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在舞台上直接表现暴力并不罕见,但是像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赵氏孤儿》这样用恢宏和渲染的方式表现孤儿报仇的过程,还是使人震惊——舞台正中、在头顶的强光下和巨大的音乐声里,阿波罗一样英俊的赵武对着屠岸贾刺出致命一剑,然后被众人作为英雄在颂歌中高举过头。
“赵氏孤儿”这个最初见于《战国策》和《史记》的故事,在元代纪君祥笔下成型为一个成熟的戏剧作品,之后被各种戏曲剧种改编过。在过去十年,它又分别被戏剧导演林兆华(2003)、田沁鑫(2003)和电影导演陈凯歌(2011)移植到了话剧舞台和电影银幕上。这三位导演对孤儿复仇这条线索做了不同的改动。中国国家大剧院也改编了歌剧《赵氏孤儿》,去年首演;今年9月在北京开始了第二轮演出。
国家大剧院版《赵氏孤儿》的编剧邹静之、导演陈薪伊在创作时的主旨之一却是要回归纪君祥笔下的孤儿复仇的故事,并把复仇作为故事的终点。所以,在2012年的今天,我们就又看到了一个几百年不变的孤儿手刃仇人、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赵氏孤儿”叙说的是一个有关于忠诚和复仇的故事:战国时期的晋国,奸臣屠岸贾构陷忠臣赵盾,致使赵家全家三百余口被满门抄斩。恰逢赵盾之孙赵武出生,为留下赵家根苗,赵家门客、医生程婴把婴儿盗出。屠岸贾寻婴不得,声言若三日之内找不到赵武,则要把全国婴儿杀尽。程婴与友人公孙杵臼定计,拿程婴自己刚出生的儿子顶替赵氏孤儿,并由自己去告发,说公孙杵臼藏孤,公孙杵臼和程婴之子同时被杀。 程婴背负骂名将孤儿养大,并设法让屠岸贾成为孤儿的义父。孤儿长大后,程告之以实情,婴儿杀屠岸贾复仇。
在中国的戏剧传统中,《赵氏孤儿》是为数不多的悲剧中的一个,而且是一出优秀的悲剧,它甚至在西方启蒙时代的中国热中获得伏尔泰的推介。这出戏故事不但情节扣人心弦,而且集中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众多伦理观念,比如舍生取义、世仇必报、政治人物的忠奸之分,以及那个时代家族的重要性以及在家族体系里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和义务关系。这些恰恰是这出戏为一代一代艺术家所喜爱、并被不断改编的原因。
然而,这出戏反映出的伦理观念在当代有些仍有积极意义,有些则需要被修正甚至否定。
这出戏所反映出的对个人价值和个人意志的漠视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孤儿在这个故事中,完全不被看成独立的存在,生命和自由意志都可以完全为所谓正义的理由和家族利益剥夺,程婴为了救孤,把自己的儿子送上绝路。而众多人等为了保护孤儿前赴后继、慷慨赴死秉承着“一定要保留赵家根苗给亲人报仇”这一信念,似乎报仇这一使命是写进孤儿的DNA里的,是他存在的主要意义。
林兆华、田沁鑫在他们的话剧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试图修订这种观念,可惜的是都浅尝则止。林兆华让孤儿成为一个性格懦弱的孩子,被告知家族惨剧真相并被要去取复仇时,直呼:“这些跟我没关系!”田沁鑫的孤儿在义士程婴和枭雄屠岸贾共同抚养下长大,并对两者都有很深的亲情,在得知真相后,他把是否该复仇的问题变成了在程婴的“为人之道”和屠岸贾的“做人之勇”之间的选择,他最后迷失了。这两位导演都没让孤儿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个人。
电影导演陈凯歌在电影《赵氏孤儿》中有一个大胆的举动。电影最后,程婴带着少年赵武跟屠岸贾摊牌,说要让孤儿给赵家报仇,也给自己当年被屠岸贾搜孤时杀死的妻子孩子报仇。屠岸问了两个问题:当年“你有什么权利决定你儿子的生死?”现在“你有什么权利让赵家的孩子为你报仇?”问题提出来了,而且是以如此有趣的方式提出的,但是,也仅仅提出来而已。孤儿赵武还是跳出来,口口声声要给程婴的孩子报仇,并在最后一个屠岸刺程、赵武刺屠岸的连环杀刺中完成了他的“复仇”使命。
到了歌剧《赵氏孤儿》,这个问题被回避了,完全回到纪君祥时代最初的故事版本。孤儿得知真相后,在大雨中唱了悲愤交加的一曲,天晴之后立刻拔剑杀人,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始提到的这一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退步。
不过,不管是浅尝辄止也好,全面倒退也好,这实际上都反应出自由意志主义(Libertarianism)从没有真正在中国站直腰杆。在家庭关系里,子女服从父母和家族意志和利益,或者起码要向后者妥协的要求在今天的中国虽然比以前大大减弱,但仍然存在。如果超越家庭关系,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把人当成手段、用集体利益的口号绑架个人选择权的观念至今仍然大行其道。
面对赵氏孤儿这个故事,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冤冤相报是否真是正义的。人类当然要追求公正,要惩恶扬善,但是这是否永远要用血腥的暴力来实现?在一个善恶分明的世界,这个问题当然容易回答,可惜的是世界并非如此。林、田、陈三人都模糊了纪君祥本中分明的善恶界线,而将赵家和屠岸贾的矛盾放在宫廷斗争的背景下。但是到了歌剧版,一切又回到纪君祥那里,而且暴力复仇被堂而皇之地呈现出来。
我在国家大剧院听完这出戏,我的一位好友说她的女儿的小学会在第二天带小学生们去看这场“高雅艺术”的演出。想到孩子们今天竟然还将接受“冤冤相报、”“父仇子报”这些“寓教于乐”的教育,实在让人沮丧。
比起思想性,歌剧《赵氏孤儿》的音乐更值得商榷。全剧唯一能让人有印象的是程婴妻子麦菽唱的摇篮曲,这首温情伤感的曲子提醒我们,作曲雷蕾是作过《重整河山待后生》、《渴望》主题曲的歌曲旋律高手。然而,除此之外乏善可陈。歌剧的咏叹调、合唱、重唱、都没能表现出这样一出悲壮的故事应该带给人的震撼。导演陈薪伊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是她向雷蕾建议用这段摇篮曲作为可以贯穿全剧的旋律。实际上也确实如此,每当有人牺牲,这首温情感伤的乐曲就会奏响,但它无法抵消这个故事的杀戮和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