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彭(拼音:péng)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 甲骨文 [2]   及商代 金文 [3]   。彭的古字形左部像鼓,旁邊的“彡”表示鼓聲,本義即鼓聲。後用鼓聲比喻強壯有力的馬蹄聲、人的腳步聲,並引申為人馬強壯有力的行進狀態,這一意義也讀páng。現代漢語“彭”主要用作姓氏,讀péng。
中文名
拼    音
péng;páng、bāng
部    首
五    筆
FKUE [4]  
倉    頡
GTHHH [4]  
鄭    碼
BJUP [4]  
筆    順
①橫②豎③橫④豎⑤橫折⑥橫⑦點⑧撇⑨提⑩撇⑪撇⑫撇
字    級
一級(編號:2524)
平水韻
下平八庚(péng);下平七陽(páng、bāng) [5]  
注音字母
ㄆㄥˊ;ㄆㄤˊ、ㄅㄤ
筆畫數
3+9
造字法
會意字
結    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統一碼
基本區-5F6D
四角碼
4212₂ [4]  

目錄

  1. 1 文字溯源
  2. 2 詳細釋義
  3. 3 古籍釋義
  4. 説文解字
  5. 説文解字注
  1. 廣韻
  2. 康熙字典
  3. 4 字形書法
  4. 字形對比
  5. 書寫提示
  6. 書法欣賞
  1. 5 音韻集成
  2. 中上古音
  3. 韻書集成
  4. 方音集成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會意字。甲骨文(圖1-5)右邊部分是“ 壴”字,是“ 鼓”的象形初文,其字形像鼓:下部像承鼓的鼓架,中部像能敲打發聲的鼓面,上部像鼓身上安插的花穗一類的裝飾品。鼓(“壴”)旁邊的三點(上古“三”也表示多的意思),則是表示敲鼓時發出的“嘭嘭”的聲音,就像現代圖畫中的表聲手法,因此“彭”的本義便是鼓聲。這幾點可以在鼓(“壴”)左部,也可以在鼓右部。無論從字形還是字音上分析,“彭”的含義都與鼓聲非常符合。
“彭”從甲骨文發展到周代初期的金文(圖6、7、8),表示鼓聲的幾點一般作“彡”形,而且幾乎都位居右側,偶見寫成兩畫的。至戰國時代,常見把“彡”粘連到“壴”下豎筆上(如圖10、11、12)的形式,由此導致秦漢 篆書(圖14)或把“彡”置於“壴”形延長的底線上,西漢及東漢 隸書(圖15-16)多從這種寫法。後世楷書又本《説文解字》小篆(圖13),“壴”下底線回縮,“壴”與“彡”左右分立。 [2]   [6]  
“彭”本是形容鼓聲的擬聲詞。古人行軍作戰,擊鼓催進鼓舞士氣。在這些場合下,人必盛多。因鼓聲一起,響聲震天,氣勢宏大,故“彭”又發展出“盛、多、壯”義。之後因為音同或音近的緣故,在假借作為主要造字手段的時期,“彭”又假借為“澎”“旁”等字。 [15]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péng
擬聲詞
〈文言〉形容鼓聲。

韓愈《記夢》詩:“側身上視溪谷盲,杖撞玉版聲彭觥。”
方岳《扣角》詩:“東家打麥聲彭魄,西家繅絲雪能白。”
彭觥
名詞
(Péng)古國名。故地在今四川省 彭山。



(Péng)古代地名。故地在今河南省中部。

《詩經· 鄭風·清人》:“清人在彭,駟介旁旁。”

(Péng)古代水名。即今漢水支流南河及其分支馬欄河。

《左傳·桓公十二年》:“伐絞之役,楚師分涉於彭。”

(Péng)姓氏用字。參看“ 彭姓”。



páng
形容詞
〈文言〉強壯的樣子。
strong
《詩經· 大雅·大明》:“檀車煌煌,駟騵彭彭。”

〈文言〉盛大的樣子。
grand
揚雄《太玄·中》“崑崙旁薄幽。”晉範望注:“昆,渾也……旁薄,猶彭魄也,地之形也。幽,隱也。言天渾淪而包於地,地彭魄而在其中。”
彭魄
名詞
〈文言〉通“ 旁”。旁側。
side
《墨子‧備穴》:“若彭有水濁非常者,此穴土也。”
孫詒讓間詁引王念孫曰:“彭與旁通。”

