋大学出 现的。这一点纵观世界范围内大学的历史也是鲜有类似。南洋大学的成 立表达了华人扎根新马,希望通过发展教育、成立大学来保留自己文化的 决心,反映了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精神。陈六使的贡献及其精神留给后 人有着非常多的内涵,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陈六使留的下第三大遗 产“南大精神”,就成为后世用来对质甚至批判官方论述的最佳精神武 器。

回应环节: 回应人

回应人简介

潘永强博士

潘永强毕业自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系硕士,上海复旦大学政 治学博士。曾担任尊孔独中校长,现为嘉庚学堂义务课程 主任。

潘永强博士在第二场座谈会上指出,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世间再 无陈嘉庚与陈六使”。因为当现代国家力量的崛起后,民间的动员和创 造出来的事业很难再重复。

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还没建立起来,国家的力量还没巩固和稳 定,他们对资本家的影响还没有充分的警惕,在这种环境和时代背景 之下,30年代的陈嘉庚和50年代的陈六使才可以在社会上发挥他们的 作用。他们代表了民间及社会的力量,承担了这个国家不愿意承担的责 任,不止是办学,也包括一些社会福利的工作,同时也形成一股抗衡国 家的实力。 当现代国家的权力巩固和稳定后,这些人物的作用和影响可能就受 到限制和局限。在马来亚独立前,林连玉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如跟国 父谈判、和马华公会交涉、动员社会力量。国家独立后,即使陈六使和林 连玉的社会资源非常丰厚,他们都被政府褫夺公民权。

104


动态

潘永强提到,当一个现代国家建立以后,它可以处理很多社会功能, 民间的力量退居第二线,这个在新加坡非常明显。新加坡政府在各方各 面都做得非常好,所以民间就没有太大的作为。反观在马来西亚,由于政 府不承担部分社会的功能,比如华文教育的发展,所以才由华社和华团弥 补政府的角色。

在座谈会的提问环节中,出席者表 现非常踊跃。首先,针对陈六使的政治 立场这个议题,南洋大学马来西亚校友 会联委会主席周增禧回忆1963年的新 加坡大选,陈六使在大选中支持各派候 选人,希望以后能争取到南大被政府承 认, “这是符合创办南洋大学的宗旨,以 服务社会为目的。陈六使无政治野心, 他认为凡事支持南洋大学就是好的领 导者。” 接下来,大家讨论到南洋大学被关 闭的议题。有出席者认为南洋大学被关 闭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团结与和谐。针对 这个问题,回应人莫泰熙认为,允许各 母语发展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因母语教 育是培养尊严与信心的途径。他认为, 单元教育是违反人性的,保留华文教育 才能保护我们的精神文明。在一个多元 民族国家,拥有母语教育的权利是与生 俱来的。

资深华教工作者李万千对于莫泰 熙诠释“精神”时表示,他担心“精神” 是否随着时代发展而失去。在他看来, 当今的马来西亚华人活得没有尊严。虽 然60所独立中学获得《教育法令》的豁 免,但是国家教育政策的最后目标是建 立单元教育。他希望能在未来争取到用 母语办学的自由。

最 后,讨论的方向转到母 语教育 上。提问者提出为什么厦门大学马来西 亚分校使用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问 题。主讲人谢诗坚指出,根据《1996年 教育法令》,各大专院校必须用马来语 作为教学媒介 语,除非获得教育部批 准,才能使用英语教学。回应人潘永强 认为厦门大学来马来西亚办分校不是来 办母语教育,而是希望建立分校来提高 本身的国际化程度;马中双方合作项目 的协议,并不是用来支援华文教育体系 的。

主持人陈亚才总结时指出,座谈会 回顾了陈嘉庚与陈六使的生平事迹、领 导风格、贡献以及历史遗产,引导当代 社会的思考。会上一再提到的“嘉庚精 神”与“南大精神”,莫泰熙在回应时自 问自答,精神就是尊严。若以现实的状 况来检验可以发现当代的权益没有收到 合理的维护,母语教育在扭曲的状况下 挣扎求存。所以,面对相对下降的尊严, 从两位先贤的艰苦奋斗中提醒我们要更 有尊严地生活。w

105


动态

02 · 2017

第三届嘉庚语录书法赛

齐挥嘉庚语录 再现伟人精神 2016年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为了使活动多样化,以更有利的推广 嘉庚精神基金文化中心委员会决定把“嘉庚语录书法赛”调整为两年 一届。跨别一年,嘉庚语录书法赛于2017年卷土重来,再次启动语录 精神与书法艺术交汇的盛会。 当然,活动宗旨与往届无异,除了纪念陈嘉庚先生,传颂其语录、 弘扬其精神外,也希望促进爱好书艺者之间的交流,发扬中华传统文 化与书法艺术,以及提升公众人士对书法的学习兴趣与鉴赏能力。