動詞
〈文言〉通“ 篣”。搒,笞擊。

《 後漢書·獨行傳·戴就》:“就語獄卒:‘可熟燒斧,勿令冷。’每上彭考,因止飯食不肯下,肉焦毀墯地者,掇而食之。”
彭考
bāng
形容詞
〈文言〉多的樣子。

《詩經· 齊風·載驅》:“汶水湯湯,行人彭彭。”


以上參考資料: [7-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五】【壴部】薄庚切(péng)
鼓聲也。從壴,彡聲。 [9]  

説文解字注

“鼓聲也。”注:《詩》之言鼓聲者,惟鼉鼓逢逢。毛曰:逢逢,和也。逢逢埤蒼,《廣雅》作韸韸。高注《淮南呂覽》、郭注《山海經》引《詩》皆作韸韸。許無韸字,彭即韸也。東、陽合韻也。《毛詩》:出車彭彭,又四牡彭彭,又駟騵彭彭,又以車彭彭。凡言彭彭皆謂馬。即《鄭風》駟旁旁之異文。彭旁皆假借,其正字則馬部之騯也。言馬而假鼓聲之字者,其壯盛相似也。《齊風》:行人彭彭。傳曰:多皃。亦盛意。
“從壴。”注:鼓省。
“從彡。”注:從彡各本作彡聲,今正。從彡猶從三也,指之列多略不過三,故毛飾畫文之字作彡。彭亦從彡也。大司馬冬狩言三鼓者四,言鼓三闋者一。《左傳》曹劌亦言三鼓。雖未知每鼓若干聲,而從彡之意可見矣。薄庚切。古音在十部。同旁。 [10]  

廣韻

薄庚切,平庚竝 ‖彭聲陽部(péng)
彭行也。道也。盛也。《説文》曰:“鼓聲也。”又姓,大彭之後,《左傳》楚有令尹彭仲爽,漢有大司空彭宣。薄庚切。十七。 [11]  

康熙字典

【寅集下】【彡部】 彭
《唐韻》《集韻》薄庚切。《韻會》《正韻》蒲庚切,竝音棚。《説文》鼓聲也。
又軍器。《釋名》:彭排,軍器也。彭,旁也,在旁排禦敵攻也。
又水名。《左傳·桓十二年》:伐絞之役,楚師分涉於彭。注:彭水,在新昌衞縣。
又國名。《書·牧誓》: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傳:盧、彭,在西北。
又地名。《詩·鄭風》:清人在彭。傳:衞之河上,鄭之郊也。《春秋·文二年》:晉侯及秦師戰於彭衙。注:馮翊郃陽縣西北有彭衙城。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彭州,垂拱二年,析益州置。
又彭盛,縣名。《史記·項羽本紀》:項王都彭城。正義:徐州縣。《後漢·郡國志》:彭城國,彭城縣,古大彭邑。
又彭亡,聚名。《後漢·郡國志》:武陽有彭亡聚。
又《岑彭傳》:彭至武陽,所營地名彭亡。
又彭蠡,湖名。《書·禹貢》:彭蠡既豬。《前漢·地理志》:豫章郡彭澤縣,彭蠡澤在西。
又彭門,山名。《後漢·郡國志》:蜀郡湔氐道縣前有兩石,對如闕,號曰彭門。
又姓。《史記·楚世家》:陸終生六子,三曰 彭祖。注:虞翻曰:名剪,為彭姓,封於大彭。《鄭語》:彭姓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廣韻》:《左傳》楚有彭仲爽,漢有大司空彭宣。
又《韻會》逋旁切。《正韻》博旁切,竝榜平聲。《玉篇》:多貌。《詩·齊風》:行人彭彭。《釋文》:彭,必旁反。
又《玉篇》:盛也。《韻會》:壯也。《詩·大雅》:駟騵彭彭。《集韻》:強盛貌。
又《廣韻》:行也。《詩·小雅》:四牡彭彭。傳:彭彭,不得息也。
又《廣韻》:道也。
又《集韻》晡橫切,音閍。眾車聲也。
又《韻會》《正韻》竝蒲光切,音旁。《韻會》:近也。《正韻》: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無咎。疏:彭,旁也。
又《類篇》:彭亨,驕滿貌。韓愈《 城南聯句》:苦開腹彭亨。
又《詩·魯頌》:有驪有黃,以車彭彭。劉歆《 遂初賦》:求仁得仁,固其常兮。守信保己,比老彭兮。
又與魴通。《公羊傳·成十八年》:晉侯使士彭來乞師。注:二傳士彭作士魴。 [12]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廣韻》書影 《廣韻》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提示