2017年嘉庚语录书法赛由陈嘉庚基金与马来西亚书艺协会联办, 由丹斯里拿督邝汉光与拿督陈志勇各别赞助活动经费,当然少不了赞 助单位龙宝斋文房四宝、义利贸易有限公司、海鸥企业有限公司及棠 记兄弟饼家的鼎力相助,使活动圆满落幕。

逾500人参赛

此届比赛分为公开组、高中组、初中组、高小组及初小组,其中高 中组与高小组参赛者占多数,可见未来书法艺术的传承,一片生机。

“第三届嘉庚语录书法比赛”联合主席锺启章表示,今年书法比 赛的参赛人数达逾500人,反应热烈,反映出书法艺术在马来西亚逐渐 普遍,有一定数量的书法爱好者。

106


动态

此外,他提到,陈嘉庚热爱中华传 统 文化,十 分 珍视民 族优秀的文化 遗 产,尤其喜爱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特质 的书法艺术。陈嘉庚先生曾向自己公司 的小伙计说,书法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 宝贵财产,虽然他本人在九年的私塾教 育中只学到了一些,但却对他一生做人 做事都有用。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发起人丹斯 里拿督斯里林玉唐在致词上提到,希望 参赛者在挥毫嘉庚先生语录的同时,也 能感受到嘉庚先生的精神内涵,并向他 看齐,才不失此活动意义。

当日的评审阵容由马来西亚书艺协 会成员组成,即该会会长王雅、评审主 任黄瑞庆、研究主任黄幼鲸、谢豪杰与 王赛梅。经过评审专业评选,共有58幅 作品获奖,当日也一一展示获奖作品供 全体出席者观赏。 本届比赛得奖名额从去年的51份 增至60份,比赛总奖金高达1万5千令 吉。其中公开组设有2个特优奖与8个优 秀奖,高中组、初中组、高小组与初小组 各设2个特优奖与10个优秀奖,另有团 体表现优异奖2份。

107

1

2 1. 各位贵宾全体合照。 左起: 马来西亚留台校友 会联合总会副会长余安、 董总何广福、 林连玉基 金常务董事叶少华、书艺协会会长王雅(书法 比赛联合主席)、吉隆坡尊孔独中董事长拿督 黄位寅、吉隆坡尊孔独中代校长张发财、林连 玉基金财政黄荣庆、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发起 人丹斯里拿督斯里林玉唐、书法比赛工委会联 合主席锺启章、马中总商会中央理事拿督沈哲 初、厦大马来西亚分校校长高级顾问范智全、 姚丽芳、陈丹生、郭南昌、陈松青、书艺协会评 审主任黄瑞庆与沈小珍。 2. 舞龙舞狮采青助 兴。


动态

挥春园游会 新春气息不减

由 于 正 值 新 春 月 ,今 届 比 赛 增 设“2017丁酉年挥春赛”,参赛者在红 纸上挥春,现场洋溢着浓浓的新春气 息。值得一提的是,工委会设定赛题有 别于一 般挥春比赛,特意以 激 励人心 的“诚”与“毅”二字为题,宣扬“嘉庚 精神”核心意涵。挥春后,每位参赛者 手持作品,放眼过去一片“诚” “毅”, 十分壮观。 联 办单位亦举办新 春园游会,安 排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节目,如相声与廿 四节令鼓,让前来参与比赛者或陪同朋

1

2

3

4

友、孩子出席的人士一同玩赏。新春园 游会的内容有猜灯谜、捏面人、中国结、 禅绕画与剪纸,当然也少不了售卖小食 的摊口,出席者乐得一边享用美食一边 向这些手艺师傅偷师学艺,有者更是挑 战“嘉庚知多少”灯谜游戏。另外,赛后 亦增设10个幸运抽奖环节,并成功把10 份由海鸥企业公司赞助的礼蓝送到幸 运儿手上,获奖者个个难掩喜悦之情, 场面一片热闹。w

1. 小学组参赛者凝神挥毫。 2. 中学组参赛者立姿悬腕挥毫嘉庚语录。 3+4. 新春园游会之捏面人与手工纸艺。

108


动态

第三届嘉庚语录书法比赛得奖名单

公开组

中学组

特优奖(2)

沈光瑩、梁进棠

高中特优奖(2)

罗宇浩、张彦鸿

优秀奖(8)

高中优秀奖(10) 初中特优奖(2)

初中优秀奖(10) 高小特优奖(2) 小学组

高小优秀奖(10) 初小特优奖(2)

初小优秀奖(10) 团体奖

学校 社团

挥春(10)

周连福、汤耀坤、梁坚峰、刘珈杞、许裕全、 叶玉佩、林美珍、陈舒涵 刘宇轩、李慧中、廖千慧、许晋强、郑淑榆、 林星豪、黄婧敏、林敏烨、颜君恬、袁耀添 陈芳芳、陈业宁

林政华、罗良凯、洪仪轩、欧俊贤、陈柔静、 庄舜昱、戴济谦、许晋铭、陈业迅、汤紫琳 陈心怡、刘凯雯

陈恩悦、郑敬仁、陈铭筠、邱颖妍、尤荣杨、 许文瑜、周哲如、许文馨、黄虹萱、苏泽扬 周汶希、邹芷鋆

潘瑾妍、陈锦铭、王嘉渼、陈沅铭、洪宇恩、 郑靖慧、郑智学、关钰柔、胡奕洳、叶俊哲 吉隆坡尊孔独中 马六甲书画联盟

洪仪恩、罗良光、庄耀东、姚楚馨、廖珮琪、 杨雅涵、沈光瑩、叶玉佩、许晋铭、洪锦标

109

1

2

5

6

3

4

1+2. 公开组特优奖作品。 3+4. 高中组特优奖作品。 5+6. 初中组特优奖作品。


动态

1

2

3

4

5

1. 兴华中学同学精湛演出。2. 陈松青颁奖给 初小组得奖者。3. 陈亚才颁奖给高小组得奖 者。 4. 书艺协会会长王雅(书法比赛联合主 席)颁奖给公开组得奖者。5.书艺协会评审主 任黄瑞庆颁奖给初中组得奖者。

110


2017 年 03 月 # 03

编委会 名誉顾问 Advisors 丹斯里拿督斯里林玉唐

顾问

Tan Sri Dato‘ Seri Lim Gait Tong 拿督张润安 Dato' Steve Chong 陈凯希 Tan Kai Hee 陈友信 Tan Yew Sing

出版顾问 Advisors of Publication 锺启章 Cheng Khee Chien 陈松青 Tan Choon Ching 陈亚才 Tang Ah Chai

编辑

主编 Chief Editor 庄诒晶 Aki Chong

编辑 Editors 陈万诚 Tan Wan Cheng 林欣仪 Lim Hsin Ee 陈佳敏 Tan Chia Min 设计排版 Design 陈佳敏 Tan Chia Min

特邀

出版 Publisher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 (1042268-D)

征稿启事

来稿不退还,请自行保存底稿。稿 件字数介于1500-3000字之间,请 注明姓名、简介与回邮地址。

出版

Percetakan Advanco Sdn. Bhd. No. 23, Jalan Segambut Selatan Taman Segambut, 51200, Kuala Lumpur, Malaysia. T: 03-6258 9211 F: 03-6257 0761 E: p.advanco@gmail.com

本期特邀 Guest Writers 吴小安 Wu Xiao An 饶兆斌 Ngeow Chow Bing 安焕然 Onn Huann Jan 林德顺 Ling Teck Soon 林少川 Lin Shao Chuan 《嘉庚会讯》欢迎各界人士来稿。

Tan Kah Kee Foundation, Malaysia No. 1, 2nd Floor,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Malaysia. T: 03-2276 4445  F: 03-2276 4448 E: mytkkfoundation@gmail.com W: tkkfoundation.org

印刷 Printer 益新印务有限公司 (45169-K)

编辑顾问 Advisors of Editorial 拿督翁清玉 Dato’ Ong Seng Khek 周素英 Chew Saw Eng 姚丽芳 Yow Lee Fung 陈玉聪 Chan Yoke Chong 陈丹生 Tan Tiow Hwee 刘崑昇 Low Kon Sin

一旦采用,将寄送该期会讯10本以 兹感谢。来稿请寄: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 《嘉庚会讯》编委会 No. 1, 2nd Floor,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Malaysia. E: mytkkfoundation@gmail.com tkkbulletin@gmail.com



资讯网夫妻的世界剧情介绍男宝起名免费我和大佬隐婚的那几年小说备案申请报告商丘的县大数据平台公司起名好听的商贸起名公司达孜网站建设网站怎么制作二维码网络营销推广网址国风公司起名周公解梦梦到有人死了龙凤宝宝起名大全一对环球港餐馆起名李宏的鼠男孩起名大全梦想城镇破解观看古籍网站页面设计宁姓女孩起什么名字好听dnf炽天使色即是空2015电影天堂做seo推广好不好成都网站建设scwbo周公解梦梦见莲花福州网络网站建设网络营销推广网址在线看电视剧佛滔解梦闪动情侣头像深圳高端网站设计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资讯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