彭字書寫筆順 彭字書寫筆順
【規範提示】“壴”最後一筆橫改撇。
【寫法】❶“壴”“彡”寬窄相當,頂部“壴”略高,底部“彡”低。❷“壴”,“士”居左上格;“口”的頂部在橫中線,末筆提筆左端與“士”的上橫左端垂直對齊。❸“彡”,三撇起筆點上下對齊,第二撇斜跨橫中線,第三撇較長,撇尖伸向“壴”下方。 [13]  

書法欣賞

篆書書法
篆書書法(3張)
隸書書法
隸書書法(3張)
楷書書法
楷書書法(3張)
行書書法
行書書法(8張)
草書書法
草書書法(6張)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ăŋ
王力系統
b
eaŋ
董同龢系統
uăŋ
周法高系統
b
rwaŋ
李方桂系統
b
rang
東漢





reng


re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庚耕清青

rweŋ
北魏後期北齊
庚耕清青

rweŋ
齊梁陳北周隋
庚耕清青

rweŋ
隋唐
高本漢系統

ɐŋ
王力系統

b
ɐŋ
董同龢系統

ɐŋ
周法高系統

b
李方桂系統

b
ɐng
陳新雄系統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4]  

韻書集成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二庚

開口呼
全濁
薄庚切
bʰɐŋ
集韻
平聲
下平十一唐

開口呼
全清
逋旁切
pɑŋ
平聲
下平十一唐

開口呼
全濁
蒲光切
bɑŋ
𥛱
平聲
下平十二庚

開口呼
全清
晡橫切
paŋ
平聲
下平十二庚

開口呼
全濁
蒲庚切
baŋ
禮部韻略


平聲





蒲光切



平聲





蒲庚切

增韻


平聲





搏旁切



平聲





蒲庚切

中原音韻

陽平
東鍾

合口呼

次清

pʼuŋ
中州音韻


平聲
東鍾





蒲蒙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七陽


全濁
蒲光切
b‘uaŋ

平聲
十七陽


全清
博旁切
puaŋ

平聲
十八庚


全濁
蒲庚切
b‘əŋ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4]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pʰəŋ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pʰəŋ
42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pʰəŋ
24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pʰən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pʰən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pʰəŋ
55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pʰoŋ
34
陽平

晉語
太原
pʰəŋ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baŋ
24
陽平

吳語
温州
biɛ
31
陽平

湘語
長沙
pən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bæ̃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pʰaŋ
24
陽平

客家話
梅縣
pʰaŋ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pʰaŋ
21
陽平

粵語
陽江
pʰaŋ
43
陽平

閩語(閩南語)
廈門
pʰɪŋ
24
陽平
文讀
閩語(閩南語)
廈門
pʰĩ
24
陽平
白讀
閩語(閩南語)
潮州
pʰẽ
55
陽平

閩語(閩東語)
福州
pʰaŋ
52
陽平

閩語(閩北語)
建甌
pʰaŋ
22
陰去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方音字彙》 [16]   、漢典 [14]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1-08]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428
  • 3.    董蓮池編著.新金文編 上[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10:573
  • 4.    彭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15]
  • 5.    平水韻 八庚  .搜韻[引用日期2019-11-08]
  • 6.    陳政 著.字源談趣 800個常用漢字之由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7 :44
  • 7.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3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129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982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 ..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660
  • 10.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19-11-08]
  • 11.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184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309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60
  • 14.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19-11-08]
  • 15.    彭吉軍. 釋“彭”[J]. 語文學刊, 2012, (3):49-50,152.
  • 16.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2.01:332
展開全部 收起